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系统性炎症和临床病理因素对食管鳞癌的预后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24 19:30

  本文选题:生物标志物 切入点:神经侵犯 出处:《苏州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第一部分神经侵犯对食管癌术后的预后影响背景:食管鳞癌术后的预后仍然不尽如人意。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侵犯(PNI)与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347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食管鳞癌患者,再评价病理切片的PNI状态。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和无病生存;通过单因素log-rank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生存差异。结果:总共324例患者纳入这项研究。病理标本中PNI阳性率为20%(65/324)。5年无病生存率PNI阴性患者高于PNI阳性患者(40.7%vs.22.7%,P0.001)。5年总生存率PNI阴性患者也优于PNI阳性患者(44.9%vs.22.5%,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PNI对于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均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在早期患者亚组分析中,PNI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PNI阳性的早期患者无病生存和总生存与PNI阴性的局部晚期患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接受放疗的局部晚期患者中,PNI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与术后未接受放疗的局部晚期患者相比,术后放疗不能改善PNI阳性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复发和生存。结论:以往严重低估了食管癌的PNI存在,PNI是食管癌患者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对于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决策需要考虑PNI的状态。第二部分改良的N分期较第7版AJCC-TMN分期改善了对食管癌术后生存的预测背景:食管鳞癌(ESCC)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肿瘤-淋巴结-转移(TMN)分期的N分期定义基于淋巴结转移的数目。然而这种分类可能忽略淋巴结转移的程度。目的:本研究旨在根据淋巴结转移程度改善ESCC的N分期,并提出修改现行AJCC分期系统以更好地区分中国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3例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食管鳞癌患者。采用单因素log-rank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基于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的改良N分期和现行的分期系统的生存差异。并且使用似然比卡方和赤池信息准则(AIC)比较两分期系统的均匀性、区分能力和梯度单调性。结果:基于第七版AJCC分期系统,N2和N3患者(P=0.231)以及IIIB和IIIC期患者之间(P=0.713)的预后无明显差异。当使用基于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的改良分期系统,N2和N3以及IIIB和IIIC期患者之间的生存有显著差异。统计学分析表明相比七版AJCC分期系统,改良的分期系统具有更高的似然比卡方和更小的AIC值,这代表改良的分期系统预后分层效果更好。结论:与七版AJCC分期系统相比较,基于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的改良分期系统预测中国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效果更好。将来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这一观点。第三部分淋巴结清扫数对淋巴结阴性的食管鳞癌术后的预后影响背景:对淋巴结阴性的食管鳞癌患者最佳的淋巴结清扫程度还没有取得共识。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淋巴结阴性的食管鳞癌患者最佳的淋巴结清扫程度。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515例病理淋巴结阴性、无术前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由X-tile软件决定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的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单因素log-rank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淋巴结清扫数对淋巴结阴性的食管鳞癌患者的术后预后影响。结果:4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淋巴结清扫数1-5和≥6枚的淋巴结阴性患者的5年OS分别为51.7%和64.7%(P0.001)。但是清扫6-12枚淋巴结的患者和清扫超过12枚淋巴结的患者总生存无显著差异(P=0.2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清扫的淋巴结数是淋巴结阴性的食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中,清扫的淋巴结数不是T1患者的预后因素,对于T2和T3亚组,清扫淋巴结数目至少需要6枚和7枚。切除超过12枚淋巴结以上的广泛淋巴结清扫并没有明显改善生存。结论:对于淋巴结阴性的食管鳞癌患者,至少需要清扫6枚淋巴结。对于T2和T3亚组患者,清扫的淋巴结数目至少需要6枚和7枚。广泛淋巴结清扫并没有明显改善淋巴结阴性的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第四部分营养标志物与食管癌术后生存的相关性背景:营养标志物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在食管癌预后中的预后意义尚不明确。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营养标志物在食管鳞癌术后的预后作用。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374例食管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食管鳞癌患者。在术前1-3天采集血清进行营养标志物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检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单因素log-rank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预后意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比较前白蛋白和白蛋白预测食管鳞癌术后生存的准确性。结果:总共532例患者纳入这项研究。术前血清前白蛋白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低水平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8.1%vs.44.6%和31.1%,P0.001)。术前血清白蛋白高水平和低水平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3.7%vs.30.5%,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T分期、N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均是影响食管癌术后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ROC曲线表明前白蛋白在预测食管鳞癌术后生存要优于白蛋白,但是并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是食管鳞癌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将来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这一观点。第五部分整合系统性炎症评分的列线图对食管鳞癌术后生存的意义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列线图结合系统炎症反应生物标记,可以比传统分期系统更准确地预测肿瘤预后。目的:本研究旨在根据临床病理参数和基于炎症的预后评分,建立有效的可切除胸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预后列线图。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916例食管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食管鳞癌患者。列线图的预测精确性和区分能力由一致指数(C指数)和校正曲线确定,随后与第6版和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比较。将中性粒白细胞对淋巴细胞之比(NLR)、C反应蛋白对白蛋白之比(CRP/Alb)、组织学分级、T期和改良N期整合到列线图中。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改良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系统性炎症指数NLR、GPS、m GPS和CRP/Alb均是影响长期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列线图生存预测的C指数为0.72,这表明列线图对初始组总生存的预测能力优于第6版和第7版TNM期(P0.001)。校正曲线表明列线图和实际观察值之间高度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预后模型比TNM分期系统具有更佳的临床应用效果。此外,验证组的结果支持了我们的发现。结论:与以往的肿瘤分期系统相比,基于临床病理参数和系统性炎症的列线图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情况。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淑晓;訾力;亓健;;原发性胃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J];中国临床医生;2011年11期

2 赵镇清;张熙曾;刘亦庸;;贲门鳞癌[J];中国肿瘤临床;1987年04期

3 王怀娥,任德印,崔允峰;肺炎样鳞癌误诊原因探讨(附5例报告)[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4年03期

4 刘建良,周鑫官,张勤;贲门鳞癌的外科治疗[J];江苏医药;1995年08期

5 ;中咽部鳞癌前壁型的治疗[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8年01期

6 ;鳞癌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的表达及P~(53)突变[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9年01期

7 张地君,许速,徐小珂;表皮内鳞癌2例报告[J];皮肤病与性病;1999年01期

8 钱伟明;原发性附睾鳞癌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9 崔云龙,李强;胆囊鳞癌6例报告[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刘永祥;龟头部鳞癌误诊一例[J];临床误诊误治;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伟汉;徐韬;伍国号;郭朱明;高远红;王芳;蔡修宇;;151例下咽鳞癌的治疗与预后[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俞新民;;鳞癌1例[A];2009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高明阳;;头部鳞癌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例[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徐致祥;谭家驹;陈风兰;司建华;韩建英;;农家肥料污染水源诱发大小鼠前胃鳞癌[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梅娇;王鹏;符磊;吴伟伟;;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的老年鳞癌(翻花疮)患者的处理体会[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曾蕾;曾珠;赵琼;;EGFR突变的女性鳞癌臀肌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7 贾军;杨世勇;张志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贾志新;;西黄丸配合化疗治疗下咽鳞癌1例[A];西黄丸临床应用研究论文集[C];2009年

9 姜玉章;熊化生;郭伟;胡传贤;金云;钱强;潘汉胤;;具家族史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初步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功能基因组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温登瑰;王士杰;张立玮;王小玲;魏丽珍;邹文娣;秦鹏;;食管鳞癌家族性病例比散发病例发生年龄早、双灶同发率高以及预后差的特点提示抑癌基因第一次打击可作为遗传易感性的分子基础[A];中国第九届全国食管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龙华医院肿瘤科 王菊勇 副研究员;胃鳞癌的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2 记者 王丹 通讯员 高翠峰;食管鳞癌基因组研究告别“盲人摸象”[N];健康报;2014年

3 记者 谭嘉;中国人食管鳞癌重要突变基因被揭示[N];健康报;2014年

4 杨国平;食管鳞癌非手术治疗取得新进展[N];健康报;2014年

5 黄春燕;50岁以上男性易发头皮鳞癌[N];健康时报;2007年

6 吴一福;HSP70异常表达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任 李苏宜 整理 本报记者程守勤;食管鳞癌化疗释疑[N];健康报;2010年

8 记者 刘传书;我科学家发现食管鳞癌相关基因突变[N];科技日报;2014年

9 记者 白毅;8个重要基因突变与食管鳞癌相关[N];中国医药报;2014年

10 记者 田雅婷;8个与食管鳞癌相关基因突变被发现[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虹;TRPC6通道对食管鳞癌的增殖及放疗增敏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王娜娜;RACK1在食管鳞癌预后及进展中的作用及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孟慧;miR-330-3p和miR-26b在食管鳞癌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周韶梅;miR-100在食管鳞癌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曾薇;食管鳞癌中Survivin对NF-κB p65调控机制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6 杨宏丽;PRKDC、XRCC4多态性与中国安阳地区食管鳞癌发生风险关联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崔瑶;STAT3对缺氧诱导食管鳞癌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作用[D];郑州大学;2016年

8 杨璇;miR-1207-5p对食管鳞癌发生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年

9 江亚南;T-LAK细胞来源的蛋白激酶(TOPK)在食管鳞癌增殖中的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宁忠华;系统性炎症和临床病理因素对食管鳞癌的预后影响[D];苏州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平;MTA1、VEGF-C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关系[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范玉宏;Caveolin-1在食管鳞癌浸润进展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闻朋浩;同期放化疗联合DC-CIK对Ⅰ~Ⅱ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5年

4 王春丽;食管鳞癌高频扩增基因IGHMBP2的鉴定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刘娇;GPRC5A和STAT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6 朱毓卉;江苏省泰兴地区食管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女性生殖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孙智;黏蛋白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5年

8 杨蕾;热休克蛋白HSP32、HSP27在食管鳞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9 楚旭;CDC2及PFTK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范俊利;EZH2、BMI-1、FBXW7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59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659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d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