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微环境中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肝癌转移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肿瘤微环境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 参考:《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肝癌的复发转移是导致肝癌患者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揭示肝癌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已经成为提高肝癌临床治疗效果和延长肝癌患者寿命的关键。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指肿瘤发生发展的局部病理环境。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复发转移不仅由恶性肿瘤细胞自身决定,而且与肿瘤微环境中非肿瘤细胞成分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已经成为癌症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是肿瘤微环境中众多炎症细胞的主要成员,约占炎症细胞总数的30%-50%。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高密度TAM主要是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本研究中,我们在体外诱导培养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基础上,采用BioLevitatorTM三维细胞培养仪,模拟体内肿瘤微环境在体外建立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肝癌细胞的立体共培养体系;运用iTRAQ与质谱相结合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肝癌细胞立体共培养体系外分泌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谱;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结合文献报道筛选其中的关键差异蛋白质分子,明确其对肝癌转移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深入探讨其促进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本研究旨在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阐明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为今后肝癌转移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第一部分M1和M2两种极化的巨噬细胞模型的体外诱导与鉴定巨噬细胞由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分化而来,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体特异性免疫防御和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是一类动态变化的免疫细胞群,表型的异质性和功能的多样性是其主要的特征。巨噬细胞在不同的微环境能够发生不同性质的活化,分化成为具有不同表型标志物和功能特征的细胞亚群。研究表明,巨噬细胞的极化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classic activation of macrophage,M1),另一种是替代激活的巨噬细胞(alternative activation of macrophage,M2)。本部分旨在体外建立M1和M2两种极化的巨噬细胞模型,为后继的研究奠定基础。我们在使用佛波酯(PMA)将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体外诱导分化成为未分化的巨噬细胞(unactivated macrophage, UaM)的基础上,选用脂多糖(LPS)和IFN-γ为M1型巨噬细胞的诱导剂,选用IL-4和IL-13为M2型巨噬细胞的诱导剂,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的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1和M2两种巨噬细胞表面分子CD68、CD206和CD163的表达水平,用ELISA检测M1和M2两种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L-12的分泌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1和M2两种巨噬细胞不同表型分子标志物TNF-α、CCL3、iNOS、 Arg-1、AMAC-1和CCL2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M1型巨噬细胞呈不规则形或者长梭形,高表达IL-12、TNF-α CCL3和iNOS;M2型巨噬细胞多呈圆形或类圆形,抱团生长,高表达IL-10、CD206、CD163、Arg-1、 AMAC-1和CCL22,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表明我们成功建立了M1和M2两种极化的巨噬细胞模型。第二部分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肝癌细胞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研究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transition,EMT)是上皮源性肿瘤转移的首要步骤,已成为肿瘤转移研究的焦点。肝癌是一种典型的上皮源性肿瘤,复发、转移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导致其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转移复发已经成为提高肝癌治疗效果与生存率的最大障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复发转移不仅由恶性肿瘤细胞自身决定,而且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主要是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本部分主要研究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和粘附能力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探讨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我们在体外将人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诱导分化成为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基础上,采用transwell小室建立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肝癌细胞Huh7和SMMC7721的共培养体系,利用侵袭实验、迁移实验和粘附实验检测共培养后Huh7和SMMC7721细胞侵袭、迁移和粘附能力的变化,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共培养前后Huh7和SMMC7721细胞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共培养48 h后,肝癌细胞Huh7和SMMC7721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来上皮细胞形态转变成为一种梭形的间质细胞形态,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而粘附能力下降。荧光定量PCR显示,共培养后Huh7和SMMC7721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下降,间质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和α-SMA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上升,表明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通过诱导肝癌细胞发生EMT促进肝癌细胞侵袭。第三部分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肝癌细胞的三维立体共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关键差异蛋白的筛选与验证分泌蛋白质组(secretome)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组织和细胞等分泌的全部蛋白质。分泌蛋白质组学(Secretomics)是指利用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技术对分泌蛋白质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与间质细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肿瘤细胞的归宿。在肿瘤细胞与间质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肿瘤微环境中的分泌蛋白质充当了“桥梁”的作用,其功能网络是维持肿瘤与间质稳态,决定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媒介。本部分中,我们应用BioLevitatorTM三维细胞培养仪,模拟体内肿瘤微环境在体外建立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肝癌细胞的立体共培养体系;运用iTRAQ与质谱相结合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肝癌细胞立体共培养体系外分泌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谱;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结合文献报道筛选其中的关键差异蛋白质分子,并使用Western blot对部分关键差异蛋白质分子进行表达验证,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肿瘤微环境中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肝癌细胞的相互作用,阐明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第四部分巨噬细胞源性IL-1β对肝癌细胞转移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肝癌是一种经典的炎症伴随肿瘤,病因以慢性肝炎病毒感染为主,具有慢性炎症改变和免疫调节紊乱两大病变基础。随着慢性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解析,炎症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 1β, IL-1β)是体内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的核心介质,主要由炎症状态下或免疫反应中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其对肝癌转移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本部分中,我们使用外源性重组人IL-Iβ诱导培养肝癌细胞SMMC7721,采用侵袭实验、迁移实验和粘附实验检测IL-1β对肝癌细胞SMMC7721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和粘附能力的影响,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MT相关标志物ma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IL-1β诱导不同时间点SMMC7721细胞NF-κB通路信号分子NF-κB(p65,胞核)、IκBα(胞浆)和P-IκBα(胞浆)以及EMT相关标志物Snail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IL-1β诱导48 h后,SMMC7721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细胞向成纤维细胞样梭形改变;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粘附能力下降;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下降,间质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Snail、Slug、ZEB1和ZEB2 mRNA表达水平上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Iβ诱导后NF-κB(p65,胞核)、P-IκBα(胞浆)和Snail蛋白表达上调,IκBα(胞浆)蛋白表达下调,并且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另外,NF-κB通路特异性抑制剂BAY11-7082处理能够减弱甚至逆转IL-1β对肝癌细胞SMMC7721转移潜能及EMT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IL-1β通过NF-κB/Snail途径诱导肝癌细胞发生EMT,进而促进肝癌细胞的转移潜能,阻断NF-κB通路能够显著降低IL-1β对肝癌细胞转移潜能的促进作用,IL-1β可能是肝癌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结论1.体外成功诱导并建立了M1和M2两种极化的巨噬细胞模型。2.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主要通过诱导肝癌细胞发生EMT增强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潜能。3.成功应用BioLevitatorTM三维细胞培养仪模拟体内肿瘤微环境在体外建立了M2、SMMC7721以及M2+SMMC7721的三种立体培养体系,并运用iTRAQ与质谱相结合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了三种立体培养体系外分泌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谱,其中IL-1β是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SMMC7721细胞共培养相互诱导产生的关键差异蛋白质分子,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4.IL-1β主要通过参与调节NF-κB/Snail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细胞的EMT进程,最终发挥其促进肝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功能,IL-1β是肝癌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
[Abstract]: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HCC ) is a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our country . The mortality rate of HCC is the second place . Th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of liver cancer is the main cause of high mortality rate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 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 , TAM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umor cell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profiles of secreted proteins in the three - dimensional co - culture system of tumor - related macrophages and liver cancer cells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quantitative proteomic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iTRAQ and mass spectrometry .
This study is aimed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umor - related macrophages to promote liver cancer metastasis by means of RT - PCR and Western blot . The expression of IL - 10 and IL - 12 in human monocyte leukemia cell line THP - 1 wa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 FCM ) . The expression of IL - 10 and IL - 12 in tumor - related macrophages wa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 FCM )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E - cadherin mRNA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48 h co - culture with M2 - type tumor - related macrophages .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E - cadherin mRNA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was decreased .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E - cadherin mRNA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was decreased .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profiles of secreted proteins in the three - dimensional co - culture system of tumor - related macrophages and liver cancer cells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quantitative proteomic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iTRAQ and mass spectrometry .
In this part , we used exogenous recombinant human IL - 1尾 to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IL - 1尾 on the invasion ability , migration ability and adhesion ability of SMMC7721 cells .
the invasion and migration ability of the cells was enhanced and the adhesion ability decreased ;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E - cadherin mRNA decreased ,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N - cadherin , Vimentin , Clug , Slug , ZB2 mRNA in the stromal markers increas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L - 1尾 was the key difference protein molecule which induced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L - 1尾 was the key difference protein molecule induced by IL - 1尾 on HCC cell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L - 1尾 was the key difference protein molecule induced by IL - 1尾 on HCC cells .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艳杰,王福;肝癌侵袭性相关分子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周信达;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年11期
3 汤钊猷;;开展肝癌转移复发研究的意义与途径[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年11期
4 师弘;冯英明;;肝癌转移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12期
5 蔡雪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2008年07期
6 戴学庆;涂秀;;肝癌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5期
7 徐冰;姚明;;国内肝癌转移动物模型研究概况[J];中国医学工程;2012年05期
8 陈实;王耀东;;复发性肝癌的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2年05期
9 赵衍刚;;从血小板角度探讨活血化瘀“药对”对肝癌转移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3年14期
10 武金才,陆才德,彭淑牖,戴德坚;再切除在肝癌复发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钊猷;;探索肝癌转移干预新思路(摘要)[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钦伦秀;叶青海;汤钊猷;;肝癌转移复发的分子机制与预测:从组学研究到临床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癌症流行趋势和防控策略研究研讨会论文集(补充)[C];2011年
3 周海军;钦伦秀;;肝癌转移分子机制与分子预测的研究进展和趋势[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癌症流行趋势和防控策略研究研讨会论文集(补充)[C];2011年
4 汤钊猷;;肝癌转移复发研究的进展[A];第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杨铁成;闫晓刚;;14例肝癌自发(外伤)性破裂手术治疗体会[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钦伦秀;汤钊猷;叶胜龙;刘康达;林芷英;马曾辰;吴志全;周信达;刘银坤;关新元;;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雁;汤钊猷;丁士健;田波;谈冶雄;夏其昌;王红阳;叶胜龙;周云峰;;从基因组学到蛋白组学:肝癌转移分子机理的研究及临床应用[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8 代智;刘银坤;崔杰峰;冯钜涛;宋海燕;陈洁;孙瑞霞;李娜;张予;杨們原;;糖组学方法筛查与分析肝癌转移相关的异常核心岩藻糖基化蛋白质[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武金才;陆才德;彭淑牖;戴德坚;;再切除在肝癌复发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A];衢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10 钦伦秀;周海君;黄华;史炯;叶青海;贾户亮;王心伟;汤钊猷;;癌周微环境炎症/免疫反应状态预测肝癌转移[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建琛;肝癌专家创造多项第一[N];经济参考报;2003年
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教授 樊嘉;肝癌转移复发 “种子”与“土壤”都重要[N];健康报;2011年
3 胡德荣;秦嗣萃;破解预测肝癌转移世界难题[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姜微 秦嗣萃;我国应用肝癌基因谱破解肝癌转移之迷[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钦伦秀 叶青海 汤钊猷 陈惠芬 整理;肝癌转移能力 始于原发瘤[N];健康报;2011年
6 记者 白毅;我学者发现致肝癌转移关键突变基因[N];中国医药报;2012年
7 通讯员 蔡伟 早报记者 陈斯斯;肝癌转移关键突变基因被发现[N];东方早报;2012年
8 姜微 秦嗣萃;预防肝癌转移复发有“克星”[N];中国水利报;2000年
9 李黎;肝癌腹痛五大特征[N];大众卫生报;2003年
10 石松;在治疗肝癌及肝移植领域多建树[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国领;肝癌转移潜能始于原发瘤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申华莉;肝癌转移相关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于妍妍;人肝癌转移相关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倜;利用血管内皮异质性预测和干预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潘奇;肝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及其意义[D];复旦大学;2006年
6 王知力;小肝癌转移复发预测指标的选择及手术与微波治疗疗效的对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7 韩笑;P-5m八肽抑制肝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陆斌;TIP30/CC3抑制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孙健;天花粉蛋白干预肝癌转移及增殖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彭契六;肝癌微环境中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肝癌转移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新;基因工程融合蛋白疫苗的衍生化及肝癌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2 梁英超;骨桥蛋白调节间质—上皮转化促进肝癌转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3 张晓飞;肝癌转移复发预测标签的验证及重要分子的预测价值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志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flt-4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5 陶中华;肝癌转移特征性microRNAs的筛选及功能鉴定[D];复旦大学;2011年
6 高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的探讨[D];昆明医学院;2011年
7 张志军;ZDHHC2杂合性缺失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郑壬鸿;肝癌转移和治疗机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9 刘晓丽;MAGE-1九肽致敏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郭云山;HAb18G/CD147通过调节钙信号依赖的ERK1/2活化调控肝癌细胞周期进程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66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766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