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石墨烯基药物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3-30 11:42

  本文选题:石墨烯 切入点:药物载体 出处:《东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肿瘤诊断与治疗一体化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具体来说,肿瘤诊断与治疗一体化是指利用成像手段对肿瘤进行定位的同时实现对肿瘤部位的药物输送,从而通过一次给药达到同时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发展兼具肿瘤成像、药物靶向输送和可控释放的多功能药物载体是该领域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提出了一类石墨烯基药物载体,该药物载体可利用SERS光谱作为肿瘤成像信号,同时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识别和药物的可控释放。这为肿瘤的精确诊断、诊断同时治疗和治疗实时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对实现肿瘤高效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石墨烯基双靶向纳米药物载体,并利用该药物载体对肿瘤细胞进行双药输送。研究了在外部磁场作用下,该药物载体的靶向特性,结果表明该药物载体对乳腺癌细胞SKBR3表现出磁性及抗体双靶向特性。利用SERS-荧光光谱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光学成像,同时研究了载体和药物分子在肿瘤细胞内的动态分布过程,结果表明,该药物载体首先位于溶酶体中,在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下,药物从载体表面释放;然后载体逃逸出溶酶体,位于细胞质中,药物分子则充满整个细胞区域。细胞存活率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双靶向药物载体进行药物运输,与非靶向药物载体相比,抗肿瘤效率更高;双药联合的治疗方式相比于单一药物具有更高的肿瘤细胞杀伤效率。此外,利用石墨烯表面药物荧光随药物装载量的变化研究了药物的多层吸附机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石墨烯表面药物吸附模型。(2)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硫键载药的石墨烯基药物载体,研究了其在肿瘤细胞诊断与治疗应用中的可行性。在该药物载体中,药物分子通过双硫键与石墨烯连接,与传统的π-π吸附的载药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药物装载量。在相同的刺激条件下,双硫键装载的药物的释放效率也比π-π吸附的药物的释放效率更高。该药物载体进入肿瘤细胞后,药物分子可以有效地被细胞内的谷胱甘肽触发释放。利用石墨烯和药物分子的本征SERS信号以及药物分子的荧光信号研究了细胞内的药物释放行为,实验结果表明SERS与荧光联合光谱能够灵敏地监控药物释放的动态过程。(3)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肽修饰的石墨烯量子点细胞核靶向纳米药物载体。利用石墨烯量子点的小尺寸特性及多肽的细胞核膜穿透特性,将药物输送到细胞核内,显著提高细胞核内的药物浓度。细胞存活率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细胞核靶向的药物载体可以显著提高肿瘤杀伤效率。此外,石墨烯量子点与药物分子构成了 FRET对,利用变化的FRET信号对细胞核进行了成像分析并实时监控了药物释放的动态过程。实验结果表明,FRET信号对石墨烯量子点与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敏感,石墨烯量子点与药物分子首先作为整体进入细胞核,然后药物分子才开始释放。因此,这种石墨烯量子点基药物载体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一体化中具有潜在应用的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460.1;R73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德秀;G·S作为药物载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实用医技杂志;2003年05期

2 邵琼芳 ,董明;慢释放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南昌职业技术师院学报;1994年04期

3 徐小妹;用磁流体作药物载体由磁场把药物输送到目标位置[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5年03期

4 陆阳,陈泽乃;磷酸三酯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6年02期

5 胡春梅;王驰;;树状大分子用于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7年04期

6 胡宜;;现代医学200词 192.药物载体[J];日本医学介绍;2007年09期

7 樊东辉,戴红莲,刘雁,,魏荣梅;药物载体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8 程违;;用红细胞作为药物载体系统[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1年04期

9 徐尚柳;药物载体新技术——“分子伞”[J];广东科技;1997年07期

10 李超英,李寿柏;亲淋巴药物载体的研究及展望[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楠楠;唐景玲;吴琳华;;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作为药物载体的最新进展[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2 王滢;朱蔚璞;沈之荃;;还原敏感核交联纳米胶束的制备及药物载体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3 龚伟;喻芳邻;梅兴国;;红细胞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进展[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任杰;李建波;;新型聚合物药物载体的研究与应用[A];2011年第十一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进展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梁菊;刘秋伟;尹卫平;;纳米金作为药物载体的初步研究[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于金海;胡海青;李永勇;;一种新型pH敏感纳米药物载体[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安学勤;严晓娟;裘丹;;智能药物载体的合成与控制释放[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3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组织化体系[C];2013年

8 蔡春华;陈莉莉;林嘉平;;聚肽胶束双重药物载体[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C];2013年

9 许志刚;冯遥遥;张海霞;;聚丙氨酸-磁性核壳纳米微层的合成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杨桂欣;杨飘萍;;尺寸和形貌可控的SiO_2@Gd_2O_3:Yb/Tm空心胶囊的制备和它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6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辉;石墨烯基药物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17年

2 陈晨;壳聚糖基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晓媛;基于荧光硅纳米颗粒药物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蔡峰;基于核酸适体功能化的载药水凝胶的构建与应用[D];青岛大学;2015年

3 杨燕;用作药物载体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初步载药性能研究[D];湖北科技学院;2016年

4 高园;新型多功能药物载体的制备、调控及载药评价[D];浙江大学;2016年

5 朱燕;金属有机气凝胶MOG-100(Fe)作为药物载体的细胞摄取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李猛飞;多肽介导的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7 严瑶瑶;新型克服致密细胞的药物载体的制备与相关性能[D];深圳大学;2017年

8 陈立波;多功能聚合物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9 史永利;药物载体聚合物的制备、表征[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春平;PGA和GSH双敏感型药物载体的合成及体外控释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85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685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2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