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式维甲酸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3 13:18
本文选题:结直肠癌全反式维甲酸增殖凋亡 切入点:CRABP-Ⅱ 出处:《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人体胃肠道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结直肠癌发病的机率也不断增加。近几十年来,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而且地区差异较大。由于结直肠癌恶性程度较高,临床预后较差,虽然可以采用放疗和化疗的方式治疗,但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还是外科手术,而且患者术后的肿瘤复发率依然较高。现有多项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预后情况都与与基因突变有紧密关系。如果能寻找到有效的化疗药物,那么在肿瘤发现前期便可使病情得以控制,避免肿瘤的进一步发展。维甲酸又称视黄酸,包括维生素A及其代谢产物,根据其分子结构中极性基团及侧链的不同,维甲酸类药物包括多种同分异构体,如9-顺式维甲酸、13-顺式维甲和全反式维甲酸等,其中全反式维甲酸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药物。维甲酸对多种恶性肿瘤都有促进诱导分化、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而且已经应用于一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鳞状细胞癌及黑色素瘤、乳腺癌等疾病的治疗。近年,Bhattacharya等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小鼠的肠道组织内,全反式维甲酸的含量比正常小鼠的要低,而且低水平的维甲酸导致小鼠肠组织中CD8+T细胞的数量减少,抑制了其免疫功能的发挥,导致肿瘤更易多发。然而当提高全反式维甲酸的含量后,可以重新激活CD8+T细胞的免疫作用,增强其肿瘤杀伤能力,减缓或抑制结直肠癌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他们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组织内ATRA的水平也较低,是由于组织自身会产生降解全反式维甲酸蛋白质造成的。这说明全反式维甲酸可能在抑制小鼠和人的结直肠癌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对其内在机制仍不清楚,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以及体内动物模型实验,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及其受体抑制剂对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内维甲酸信号通路中CRABP-Ⅱ和FABP5等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ATRA介导的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为结直肠癌疾病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MTT法、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TRA及其受体抑制剂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2.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CRABP-Ⅱ、FABP5、PARP、Bcl-2、Bax等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HCT116细胞内CRABP-Ⅱ和FABP5的蛋白表达变化情况;4.构建裸鼠皮下成瘤动物模型实验检测ATRA及其受体抑制剂对肿瘤作用的效果;5.实验数据经统计软件Graph Pad Prism 5处理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以α=0.05为差异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1.ATRA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实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TRA对HCT116细胞的迁移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3.HCT116细胞经过ATRA梯度浓度作用后,CRABP-Ⅱ、Bcl-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而PARP、BAX、FABP5的蛋白质表达逐渐增加;4.HCT116细胞经过ATRA及其受体抑制剂RO41-5253(以下简称RO)处理后,CRABP-Ⅱ、Bcl-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而PARP、BAX、FABP5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联合用药组相比单独ATRA组,细胞被抑制作用减弱;5.裸鼠动物模型经过ATRA及其受体抑制剂RO作用后,肿瘤组织的CRABP-Ⅱ表达水平表现出下降趋势,而FABP5的表达水平出现上升趋势。结论1.ATRA可以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发生凋亡;2.ATRA可以下调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CRABP-Ⅱ表达和上调FABP5的表达;3.ATRA受体抑制剂RO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对ATRA的敏感性,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CRABP-Ⅱ表达和上调FABP5表达有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5.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葛宝健;隋鸿锦;付元山;;人体腔隙基础与临床研究思考[J];解剖学报;2015年03期
2 黄海华;周建华;林强;;CRABP2对肺癌细胞应答全反式视黄酸及细胞增殖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5年06期
3 孙宇强;王雪;关兴芳;李德胜;舒晓宏;李墨林;;维甲酸及其受体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4年03期
4 李海燕;曹励民;王秉亮;;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赵广芬;黄先豹;陈艳;纪德香;卢玮;陈颖犁;杨赣萍;陈国安;;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4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6 郑楠;隋鸿锦;;右半肝肝段解剖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12年01期
7 严f ;陈连军;;维甲酸类药物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斌;核激素受体在皮肤主要构成细胞和表皮鳞癌A431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部分配体的调节效应[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61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56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