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miR-186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1 17:25

  本文选题:miR-186 切入点:多发性骨髓瘤 出处:《山东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的特点为骨髓中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殖,血液及尿液中可查见单克隆蛋白以及出现相关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溶骨性损伤、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损伤及反复感染等。尽管近年来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及其诊治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其本质上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因此,亟待一种更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MicroRNAs是一组小的非编码RNA,在转录水平,它通过与靶基因3'UTR端的绑定来负向调节基因的表达。miRNA已被报道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抑癌基因或者致癌基因,miRNA参与了肿瘤生物学的多个方面,包括细胞的增殖、凋亡、转移及侵犯。正因为在肿瘤中的重要作用,miRNA呈现为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miRNA将会成功的应用于临床并使临床获益。MicroRNA可以调节多种蛋白的表达进而调节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在多种肿瘤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异常的miRNA表达,包括多发性骨髓瘤,这表明异常的miRNA表达与肿瘤的发生相关。已有研究发现,miR-186可以作为一种抑癌基因,抑制多种肿瘤的发生,包括肺癌、食管及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然而miR-186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方式及功能仍然未知。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多发性骨髓瘤中miR-186的表达方式及其特定的功能。研究目的研究miR-186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及患者浆细胞中的表达特性,探讨miR-186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为深入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寻找更新、更有效治疗方案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患者标本及细胞系:留取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18例健康对照者骨髓标本,用CD138磁珠分选其浆细胞。选取并培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MM. 1S, OPM-2, NCI-H929, U266, RPMI-8226)。2.慢病毒制备及质粒转染:扩增miR-186序列,并克隆到HU6-MCS-PGK-EGFP'慢病毒载体,感染293T细胞,获得稳定表达miR-186的病毒颗粒,并进一步转染骨髓瘤细胞系U266和RPMI-8226细胞。用miR-186拮抗剂及拮抗剂阴性对照转染骨髓瘤细胞系H929细胞。细胞系miR-186的表达水平用qRT-PCR证实。3.RNA的抽提及qRT-PCR:应用TRIzol抽提细胞中的全部RNA,进一步合成cDNA,应用实时定量PCR测定miR-186及Jagged1的表达水平。4.质粒的构建及转染:克隆缺少内源性Jaggedl 3'UTR的开放读码框进入pcDN A-Jagged 1表达载体进行miR-186抗细胞增殖效应的营救实验。在荧光素酶实验中,Jaggedl的3'UTR序列被插入到pGL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中,应用QuikChange定向诱变试剂盒将靶位点进行突变,并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应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进行质粒的转染。5.细胞的增殖及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在细胞增殖实验中,应用MTT法在细胞转染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在克隆形成实验中,将细胞在37℃培养箱中培养2周,然后加入甲醇固定,结晶紫染色,在显微镜底下进行细胞克隆计数。6.细胞周期分析:转染48小时后用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细胞,预冷的乙醇固定过夜,碘化丙啶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7.裸鼠成瘤实验:将BALB/C裸鼠右侧腋窝皮下注射表达或不表达miR-186的RPMI-8226细胞,观察肿瘤的生长,测量其大小,并计算其体积。细胞注射30天后,摘除肿瘤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Ki-67,以获取细胞增殖指数。8.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将野生型或突变型Jaggedl-3'UTR表达载体与表达miR-186的质粒或空白质粒共转染进入U266或RPMI-8226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9. Western blot实验:应用RIPA裂解液裂解细胞,通过凝胶电泳分离全部蛋白,并转移到PVDF膜。在5%脱脂乳阻断后,将膜加入一抗Jagged1抗体孵育,抗Actin抗体作为对照,在洗膜之前加入过氧化物酶结合的二抗。最终,经增强化学发光试剂处理,在X线胶片上成像。10.统计分析:所有的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不同组之间比较使用t检验(双侧),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为保证实验的重复性,所有的实验均重复3遍。研究结果1.miR-186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表达下调: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MM.1S, OPM-2, NCI-H929, U266, RPMI-8226及患者骨髓浆细胞miR-186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骨髓来源浆细胞相对比。结果显示,在所有检测的骨髓瘤细胞系中,miR-186的表达均下降,其中U266、RPMI-8226表达最低;与这些结果相一致,骨髓瘤患者浆细胞表达miR-186亦下调。实验结果支持,在多发性骨髓瘤中,miR-186为一种潜在肿瘤抑制基因。2.miR-186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并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为探究miR-186对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我们利用miR-186重组慢病毒转染U266、 RPMI-8226细胞系,然后通过qRT-PCR证实miR-186在这些细胞中过表达。MTT实验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186的U266、RPMI-8226细胞的增殖显著下降;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86显著抑制U266、RPMI-8226细胞克隆的形成。我们进一步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iR-186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miR-186过表达导致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与之相反,在H929细胞系中,应用miR-186的拮抗剂来抑制miR-186的表达可以显著提升细胞的增殖及增加S期细胞的比例。这些结果共同提示miR-186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归因于G0/G1期细胞周期的阻滞。3.miR-186抑制裸鼠骨髓瘤移植物的生长:为进一步验证miR-186是否对体内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我们分别将稳定表达miR-186或阴性对照的RPMI-8226细胞皮下注射到裸鼠右侧腋下。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稳定表达miR-186的RPMI-8226细胞种植小鼠肿瘤生长速度缓慢;种植后30天,稳定表达miR-186组肿瘤重量最小;另外,免疫组化显示Ki-67阳性细胞在miR-186表达组中显著降低。4.miR-186调控Jagged1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究miR-186介导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我们通过TargetScan寻找miR-186可能的靶基因,在这些被鉴别的靶基因中,考虑到对骨髓瘤细胞增殖及生存的影响,Jagged1被选择为miR-186的候选靶基因。为确定Jagged1是否为miR-186的直接下游靶点,我们克隆Jagged1的3'UTR序列进入pGL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U266、RPMI-8226细胞与野生型或突变型3'UTR载体及表达miR-186的质粒共转染。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186使转染野生型Jagged1-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而对突变型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qRT-PCR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86对Jagged1 mRNA水平无影响,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86的U266、RPMI-8226细胞Jagged1蛋白水平显著下降。转染miR-186拮抗剂的H929细胞Jagged1蛋白水平显著上升。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我们推断miR-186通过靶向Jagged1-3'UTR来调节其蛋白的表达。5. Jagged1过表达可以逆转miR-186的作用:为进一步说明Jagged1是否为miR-186的功能靶点,我们将敲除3'UTR的Jagged1质粒转染进入miR-186表达的RPMI-8226细胞,进行功能获得性分析。免疫印记法结果显示,与RPMI-8226或RPMI-8226/miR-186相比,转染敲除Jagged1-3'UTR质粒的细胞表达Jagged1水平显著增高。过表达Jagged1可以显著逆转miR-186所致的细胞生长抑制、平板集落形成的减少以及对细胞周期的阻滞。这些数据表明miR-186通过抑制Jagged1的表达来抑制细胞的增殖。研究结论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浆细胞及骨髓瘤细胞系miR-186的表达下降。miR-186抑制细胞的增殖、平板细胞克隆的形成,使骨髓瘤细胞停滞在细胞周期的G0/G1期,并抑制裸鼠骨髓瘤移植物的生长。这些结果强烈支持,在多发性骨髓瘤中,miR-186起到肿瘤抑制作用。2.miR-186可能通过靶向抑制Jagged1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从而参与调控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
[Abstract]:The expression of miR - 186 in multiple myeloma cells , including lung cancer , anemia , hypercalcemia , renal function injury and recurrent infection , has been reported .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iR - 186 and Jagged1 were determined by RT - PCR .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iR - 186 was determined by RT - PCR .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iR - 186 and Jagged1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QuikChange directed mutagenesis kit . The expression of miR - 186 in multiple myeloma cell lines was analyzed by real - time quantitative PCR , and the expression of miR - 186 was reduced in all tested myeloma cell line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R - 186 was a potential tumor suppressor gene in multiple myeloma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verexpression of miR - 186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formation of cell cycle of U266 and RPMI - 8226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 the expression of miR - 186 caus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in G0 / G1 phase .
30 days after planting , the tumor weight of miR - 186 group was stably expressed ;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Jagged1 is a direct downstream target of miR - 186 , Jagged1 is selected as the candidate target gene of miR - 186 .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Jagged1 is a direct downstream target of miR - 186 , we clone the luciferase activity of Jagged1 into pGL3 luciferase reporter vector , U266 and RPMI - 8226 cells and express miR - 186 .
The results of qRT - PCR showed that overexpression of miR - 186 had no effect on the level of Jagged1 mRNA , and the level of Jagged1 protein in RPMI - 8226 cells transfected with miR - 186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 we concluded that miR - 186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its protein by targeting the Jagged1 - 3 & # x2032 ; Jagged1 overexpression can reverse the function of miR - 186 . In order to further illustrate whether Jagged1 is a functional target of miR - 186 , the expression of miR - 186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PMI - 8226 or RPMI - 8226 / miR - 186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亚文,邱玉健,周家善;多发性骨髓瘤误诊1例[J];山东医药;2000年23期

2 陈燕,王燕婷,欧阳仁荣;未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二例[J];上海医学;2000年02期

3 贾有荣,方忠梅,刘伟;刻舟求剑顾旧病 景过时迁漏新疾──1例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的经过[J];新医学;2000年03期

4 王炜琴,卢兴国,朱彪;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05期

5 侯健;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11期

6 余润泉;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11期

7 刘以淑,肖文义;12例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分析[J];重庆医学;2000年02期

8 何建明;以癫痫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一例报告[J];华夏医学;2000年01期

9 潘海波;多发性骨髓瘤非典型表现误诊19例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10 孙可;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分析(附13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利红;冷芸;刘晋玮;陈文明;;多发性骨髓瘤高凝机制的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汪萍;沈立松;;B淋巴细胞刺激物与多发性骨髓瘤[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文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郭宇;;多发性骨髓瘤15例延误诊断原因分析[A];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5 陆海波;白玉贤;吴瑾;周建华;;25例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分析[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孙延霞;张凤春;卢振霞;孙步彤;林玉梅;;白介素6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陈文明;翟玉华;张鹏;宿丽;;多发性骨髓瘤白介素-6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陈文明;翟玉华;张鹏;宿丽;;多发性骨髓瘤白介素-6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郑立;;59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多发性骨髓瘤和并发症处理[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颖;我国发布首个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N];科技日报;2008年

2 王建新;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要有信心[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河南省肿瘤研究所 程心超;识别多发性骨髓瘤[N];健康报;2010年

4 天津市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 张翼澾 李运红 胡颜 整理;多发性骨髓瘤 发病静悄悄[N];健康报;2011年

5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血液与肿瘤科主任医师 黄仲夏;多发性骨髓瘤易误诊[N];健康报;2013年

6 马飞;抗多发性骨髓瘤新药研发踏上新征途[N];医药经济报;2013年

7 记者 冯卫东;多发性骨髓瘤复发机理揭开[N];科技日报;2013年

8 陈文明邋冯静;多发性骨髓瘤 把握治疗时机[N];健康报;2007年

9 李颖;万珂为多发性骨髓瘤带来希望[N];科技日报;2007年

10 徐述湘;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入新阶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书会;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王栋;PAX5通过结合RIP2调控多发性骨髓瘤细胞NF-κB信号通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刘增艳;miR-186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杨龙江;血小板因子4及其17-70肽段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王雅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炜琴;人多发性骨髓瘤脂肪酸合成酶的表达和作为治疗靶位的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李子坚;淫羊藿素抗多发性骨髓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蔡博;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新型药物和联合用药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9 安刚;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因素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于锦香;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与人类疱疹病毒8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花;天然小分子化合物CADPE和ZZZ-1体外抗多发性骨髓瘤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杨志瑞;去甲基化药物联合DLI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效应和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余庆峰;神经钙粘素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4 程莹;淋巴细胞绝对数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蕾;泊马度胺联合CAR-T细胞抗多发性骨髓瘤效应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芦晗;三种实验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检测中的应用[D];新乡医学院;2015年

7 王芝涛;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葛雪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BCD方案诱导治疗初治非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D];苏州大学;2015年

9 张玉皎;硼替佐米联合地西他滨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陈丹;桔梗皂苷D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96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696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3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