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RbAp48表达抑制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
本文选题:子宫内膜腺癌 + 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48 ; 参考:《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子宫体癌常常被称做子宫内膜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围绝经期及绝经后中老年女性多见。典型表现多为:无明显诱因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绝经后异常阴道流血或者分泌物增多,是女性常见的恶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近几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子宫内膜癌分很多亚型,如腺癌、浆液性乳头状癌、透明细胞癌以及未分化癌等,其最常见亚型是腺癌,约占发病率的80%-90%,与自然环境、家族遗传、腹型肥胖、Ⅱ型糖尿病、绝经晚、初潮早、卵巢癌病史、不恰当使用雌/孕激素及不孕等多种因素相关。目前对早期病人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及化疗、放疗,病人5年生存率较高,而对晚期病人治疗比较困难,多采用姑息治疗,病人预后往往很差,5年生存率低。因此关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新的治疗途径、治疗靶点及靶向治疗药物的摸索仍在持续进行。PcG(多梳蛋白polycomb group)蛋白是调控生长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最早在果蝇中被发现,在物种间高度保守。PcG蛋白可以分为两个核心蛋白复合体:Polycomb 抑制复合体 1(PRC1)和 Polycomb 抑制复合体 2(PRC2)。PRC1含有至少10个蛋白亚基,如RING1A/1B、BMI1;PRC2则由EZH2、RbAp48、SUZ12和EED四个蛋白亚基组成。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 48(Retinoblastoma associated protein-48,RbAp48)作为PRC2亚基中一个亚单位,是WD-40家族中的一员,在植物和动物中相对保守,主要由CAF-1复合体、E(Z)复合体、NURF复合体、NuRD复合体、SIN3复合体、核蛋白等组成。近些年来,某些资料表明RbAp48在宫颈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恶性血液病、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获得广泛研究并在其中承担重要生物学作用。有研究表明:RbAp48主要功能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但是其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也有相关报道。但是,目前关于RbAp48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机制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RbAp48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生期、分泌期、绝经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高、中、低分化)中的表达情况,是否有表达差异;分析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RbAp48的表达与某些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下调RbAp48表达对子宫内膜腺癌KLE、HEC1A细胞系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探求子宫内膜腺癌治疗的新型潜在分子靶点,为下一步临床治疗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采集合适的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7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生期21例、分泌期27例、绝经期24例),2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52例不同分化水平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RbAp48蛋白的表达情况。2、分析某些临床病理特性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RbAp48表达是否有相关性。3、采取慢病毒来下调RbAp48基因在子宫内膜腺癌KLE、HEC1A细胞系中的表达,RbAp48蛋白表达情况的检测用Western Blotting法,效率最高的一组则被选中做下一步实验。4、在体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CCK8实验、Transwell侵袭及迁移实验用来观察下调RbAp48表达对子宫内膜腺癌KLE、HEC1A细胞系功能的影响。5、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RbAp48蛋白的表达及子宫内膜腺癌中RbAp48表达与临床病理特性关系:Pearson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细胞功能学实验:Student's T-test。数据来自至少三次的独立实验,并均以mean± SD(均值±标准差)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1、RbAp48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生期、分泌期、绝经期)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较低。RbAp48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RbAp48蛋白在低分化腺癌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腺癌和中分化腺癌。2、数据分析表明:FIGO分期、远处转移、孕激素服用史、肌层浸润深度以及肥胖、糖尿病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RbAp48蛋白的表达有关(P0.01,P0.05);而年龄、月经初潮、痛经、体质量指数(BMI)、盆腔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间隙受累与其无关(P0.05)。3、在体外,下调RbAp48表达后子宫内膜腺癌KLE、HEC1A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RbAp48蛋白均有基础表达,RbAp48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暗示其可能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体外,下调RbAp48表达可以抑制子宫内膜腺癌KLE、HEC1A细胞系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玲,王茜萍;子宫内膜腺癌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一例[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年01期
2 刘海英;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可能为子宫内膜腺癌误诊的原因[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4年04期
3 姜宏,陈碧魂;子宫内膜腺癌核膜厚度的形态定量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4 王志启;I期子宫内膜腺癌的激素治疗:文献综述[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5年05期
5 盛友华;;子宫内膜腺癌黏液表型的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15期
6 邓博雅;潘大欢;张颐;胡琰洁;李璐;姜彦多;;中介素在人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解剖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7 李百鸥;;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与意义[J];中国医疗前沿;2013年17期
8 郭步英;诱发家兔子宫内膜腺癌——主要是其发生过程的实验研究[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计划生育妇产科学分册;1976年01期
9 王振海;;子宫内膜腺癌[J];河北新医药;1979年05期
10 曲在屏,周宁,丁吉元;子宫内膜腺癌中凋亡指数的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怀君;石一复;李娟清;崔金全;;子宫内膜腺癌基因表达谱的初步研究[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杨蔚芬;陈新云;;子宫内膜腺癌34例临床观察[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冯晓萍;辛桂艳;冯卫华;宁玲梅;;子宫内膜腺癌22例临床分析[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姚晓虹;张萍;祝明洁;成宇帆;虞文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王彦;万风春;彭芝兰;;血清CA125对绝经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张春梅;刘贵朋;;转化生长因β1及其Ⅰ型、Ⅱ型受体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7 王志启;王建六;魏丽惠;;子宫内膜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金英楠;马晓欣;;阿司匹林抑制子宫内膜腺癌生长的实验研究[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艳霞;马晓欣;;赫赛汀对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李长忠;温泽清;兰守敏;张晓菁;王家耀;刘莹;;大剂量米非司酮和孕激素联合应用治疗子宫内膜腺癌的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天放;中老年女性警惕“倒开花”[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2 张立满;妇女慎用性激素[N];大众卫生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静;P物质对子宫内膜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2 周怀君;子宫内膜腺癌候选基因的筛选及其侵袭与转移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邹建平;Gankyrin、β-catenin蛋白与子宫内膜腺癌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王彦;COX2、VEGF在绝经后子宫内膜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及血清CA125、VEGF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钊军;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漏诊子宫内膜腺癌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梁利丹;Wnt5a和β-catenin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杨树环;P63、CK8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4 周向东;人子宫内膜腺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5 牛倩倩;子宫内膜腺癌与不典型增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疗效及妊娠结局[D];浙江大学;2016年
6 陈金龙;早期低危子宫内膜腺癌EpCAM、CD44v6表达与远处转移关系及预后的探讨[D];济南大学;2016年
7 刘菲;BCL11A对子宫内膜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李金亭;P物质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9 王平;下调RbAp48表达抑制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D];山东大学;2017年
10 熊铭;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子宫内膜腺癌的预防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70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770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