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5-氟尿嘧啶耐药细胞株的构建及其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本文选题:肝细胞癌 切入点:5-氟尿嘧啶 出处:《西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随着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年增高。针对肝癌晚期患者,化学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作为首选的一线化疗药物之一,常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肝癌晚期患者。但是,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患者易对5-氟尿嘧啶等常规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减弱甚至失效。现阶段对于5-氟尿嘧啶在肝癌中的耐药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本实验旨在筛选出与5-氟尿嘧啶的耐药机制密切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我们使用浓度梯度递增的方法药物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再通过有限稀释法得到了由单细胞衍生而来的两种细胞株,分别为HepG2敏感细胞株和HepG2/5-FU耐药细胞株。利用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技术,我们得到了这两个细胞株样品的转录组信息(总共检测了 21409个基因),随后分析了这两个样本中的基因表达量,并筛选出641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包含350个上调基因和291个下调基因。在完成对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共有13个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到了 Wnt信号通路,其中三个基因具有上下游关系且其表达差异符合预期,它们分别为 Wnt 通路抑制因子 1(dickkopf WNT signaling pathway inhibitor 1,DKK1)、卷曲受体 10(frizzled class receptor 10,FZD10)、和人散乱蛋白 1(dishevelled segment polarity protein 1,DVL1)。随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了测序结果的可靠性以及三个Wnt信号(DKK1、FZD10和DVL1)的表达差异。最后,利用siRNA干扰技术验证了这三个Wnt信号与HepG2细胞5-FU耐药之间的关联。在本研究中,我们筛选出三个新的生物标志物(DKK1、FZD10和DVL1)(位于Wnt信号通路中),其表达调控与肝癌5-FU耐药性密切相关。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在肝癌5-FU耐药性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为肝癌耐药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靶点。
[Abstract]: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a worldwide malignant tumor. The incidence of HCC increases year by year with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and lifestyle.Chemotherapy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liver cancer patients.5-Fluorouraciline 5-FU (5-Fluorouraciline 5-FU), as one of the first-line chemotherapeutic drugs, is oft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liver cancer patients.However, in the long-term use, patients tend to develop drug resistance to 5-fluorouracil and other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eutic drugs, resulting in weakened or even ineffective treatment.At present, the mechanism of 5-fluorouracil resistan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s not fully understood.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creen gene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5-fluorouracil.We used the method of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gradient to induce human hepatoma HepG2 cells. Then we obtained two kinds of cell lines derived from single cell by finite dilution method: HepG2 sensitive cell line and HepG2/5-FU drug resistant cell line.Using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RNA-Seq-based technique, we obtained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RNA-Seq-based information for the two cell lines (21409 gene loci were detected, and then the amount of gene expression in the two samples was analyzed.A total of 641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screened, including 350 up-regulated genes and 291 down-regulated genes.After functional annotation and enrichment analysis, we found that 13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enriched into the Wnt signaling pathway.They are 1(dickkopf WNT signaling pathway inhibitor 1 (DKK1), 10(frizzled class receptor 10 (FZD10), and 1(dishevelled segment polarity protein 1 (DVL1), respectively.The reliability of the sequencing result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of three Wnt signals DKK1FZD10 and DVL1) were verifi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Finally, siRNA interference technique was used to verif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e Wnt signals and 5-FU resistance in HepG2 cells.In this study, we screened out three new biomarkers, DKK1FZD10 and DVL1 (located in the Wnt signaling pathway), whose expression regul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5-FU resistance in HCC.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Wnt signaling pathway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5-FU resistan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ich provide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drug-resistant HCC patients.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洪海,谭清爽;氟尿嘧啶局部治疗耳郭浆液性软骨膜炎204例[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0年02期
2 鲁纯素,王夔;铂尿嘧啶兰形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J];北京医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3 黄红兵,黄民,李苏,廖海,刘韬,余更生,姜文奇;内源性尿嘧啶类物质比值在5-氟尿嘧啶化疗中毒性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4 岳瑶;5-氟尿嘧啶的耐药与逆转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3年05期
5 闫美兴,初晓,高蕾;氟尿嘧啶的临床新用途[J];中国临床医生;2003年09期
6 鲁丽峰;超声介入注射氟尿嘧啶合剂治疗卵巢浆液性囊腺瘤[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年09期
7 陈向红;许健健;喻平;周丽春;窦红漫;孙昕;;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犬皮下局部毒性实验[J];安徽医药;2006年06期
8 Yuge S.;SantosGodoy D.A.;Coelho deMeloM.C. ;李晓莉;;局部外用氟尿嘧啶治疗边缘性离心性角化棘皮瘤疗效报道[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年08期
9 金香;王艳东;;5-氟尿嘧啶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过程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10 郝爱军;邓英杰;陈长兰;陈立江;;氟尿嘧啶乙酸的口服药动学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琼瑶;赵月萍;叶勇;;磁性5-氟尿嘧啶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载药、释药性能[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分析化学专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二变;郝玉萍;;氟尿嘧啶在两种不同途径化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A];山西省抗癌协会第六届肿瘤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韩士田;刘彦钦;扈睛;;卟啉-5-氟尿嘧啶新化合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陈葛裙;;5-氟尿嘧啶在皮肤科的应用[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李振亚;郑连义;;氟尿嘧啶微球的制备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刘莉;过玮;宋俊峰;;伏安法测定尿嘧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高君伟;郭彦琨;刘皋林;;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多态性对氟尿嘧啶化疗毒性的影响[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胥彬;喻平;许健健;;氟尿嘧啶植入剂与肿瘤器官靶向治疗的研究[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代小娟;刘坤辉;苏红梅;;5-碘代尿嘧啶光化学反应实验及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9分会:化学动力学[C];2014年
10 俞顺章;穆丽娜;;饮水中藻类毒素与肝癌关系和控制的研究(摘要)[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华君;直肠癌患者术后5-氟尿嘧啶联合化疗再配合放疗的Ⅲ期临床试验效果观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湖北宜昌 胡献国;吸烟与肝癌[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3 四川成都 孙清廉;远离肝癌 谨防四大危险因素[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4 特约撰稿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肝胆外科主任 孙文兵;警惕肝癌的过度治疗[N];医药导报;2007年
5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孙理;三招不得肝癌[N];健康时报;2008年
6 叶建平;专家提醒肝癌患者保护生命 重在“三早”防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7 通讯员 韦夏 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不良饮食习惯易诱发肝癌[N];中国食品报;2009年
8 记者 顾泳;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55%[N];解放日报;2010年
9 解放军302医院 刘士敬;四成肝癌酒精泡出来的[N];健康时报;2010年
10 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我科学家揭示肝癌发生早期分子机制[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心仲;基于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的尿嘧啶激发态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6年
2 李广振;硫氧还蛋白1抑制剂PX-12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并增强其对5-氟尿嘧啶的化疗敏感性[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熊静;5-氟尿嘧啶氨基酸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陈放;TOPK蛋白和肝癌发生以及相关调控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怡安;中枢神经特异性RNA结合蛋白NOVA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肿瘤发展的潜在分子机制探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殷杰;E3泛素连接酶Prp19对肝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周宇红;分化抑制因子ID1在调控化疗诱导的肝癌细胞“干性”改变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8 王盛;FOXA1基因变异和调控异常促,
本文编号:1717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717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