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K2、CALR、MPL基因突变与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相关性研究
本文选题:骨髓增值性肿瘤 + JAK2 ; 参考:《山东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水平的疾病,其特征为一系或多系骨髓造血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BCR-ABL阴性的MPN(PV、ET、PMF)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相关报道约90%的PV患者和50%的ET、PMF患者存在JAK2V671F突变,位于JAK2基因外显子14上的第1849位G突变为T,使得位于JH2假激酶区的第617位缬氨酸被苯丙氨酸所取代,使得激酶具有持续的酪氨酸磷酸化活性。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MPN相关基因突变逐渐被发现,其中,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外显子10和钙网蛋白(CALR)外显子9是是JAK2基因之外研究最多的基因突变类型。MPL在巨核细胞分化,血小板生成级造血干细胞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理情况下,MPL跨膜区含亮氨酸的K/RWQFP序列可抑制MPL受体自发激活,氨基酸错义突变导致其抑制功能丢失,MPL持续活化,从而使造血细胞呈非细胞因子依赖性过度增殖。最新的研究发现JAK2、MPI突变阴性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存在CALR基因的第9外显子的体细胞突变,钙网蛋白是多功能的蛋白质,可确保新合成的糖蛋白的正确折叠和调节钙动态平衡,参与包括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个生物过程。研究目的:统计分析PV、ET、PMF患者中JAK2、MPL、CALR基因突变的阳率,研究JAK2V671F突变与MPN患者骨髓增生程度、血栓发生率及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171例2011年-2016年于山东省立医院血液科确诊,门诊或住院治疗的PV、ET、PMF患者,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WHO制定的标准。2.统计分析上述病例[AK2V617F、JAK2外显子12、MPL外显子10以及CALR外显子9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3.将PV、ET、PMF患者分为两组:JAK2V671F突变阳性组和阴性组,研究JAK2V671 F突变与MPN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LDH、骨髓增生程度、有无骨髓纤维化等(3)临床表现:有无动静脉血栓、皮肤粘膜和消化道等部位出血、发热、乏力、盗汗、体重下降、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4.所有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用平均数±标准差统计连续变量,方差齐时,两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验。用计数和百分数统计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71例确诊的MPN患者中,PV患者:JAK2V617突变阳性率为92.3%,ET患者JAK2V617突变阳性率为61.6%,PMF患者JAK2V617突变阳性率为60.0%。总的171例患者中JAK2V617突变阳性患者为129例,阳性率为75.4%。2.共109例PV、ET、PMF患者同时进行了JAK2V617F, JAK2外显子12、MPL、CALR基因突变检测,其中PV患者51例,ET患者49例,PMF患者9例。PV患者中47例JAK2V617F突变阳性,1例患者JAK2外显子12突变阳性,3例患者基因突变阴性。ET患者中29例患者检测到JAK2V617F突变阳性,2例患者MPL外显子10突变阳性,11例患者CALR外显子9突变阳性,突变类型为L367fs*46,占总ET患者的百分比为22.4%,基因突变阴性的ET患者为7例。PMF患者中5例检测到JAK2V617F突变阳性,1例检测到MPL外显子10突变阳性,2例检测到CALR外显子9突变阳性,1例患者基因突变阴性。4.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嗜碱性粒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清LD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脾脏大小、血栓风险、骨髓增生程度、骨髓纤维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5.在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性别、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增大、血栓事件、骨髓增生程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6.在PMF患者中,除了JAK2V617F突变阳性组有着更高的白细胞计数,其他临床特征如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骨髓纤维化程度、脾脏大小、淋巴结肿大、染色体核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1.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在PV.ET和PMF患者中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JAK2V617F突变发生率较高,并且PV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ET和PMF患者;MPL外显子10基因突变阳性率较低,主要发生在ET和PMF患者,PV患者未检测到MPL突变;CALR基因突变主要见于JAK2V617F突变阴性的ET和PMF患者。2. JAK2V617F突变与MPN患者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突变阳性的PV患者有着更高的外周血WBC、PLT计数和血清LDH水平;突变阳性的ET患者年龄和白细胞计数高于阴性组,突变阴性组患者外周血PLT计数较高。在PMF患者中,突变阳性组有着更高的白细胞计数。
[Abstract]:Abstract : In this study , we found that the mutation of gene mutation in human marrow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thrombocytosis and primary bone marrow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thrombocytosis and primary bone marrow fibrosis has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 ET and PMF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the mutation positive group and the negative group ,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utation of the 2V671 F mutation an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PN patients was studied . ( 1 ) General data : age , sex ( 2 ) laboratory examination : white blood cell count , hemoglobin level , platelet count , LDH , bone marrow hyperplasia degree , bone marrow fibrosis , etc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 , sex , hemoglobin content , blood cell specific volume , neutrophil count , platelet count and serum LDH level in patients with PMF . The rate of mutation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PV , and the mut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V patients than in patients with ET and PMF .
The positive rate of mutation in exon 10 of MPL was lower , mainly in patients with ET and PMF , and no MPL mutation was detected in PV patients .
The CALR gene mutation is mainly found in both the ET and PMF patients with a mutation - negative of J2V617F .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utation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PN in patients with MPN . PV patients with positive mutation had higher WBC , PLT counts and LDH levels in peripheral blood .
In patients with PMF , the mutation - positive group had higher WBC count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Ferrara F.;Amato C.;张剑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例[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5年11期
2 Combi R;Dalprà L.;Ferini-Strambi L.;Tenchini M.L;袁海峰;;额叶癫痫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基因突变的关系[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05期
3 智刚;苏成芝;;基因突变带来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1991年02期
4 潘宏铭;宋修山;;人群基因突变的检测[J];浙江医学情报;1995年02期
5 刘广志;新确定的基因与痴呆有联系[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3期
6 姚华,王国荃;砷与基因关系的研究进展[J];地方病通报;2001年01期
7 张苏明,刘小红,倪黎,金庆文,郭庆荣,宫道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8 庞庆丰,郭冬平,李晓,陈琪,范乐明;一个新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位点[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9 黄琰,李若葆;吸烟与肺癌基因突变的关系[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易彦;张广森;;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突变相关疾病[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竞生;徐修才;周荣富;方怡;王学锋;翟志敏;王鸿利;;β链基因突变引起一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刘艳;雷小兵;彭振辉;肖生祥;王俊民;周欣;耿松梅;李政宵;;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1家系的基因突变研究[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肖生祥;刘艳;雷小兵;彭振辉;王俊民;周欣;耿松梅;李政宵;;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1家系的基因突变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马绍刚;方佩华;吕枚;许静;李宁;陈慧;冯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基因突变研究[A];天津市核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杨芳;金佩佩;王学锋;李薇;丁秋兰;王冠军;王鸿利;;2例新的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王贵;裘卫东;;基因在疼痛与镇痛中的影响[A];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孟岩;张续德;施惠平;赵时敏;姚凤霞;苏亮;黄尚志;;颅额鼻综合征的基因突变研究[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曹林枝;;P53基因及其分子生物学作用[A];广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3年
9 吴雪琼;张俊仙;李洪敏;梁建琴;钟敏;王巍;;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的研究[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10 杨芳;金佩佩;王学锋;丁秋兰;王鸿利;李薇;王冠军;;2例新的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报道员 周谷风;基因突变是好是坏[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孙浩;基因检测:为防病摘除还健康的器官?[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张民;英展开癌症相关基因突变测定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禾;吸烟导致的基因突变可代代相传?[N];科技日报;2010年
5 医学博士 科学松鼠会成员 致桦;基因检测是与非[N];中国经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丹;天赋基因检测:预测未来还是娱乐大众[N];健康报;2010年
7 江苏省中医院转化医学中心 赖仁胜;基因检测放任自流态势需扭转[N];健康报;2011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杨璇;“基因保存”服务没价值[N];北京科技报;2010年
9 实习生 刘冰玉;检测癌症基因能否一纸完成?[N];科技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李晋陶 程益聪;人类8种新发基因突变被发现[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珊;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于韶荣;恶性肿瘤患者血浆KRAS基因突变检测[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血清多肽质谱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4 马亚琳;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基因突变热点筛查及一个耳聋家系MYO7A基因新突变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5 崔亚娟;第一部分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研究 第二部分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基因突变的研究及预后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6 冯磊;基于临床生化指标的冠心病预测模型建立及其与基因易感性关联的探索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7 金佩佩;遗传性FⅫ缺陷症分子机制及血小板相关疾病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茅江峰;不同基因突变对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隐睾和生精疗效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杨昭庆;云南省两种遗传性血液疾病的基因突变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10 李冰;第一部分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 第二部分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第三部分 血清铁蛋白是中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危-1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娟;Fabry病GLA基因变异与临床表现的相关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杨浩;Peutz-Jeghers综合征的STK11基因突变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周双才;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王庆泊;胃肠道间质瘤c-kit基因检测临床意义的研究(附119例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钱晓燕;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临床检测方法学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6 顾棚;偶蹄目TLR1-4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王薇;ARVC患者和正常人群桥粒基因突变及SNP比较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8 郭秀;92例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基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9 蔡浩;青海晚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的关系[D];青海大学;2016年
10 陈兴旺;TTR基因突变c.-743A>T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738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738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