结直肠肿瘤中KRAS和BRAF基因突变特点及检测方法对比分析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中KRAS和BRAF基因突变特点及检测方法对比分析的研究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远端结直肠腺瘤 腺癌 KRAS BRAF CastPCR 肠镜活检标本
【摘要】:目的:研究远端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病变中KRAS和BRAF基因突变的特点,初步了解分子学诊断在指导结直肠癌用药中的临床价值;同时,对比分析Cast PCR法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肠镜活检标本KRAS G12D和BRAF V600E突变的差异。方法:在肠镜下,采用活检钳收集远端结直肠腺瘤(腺瘤组,n=32)和腺癌(腺癌组,n=20)病变组织;抽提病变组织基因组DNA;并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测定病变组织DNA的KRAS和BRAF基因序列。同时,使用Cast PCR法检测KRAS G12D和BRAF V600E突变情况。结果:1、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在32例腺瘤组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7例,突变率21.9%;20例腺癌组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7例,突变率35%。两组患者KRAS基因第12密码子和第13密码子较常见突变类型均为G12D和G13D。统计学结果显示腺瘤组和腺癌组KRAS基因阳性突变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患者KRAS基因阳性突变率与性别、腺瘤分化程度、腺癌分化类型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见BRAF V600E突变。2、结直肠腺瘤组Cast PCR法检测KRAS G12D突变率28.1%,比DNA直接测序法高12.5%;结直肠癌组Cast PCR法检测KRAS G12D突变率30%,比DNA直接测序法高15%。两种方法阴性符合率100%。Mutation Detector分析结果显示Cast PCR法能够检测出突变量1%的突变。从检测突变率分析,两种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腺瘤组总体符合率87.5%(Kappa值0.6429),结直肠癌组总体符合率85%(Kappa值0.5833)。两组患者均未见BRAF V600E突变。结论:1、远端结直肠腺瘤和腺癌中BRAF V600E突变率较西方国家低;KRAS基因突变率较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高,与西方国家基本一致,提示检测KRAS基因突变在指导结直肠癌用药中的临床价值可能更大,可在野生型KRAS基因型结直肠癌抗EGFR单克隆抗体耐药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测BRAF基因突变情况。2、Cast PCR法灵敏度高达0.1%,能够高效的检测肠镜活检标本中低突变量的KRAS G12D,而且操作简单、耗时短、可重复性强,比DNA直接测序法临床实用价值可能更高。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RAS and BRAF gene mutations in distal colorectal adenoma and adenocarcinoma, and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olecular diagnosis in guiding drug use of colorectal cancer.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ces of KRAS G12D and BRAF V600E mutations between Cast PCR method and DNA direct sequencing method were analyzed. The lesions of distal colorectal adenoma (adenoma group) and adenocarcinoma (adenocarcinoma group) were collected by biopsy forceps.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diseased tissues. The KRAS and BRAF gene sequences of DNA were determined by DNA direct sequencing. The mutation of KRAS G12D and BRAF V600E was detected by Cast PCR method. Results: 1. DNA direct sequencing was used in 32 patients with adenoma. There were 7 cases of KRAS gene mutation, the mutation rate was 21. 9%. There were 7 cases of KRAS gene mutation in 20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 G12D and G13D were the most common mutations in codon 12 and codon 13 of KRAS gene in both groups.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KRAS gene was positive in adenoma group and adenocarcinoma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sexual mutation (. P0.05). Moreo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KRAS gene mutation rate and sex, adenoma differentiation, adenocarcinoma differentiation typ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RAF V600E mut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mutation rate of KRAS G12D was detected by Cast PCR in colorectal adenoma group,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by DNA direct sequencing method. The mutation rate of KRAS G12D was detected by Cast PCR method in colorectal cancer group (30%%). The negative coincidence rate of the two methods was 100% higher than that of DNA direct sequencing. The results of Dete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Cast. PCR method can detect 1% mut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P 0.05). The overall coincidence rate of colorectal adenoma group was 87.5% and the Kappa value was 0.6429). There was no BRAF V600E mutation in both groups. Conclusion: 1. The mutation rate of BRAF V600E in distal colorectal adenoma and adenocarcinom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mutation rate of KRAS gen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BRAF V600E gen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western countries, suggesting that detection of KRAS gene mutation may be of more clinical value in guiding drug use in colorectal cancer. The sensitivity of BRAF gene mutation. 2Cast PCR assay can be as high as 0.1% on the basis of the resistance to EGFR monoclonal antibody of wild-type KRAS genotype colorectal cancer. KRAS G12D, which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low mutation quantity of enteroscopy biopsy samples, is simple, time consuming and reproducible, which may be more valuable than DNA direct sequencing method in clinical practice.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Ferrara F.;Amato C.;张剑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例[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5年11期
2 Combi R;Dalprà L.;Ferini-Strambi L.;Tenchini M.L;袁海峰;;额叶癫痫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基因突变的关系[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05期
3 智刚;苏成芝;;基因突变带来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1991年02期
4 潘宏铭;宋修山;;人群基因突变的检测[J];浙江医学情报;1995年02期
5 刘广志;新确定的基因与痴呆有联系[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3期
6 姚华,王国荃;砷与基因关系的研究进展[J];地方病通报;2001年01期
7 张苏明,刘小红,倪黎,金庆文,郭庆荣,宫道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8 庞庆丰,郭冬平,李晓,陈琪,范乐明;一个新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位点[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9 黄琰,李若葆;吸烟与肺癌基因突变的关系[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易彦;张广森;;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突变相关疾病[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竞生;徐修才;周荣富;方怡;王学锋;翟志敏;王鸿利;;β链基因突变引起一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刘艳;雷小兵;彭振辉;肖生祥;王俊民;周欣;耿松梅;李政宵;;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1家系的基因突变研究[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肖生祥;刘艳;雷小兵;彭振辉;王俊民;周欣;耿松梅;李政宵;;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1家系的基因突变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马绍刚;方佩华;吕枚;许静;李宁;陈慧;冯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基因突变研究[A];天津市核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杨芳;金佩佩;王学锋;李薇;丁秋兰;王冠军;王鸿利;;2例新的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王贵;裘卫东;;基因在疼痛与镇痛中的影响[A];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孟岩;张续德;施惠平;赵时敏;姚凤霞;苏亮;黄尚志;;颅额鼻综合征的基因突变研究[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曹林枝;;P53基因及其分子生物学作用[A];广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3年
9 吴雪琼;张俊仙;李洪敏;梁建琴;钟敏;王巍;;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的研究[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10 杨芳;金佩佩;王学锋;丁秋兰;王鸿利;李薇;王冠军;;2例新的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报道员 周谷风;基因突变是好是坏[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孙浩;基因检测:为防病摘除还健康的器官?[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张民;英展开癌症相关基因突变测定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禾;吸烟导致的基因突变可代代相传?[N];科技日报;2010年
5 医学博士 科学松鼠会成员 致桦;基因检测是与非[N];中国经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丹;天赋基因检测:预测未来还是娱乐大众[N];健康报;2010年
7 江苏省中医院转化医学中心 赖仁胜;基因检测放任自流态势需扭转[N];健康报;2011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杨璇;“基因保存”服务没价值[N];北京科技报;2010年
9 实习生 刘冰玉;检测癌症基因能否一纸完成?[N];科技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李晋陶 程益聪;人类8种新发基因突变被发现[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珊;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于韶荣;恶性肿瘤患者血浆KRAS基因突变检测[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血清多肽质谱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4 马亚琳;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基因突变热点筛查及一个耳聋家系MYO7A基因新突变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5 崔亚娟;第一部分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研究 第二部分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基因突变的研究及预后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6 冯磊;基于临床生化指标的冠心病预测模型建立及其与基因易感性关联的探索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7 金佩佩;遗传性FⅫ缺陷症分子机制及血小板相关疾病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茅江峰;不同基因突变对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隐睾和生精疗效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杨昭庆;云南省两种遗传性血液疾病的基因突变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10 李冰;第一部分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 第二部分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第三部分 血清铁蛋白是中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危-1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晶晶;胃小间质瘤P16蛋白表达及C-Kit基因突变[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周炼炼;6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李娟;Fabry病GLA基因变异与临床表现的相关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杨浩;Peutz-Jeghers综合征的STK11基因突变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5 周双才;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王庆泊;胃肠道间质瘤c-kit基因检测临床意义的研究(附119例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钱晓燕;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临床检测方法学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8 王辉;MET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9 李武靓;ARMS2/HTRA1基因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关联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10 张立莹;全基因组、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甲基化水平及基因突变在髓系恶性肿瘤预后判断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7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35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