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型p53与HSP70和HSP90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突变型p53与HSP70和HSP90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p53R273H HSP70 HSP90 蛋白质相互作用 质谱分析
【摘要】:TP53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53kDa的蛋白质,命名为p53。TP53基因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在所有恶性肿瘤中,50%以上会出现该基因的突变。TP53突变大多是由于单个氨基酸发生替换而导致的错义突变。突变p53蛋白依然保留着全长序列,但是功能上却从抑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热休克蛋白(HSP)是生物受到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精神等刺激时发生应激反应而合成的蛋白质,是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中。HSP家族的功能十分重要,主要作为分子伴侣、影响细胞凋亡、参与免疫和提高细胞耐热性。在本文中,我们首先通过免疫共沉淀结合质谱分析的方法在含有p53R273H突变体的乳腺癌细胞MDA-MB-468中鉴定与p53R273H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一共鉴定到59个与p53R273H相互作用的蛋白。其中有9个蛋白为热休克蛋白,其中属于HSP70家族的有HSP70A2、HSP70A5、HSP70A6、HSP70A7、HSP70A8、HSP70A1L,属于HSP90家族的为HSP90AA1、HSP90AB1、HSP90B1。然后,我们研究HSP70和HSP90对p53R273H蛋白功能的影响。我们将HSP90-AB1表达质粒和一个HSP70-A5表达质粒与p53R273H表达质粒共转入Hek293细胞中,然后检测p53R273H蛋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HSP70和HSP90都能增强p53R273H的稳定性,而且HSP70与HSP90共转染比单独转染一种质粒时p53R273H的稳定性更好。而用HSP70的抑制剂Pifithrin-μ或/和HSP90的抑制剂17-AAG处理MDA-MB-468细胞,则促进p53R273H蛋白的降解。进一步研究表明,在MDA-MB-468细胞中干扰p53R273H突变体抑制细胞增殖,用HSP70的抑制剂Pifithrin-μ或/和HSP90的抑制剂17-AAG处理MDA-MB-468细胞,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这些结果说明,HSP70和HSP90可能通过与p53R27H蛋白的相互作用、促进p53R27H蛋白的稳定,从而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Abstract]:TP53 gene encodes a 53kDa protein named inactivation of p53.TP53 gen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formation. More than 50% mutation. TP53 mutation of the gene is mostly caused by a single amino acid replacement resulting in missense mutation. The mutant p53 protein still retains the full-length sequence. Heat shock protein (HSPs) is a kind of protein which is synthesized by the stress reaction in the environment when the organism is stimulated by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spiritual and other stimuli, but the function is changed from the tumor suppressor gene to the oncogene. HSPs are a class of highly conserved proteins. The function of HSP family is very important in prokaryotes and eukaryotes. It mainly acts as a molecular chaperone and affects cell apoptosis. Participate in immunization and improve cell heat resistance. In this article. We first identified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p53R273H in MDA-MB-468 of breast cancer cells containing p53 R273H mutant by immunoprecipitation and mass spectrometry. . A total of 59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p53R273H were identified, of which 9 proteins were heat shock proteins, including HSP70A2HSP70A5 belonging to the HSP70 family. HSP70A6, HSP70A7, HSP70A8, HSP70A1L, and HSP90AA1, HSP90AB1, belonging to HSP90 family. HSP90B1. and...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HSP70 and HSP90 on the function of p53R273H protein. We combined HSP90-AB1 expression plasmid and a HSP70-A5 expression plasmid with p53R27. 3H expression plasmid was co-transfected into Hek293 cells. The stability of p53R273H protein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HSP70 and HSP90 could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p53R273H. Moreover, the stability of p53R273H by co-transfection of HSP70 and HSP90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p53R273H transfected with a plasmid alone. The inhibitor of HSP70, Pifithrin- 渭 or / and HSP9, was used as the inhibitor of p53R273H. MDA-MB-468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17-AAG. Further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p53R273H mutant interfered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MDA-MB-468 cells. MDA-MB-468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HSP70 inhibitor Pifithrin- 渭 or / and HSP90 inhibitor 17-AAG to inhibit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HSP70 and HSP90 may promote the stability of p53R27H protein by interacting with p53R27H protein and thus promote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 apoptosis.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生,袁肇凯,郭志华;细胞凋亡与中医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年12期
2 万晓艳,于苏国,郭玉芹,何庆;细胞凋亡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2年06期
3 祝伟民,林建棣,马晓东,段小平;运动与细胞凋亡[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7期
4 王会玲,景文莉,张小红,高维娟;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梁薇;细胞凋亡的中药调节机制[J];四川中医;2005年11期
6 张松彪;细胞凋亡与细胞养生[J];中国科技产业;2005年01期
7 杨竹林,伍汉文;细胞凋亡调控因素有关基因的研究[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7年02期
8 刘恩梅,杨锡强;细胞凋亡及其影响因素[J];重庆医学;1998年01期
9 ;美开发调控细胞凋亡药物[J];中国肿瘤;1999年07期
10 管孝鞠,廖明阳;细胞凋亡在致畸中的作用[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颖丽;李前忠;;不同亚细胞位置的细胞凋亡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分析[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孙英丽;赵允;朱山;翟中和;;植物细胞凋亡及其机理的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3 刘二龙;袁慧;;锌与细胞凋亡[A];2003全国家畜内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4 邱洁;高海青;;锌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进展[A];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俞雅萍;;细胞凋亡的机制及途径和影响因素[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于青;袁伟杰;姚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引起足细胞凋亡的机制[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季宇彬;尹立;汲晨锋;;调控细胞凋亡的线粒体因素[A];肿瘤病因学研究与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诊疗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经纬;汤长发;;运动中细胞凋亡的线粒体变化特征[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蒲小平;李长龄;屠鹏飞;宋志宏;;中药肉丛蓉成分抗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江键;宋诚荣;崔黎丽;方影;王小平;;静电场对细胞凋亡作用的初步探讨[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东;“细胞凋亡”与临床医学[N];中国医药报;2001年
2 张志军;细胞凋亡与中医药[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细胞凋亡疗法”正逐步成为治疗癌症的新途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4 记者张建松;治疗癌症新途径:细胞凋亡疗法[N];科技日报;2002年
5 李明辉;“细胞凋亡”治癌症[N];医药导报;2002年
6 洪敏;细胞凋亡研究引人关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陶春祥;细胞凋亡对心脏疾病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梁媛媛;薛定:发现癌症“开关”[N];北京科技报;2010年
9 高书明;诱导癌细胞凋亡[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勇汇;中药诱导癌细胞凋亡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利;系列多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张浩;从分子、细胞和动物水平研究铅诱发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的效应与机理[D];山东大学;2015年
3 何欣怡;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抑制家蚕BmN细胞凋亡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冯全服;从线粒体途径研究川芎嗪诱导HepG2细胞凋亡效应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张晓倩;高糖诱导Bim蛋白高表达而促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D];山东大学;2015年
6 孙健玮;PTEN基因负调控Raf1磷酸化的作用及其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7 徐林艳;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TNFRSF10B和CFLAR调控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樊庆端;生物调控网络的建模与动力学行为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9 王德选;WNK_3对钠氯协调转运子的调节及在胚肾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10 叶嘉;Nogo-B在急性肺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璐璐;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人胚肾细胞(HEK293)的毒理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张薇;蒜头果蛋白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3 唐建国;视黄醇X受体出核抑制对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安璐;3-氯-1,2-丙二醇细胞毒性及其诱导HEK293细胞凋亡途径探究[D];江南大学;2015年
5 杨翔;Procaspase-8的异常表达抑制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昌明;I3C通过调控p53泛素化对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7 彭涵;共轭亚油酸对仔猪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8 李立辉;ΔFosB通过MMP-9调控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杨鑫铖;Hedgehog信号通路在大鼠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贾琼琼;MicroRNA-214对H_2O_2损伤L6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25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42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