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亚型DLBCL患者bcl-2表达对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淋巴细胞瘤-基因 利妥昔单抗 预后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对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6例DLBCL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60例、免疫化疗组36例(利妥昔单抗+化疗),再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生发中心型(GCB型)与非生发中心型(N-GCB型)、bcl-2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亚组,分析患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免疫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77.78%)高于化疗组(6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化疗组GCB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N-GCB患者长,也比化疗组GCB和N-GCB患者长(均P0.05);免疫化疗组N-GCB、化疗组GCB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化疗组N-GCB患者长(均P0.05)。免疫化疗组bcl-2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bcl-2阳性患者长,也比化疗组bcl-2阳性与阴性患者长(均P0.05);化疗组中bcl-2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bcl-2阳性患者长(P0.05),也比免疫化疗组bcl-2阳性患者长(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DLBCL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尤其提高N-GCB患者、bcl-2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BCL 2 gene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L) of different subtypes.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DLBCL were divided into chemotherapy group (n = 60) and chemotherapy group (n = 60). 36 cases of immunotherapy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germinal center type (GCB type) and non-germinal center type (N-GCB type)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Results: the 3-year survival rate of the immuno-chemotherapy group was 77.78%,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hemotherapy group (60.005%).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GCB patients in immunotherapy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N-GCB patients, and it was also longer than that in GCB and N-GCB patients in chemotherapy group (all P 0.05). N-GCB in immunotherapy group.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GCB patients in chemotherapy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N-GCB patients in chemotherapy group (all P 0.05).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bcl-2 negative patients in immunotherapy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bcl-2 positive patients. The bcl-2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tients were also longer than those in the chemotherapy group (P 0.05).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bcl-2 negative patients in chemotherapy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bcl-2 positive patients (P 0.05). Conclusion: Rituximab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DLBCL patients, especially in N-GCB patients. Survival time of bcl-2 positive patients.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血液内科;
【分类号】:R73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邱惠芳;杨文君;;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J];肿瘤学杂志;2016年01期
2 张春玲;吴国峥;孙达;陈建甬;裘哲君;任东栋;;治疗前PET/CT ~(18)F-FDG摄取值在淋巴瘤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年10期
3 聂宝;黄欣;刘校龙;李敏;林梦;刘翠苓;高子芬;;65例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5年09期
4 陈燕;肖立;朱雄增;卢晨;余波;范德生;殷于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学分型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严红;姚福生;梁虹;赵海军;;不同亚型DLBCL患者bcl-2表达对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1期
2 唐晓钰;庞辉;;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及生存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年1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Bo Jia;Yuankai Shi;Mei Dong;Fengyi Feng;Sheng Yang;Hua Lin;Liqiang Zhou;Shengyu Zhou;Shanshan Chen;Jianliang Yang;Peng Liu;Yan Qin;Changgong Zhang;Lin Gui;Lin Wang;Xue Wang;Xiaohui He;;Clinical features, survival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primary testicula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14年04期
2 汤日杰;桂思;李建生;卢斌贵;张海南;傅文海;付东海;杨佩瑜;李伟;蔡亮;;以颈部淋巴结首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前PET/CT检查中SUV值的意义[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年06期
3 秦涛;牛挺;;PET/CT显像对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价值[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年03期
4 戴娜;吴翼伟;章斌;;~(18)F-FDG PET/CT对不同分级和分期滤泡性淋巴瘤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4年01期
5 陈燕;崔自强;王华;范德生;肖立;卢晨;殷于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83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年08期
6 王瑞民;朱海燕;李菲;刘长滨;关志伟;姚树林;;~(18)F-FLT 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年03期
7 朱一辰;肖荆;郭宇文;侯海军;田野;;原发性睾丸淋巴瘤17例的诊治体会[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2年06期
8 高海燕;宋文忠;谢红军;刘浩;刘兆辉;;~(18)F-FDG PET/CT SUVmax与淋巴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关系的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05期
9 陈明坤;张钉钻;秦自科;周芳坚;胡卫列;韩辉;刘卓炜;叶云林;;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附21例报告)[J];中国癌症杂志;2009年08期
10 陈涛;童林军;;~(18)F-FDG-PET对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和治疗决策的影响[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国警告利妥昔单抗引起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J];中国药物警戒;2007年01期
2 石淑文;杨世隆;汤永民;魏健;宋华;潘斌华;;利妥昔单抗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文献复习[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7年02期
3 曹铭华;熊福水;;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01期
4 张利强;吴润晖;;利妥昔单抗治疗婴幼儿常规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血栓与止血学;2009年01期
5 袁朝晖;;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中外医疗;2011年08期
6 徐淑芬;白海;王存邦;张茜;葸瑞;陈燕;潘耀柱;;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近期疗效[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1年03期
7 崔静;朱铁楠;邹农;陈苗;赵永强;;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及复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张洁;;利妥昔单抗在血液系统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5年12期
9 邹农,华宝来,王书杰,朱铁楠,赵永强;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10 Shams'ili S;De Beukelaar J;Gratama J.W;P.S. Smitt;牛亚利;;一项利妥昔单抗治疗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相关抗体的非对照试验[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卫;李建勇;缈扣荣;范磊;洪鸣;朱华渊;曹鑫;乔纯;吴雨洁;;利妥昔单抗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难治、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徐卫;李建勇;洪鸣;朱华渊;曹鑫;乔纯;吴雨洁;;利妥昔单抗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难治、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黄懿;;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例[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4 李杰平;孔佩艳;曾东风;陈幸华;张曦;刘红;王庆余;向茜茜;;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观察[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5 谢亚萍;陈况;黄细莲;施鹏飞;谭俊峰;高大泉;钱申贤;;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A];2012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晓敏;李燕;毛敏;张晓燕;富玲;艾合买江;张莲兴;;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7 张利强;马洁;苏雁;杨菁;张瑞东;吴润晖;;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及安全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8 范磊;徐卫;王莉;方成;张晓艳;洪鸣;吴雨洁;乔纯;李建勇;;利妥昔单抗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难治、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王晓莉;王爱萍;蔡金莲;郭韶梅;喻杰;;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10 刘灿;刘启发;张钰;徐兵;孙竞;冯茹;;利妥昔单抗治疗肝脏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并文献复习[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美;利妥昔单抗重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龄讯;美国通报利妥昔单抗致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新病例[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风铃;利妥昔单抗“指哪打哪”[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知陶;利妥昔单抗可延长无事件生存时间[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国讯;美国FDA黑框警告 利妥昔单抗的乙型肝炎再激活风险[N];中国医药报;2013年
6 黄晓燕 译;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改善难治性血液肿瘤生存期[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孙华君;利妥昔单抗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的疗效观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罗文;利妥昔单抗治疗RA有优势[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美讯;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显著提高NHL患者存活率[N];医药经济报;2005年
10 记者 何华虹;利妥昔单抗为NHL治疗开创新模式[N];医药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隋涛;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儿童和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观察[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施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及利妥昔单抗在套细胞淋巴瘤细胞致凋亡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鸿;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免疫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利妥昔单抗疗效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修建兴;利安昔单抗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云飞;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性、有效性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唐飞飞;利妥昔单抗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4 王莹;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杨梅;抑制CD20+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IDO的表达和活性对利妥昔介导的ADCC作用的影响[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燕;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标记的预后意义及利妥昔单抗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白鹏;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及其谱系疾病的有效性[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刘树梅;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Breg、IL-10变化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9 谭智琼;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D];暨南大学;2016年
10 乃官业;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92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49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