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肾上腺恶性肿瘤新型分子靶向治疗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5 12:50

  本文选题:嗜铬细胞瘤 切入点: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HSP90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情况,观察其抑制剂17-AAG和Ganetespib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系的细胞增殖、凋亡及VEGF、HSP90、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建立裸鼠嗜铬细胞瘤移植瘤模型,研究HSP90抑制剂17-AAG和Ganetespib对其作用;探讨HSP90抑制剂17-AAG和Ganetespib对嗜铬细胞瘤治疗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HSP90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梯度的17-AAG和Ganetespib处理PC12细胞12h、24 h和48 h后采用MTT方法检测HSP90抑制剂17-AAG和Ganetespib对PC1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HSP90抑制剂17-AAG和Ganetespib处理后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不同浓度Ganetespib处理后对PC12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HSP90抑制剂Ganetespib处理对PC12细胞VEGF、HSP90、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建立裸鼠嗜铬细胞瘤移植瘤模型,通过测量裸鼠移植瘤体积和重量,病理学方法检测肿瘤形态,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HSP90、STAT3和ERBB2的表达,研究17-AAG、Ganetespib对肿瘤的影响。结果:HSP90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HSP90表达水平最低,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AAG、Ganetespib对PC12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并呈现剂量与时间的依赖性,其中17-AAG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05μmol/L。17-AAG可以有效促进PC12细胞的凋亡,且具有时效关系;Ganetespib可以促进PC12细胞凋亡,使其细胞周期阻滞,且具有剂量相关性。Ganetespib作用于PC12细胞24h后,可使HSP90、VEGF及STAT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成功建立裸鼠嗜铬细胞瘤移植瘤模型,实验结束时17-AAG组、Ganetespib组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瘤体较小,差异明显;处死裸鼠,取出肿瘤并称重,17-AAG组瘤体重3.29±0.57g,明显低于对照组7.94±1.20g,抑瘤率为58.6%。结论:HSP90表达水平与恶性嗜铬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HSP90抑制剂17-AAG、Ganetespib能够抑制移植瘤中HSP90、VEGF及STAT3的表达,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通过靶向抑制HSP90可能有助于对晚期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生存时间,但这需要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来证明。本研究可为HSP90抑制剂在后期的临床应用研究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目的通过应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抑制剂依维莫司于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系裸鼠移植瘤,并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及裸鼠生存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依维莫司对嗜铬细胞瘤肿瘤生长及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为嗜铬细胞瘤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接种于裸鼠腋窝皮下,2周后待移植瘤体积增加至合适大小,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0mg/kg,实验组给予依维莫司灌胃5mg/kg,处理四周后分别测量肿瘤的体积及生存时间;取肿瘤标本后分别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肿瘤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裸鼠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5.3±2.4)天,实验组则为(37.8±4.6)天,并用Kaplan-Meier,Log-Rank方法分析并检测两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裸鼠移植瘤平均体积为(4340.67±794.07)mm3,实验组体积则为(1506.01±352.69)mm3,两组移植瘤体积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 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可以明显抑制裸鼠肿瘤体积增加,并改善生存预后,而同时可以降低肿瘤组织中STAT3和VEGF的表达水平;提示未来依维莫司可以作为嗜铬细胞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在肾上腺皮质癌(A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定量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它们在肾上腺皮质肿瘤发生、发展及血管形成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上海瑞金医院1986年到2010年间手术切除且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标本44例,将标本分为良性肾上腺皮质腺瘤(良性组)20例,ACC(恶性组)24例。免疫组化标记采用间接法,En Vision TM+检测系统。IGF-2和STAT3采用半定量计数法进行评分,以细胞染色强度和染色细胞所占比例两种指标的积分之和作为判断阳性或阴性的依据,若两种积分之和大于3分则表达为阳性,小于或等于3分则为阴性。肿瘤内MVD计数:在低倍物镜下选取高血管密度区,之后在高倍镜(×400)下计数3个视野内被CD34染成棕黄色的血管数,取其平均值作为该例肿瘤的MVD值。比较并分析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组织之间IGF-2和STAT3的高、低表达率及MVD的区别。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STAT3在ACC组中的表达为79.17%(19/24),良性组中为20.00%(4/20),两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IGF-2在ACC组中呈高表达(17/24,70.83%),在良性组中表达较低(5/20,25.00%),IGF-2在ACC组中的表达与在良性组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2)。MVD在ACC组中的表达为(84.70±12.44),良性组中为(21.05±8.07),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STAT3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s=0.832,P0.001),IGF-2的表达与MVD也呈正相关(rs=0.703,P=0.001)。结论:IGF-2和STAT3在肾上腺皮质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组织,且IGF-2和STAT3的表达与MVD间呈正相关,提示IGF-2和STAT3在肾上腺皮质癌的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德才,庄华,梁荩忠,卢武胜,魏松全;一例伴远处转移的恶性嗜铬细胞瘤随访15年[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年05期

2 邵鹏飞;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4年01期

3 邵鹏飞,钱立新;恶性嗜铬细胞瘤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年02期

4 邵鹏飞,钱立新,吴宏飞,张炜,顾民,徐正铨,眭元庚;恶性嗜铬细胞瘤19例诊断与治疗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马绍波;;恶性嗜铬细胞瘤并多发转移1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13期

6 张云波;赵美红;宋玉秀;郑丽萍;;恶性嗜铬细胞瘤多发转移1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0年41期

7 陈超;苏建堂;钱健;管兆龙;张超;房建正;李永飞;李权;;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5例报告)[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8 冯月明;万春梅;罗邦尧;;恶性嗜铬细胞瘤16例临床分析[J];上海医学;1991年12期

9 张晓智,安怀伦;恶性嗜铬细胞瘤[J];陕西医学杂志;1994年07期

10 冯道义;寂静型恶性嗜铬细胞瘤一例[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構为;孙福康;王卫庆;宁光;;一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治疗和随访[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卢剑;马潞林;黄毅;庄申榕;刘余庆;刘亚丽;;后腹腔镜下切除下腔静脉深面与腹主动脉之间巨大恶性嗜铬细胞瘤一例报告(附录像)[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济建;任炳秀;苏玉林;;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显像的临床体会[A];第十三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邵玉军;曾正陪;;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孙福康;苏構尉;周文龙;黄欣;戴军;赵菊平;沈周俊;;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靶向治疗的初步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祝宇;吴瑜璇;芮文斌;赵菊平;张烙,

本文编号:1714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714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e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