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TET3介导5hmC改变及BRAF修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作用

发布时间:2018-04-21 03:05

  本文选题:甲状腺乳头状癌 + BRAF突变5hmC ; 参考:《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结节的7%-15%,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鉴于当前的患者数量,且该数量仍在迅速增加,需要制定有效诊治甲状腺癌的策略。常规的临床病理学评估是目前为甲状腺癌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的基础,主要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腺外侵袭、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晚期肿瘤。但上述传统临床病理指标并不能有效精准地识别侵袭性较高的甲状腺癌。当前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最佳预测指标及诊治指南仍存在争议,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分子机制以及分子靶向药物领域的研究便有了巨大的进步。BRAF突变是甲状腺癌中常见的体细胞突变,在约45%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发生此突变。BRAF可以激活MEK引起下游MAPK通路产生效应。但BRAF发挥作用的途径也许不只是通过碱基突变等常规遗传学改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重点放在表观遗传学修饰上。表观遗传学修饰能产生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或细胞表型的变化,且不会对DNA序列产生影响。DNA甲基化是当前研究最广泛的表观遗传修饰,一般发生在Cp G位点基因中,然而在富含胞嘧啶和鸟嘌呤的Cp G岛则反而未被甲基化,而大部分基因表达的启动子就位于此区域,暗示甲基化和肿瘤之间存在相关性。5m C是基因组中最丰富的Cp G修饰,其通常与基因沉默相关。而TET家族的发现以及其催化生成的5m C氧化产物,使得关于这种表观遗传学修饰的研究越来越多,其逆转DNA甲基化以及调节转录功能的作用渐渐被发现。本研究选取50例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汇总后与BRAF测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BRAF~(V600E)突变与腺外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相关。随后将5hm C染色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也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5hm C羟甲基化水平作为临床指标的特异度及灵敏度更高,初步提示了5hm C作为临床预测指标的价值,并引导本研究继续探讨去甲基化在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新鲜组织中,本研究从DNA水平通过斑点杂交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组DNA的5hm C水平明显升高,进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电泳从RNA及蛋白质水平发现,调控5hm C代谢的羟甲基化酶TET家族中的TET3表达升高。在体外实验中,本研究通过小分子干扰RNA阻遏TET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及B-CPAP中的表达,免疫荧光实验证明TET3表达降低可使羟甲基化水平降低,同时CCK-8、Transwell及划痕实验发现TET3降低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下降。由于TPC-1和B-CPAP分别为BRAF野生型和BRAF~(V600E)突变型细胞系,两组细胞系之间结果并无明显差异,说明TET3发挥其去甲基化作用进而影响细胞功能,并不受BRAF突变的影响,其表观遗传学修饰与碱基突变分别从不同水平对细胞产生影响。CRISPR/Cas系统是原核生物的免疫系统,通过获得免疫的形式给予原核生物抵抗外源性遗传物质的能力,通过对CRISPR/Cas系统进行改造,将人工合成的g RNA与Cas9核酸酶的复合物转入细胞后,可以在指定基因组位点进行切割,从而实现基因的敲除或引入,这种方法可以简单高效地靶向基因组中的特定DNA序列,从而能够快速发现新的基因功能、开发新的细胞和动物疾病模型,并且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本研究将CRISPR/Cas9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探究羟甲基化酶TET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机制。首先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TET3稳定敲除的BRAF野生型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系,并向这株细胞中过表达野生型BRAF。TET3敲除组TPC-1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其去甲基化水平、侵袭、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当在TET3敲除组TPC-1细胞中过表达BRAF后,可以观察到肿瘤细胞的侵袭、增殖和迁移能力都有一部分回复。与此同时,本研究在BRAF突变型细胞系B-CPAP中重复上述试验并观察到相同的结果。Ch IP-q PCR分析发现TET3可以结合到野生型和突变型BRAF基因的启动子区,调控BRAF的表达。说明TET3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至少部分依赖于BRAF的活性。
[Abstract]:In this study , 50 patients with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the most abundant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of thyroid carcinoma . In this study , we used the CRISPR / Cas9 technique to establish the novel gene function , develop new cell and animal disease models , and observe the same results .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秀英,门康;甲状腺乳头状癌双肺粟粒性转移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2 王肖琴,陈兴美,徐昌良,傅燕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年05期

3 吴黎敏,李航,徐卫萍;甲状腺乳头状癌92例临床分析[J];陕西肿瘤医学;2003年01期

4 周欢,陈辉,陈贤明;囊性甲状腺乳头状癌误诊1例[J];东南国防医药;2004年01期

5 王红卫,洪涛,刘江华,曹仁贤,文格波;人甲状腺乳头状癌高表达基因片段筛选与克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年05期

6 林艳丽,王丽曾;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临床病理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7 王国亮;张国昌;赵瑾;李锋;;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分子遗传学研究[J];山东医药;2005年34期

8 贺清明;张修莉;师福才;;甲状腺乳头状癌二次手术治疗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06年08期

9 何春年;张静;邢颖;;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治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6年05期

10 梁粉花;付青;戴翠华;王刚平;李江涛;赵明春;;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的病理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英炜;朱宏;宋月佳;戚基萍;刘娜;;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郑薇;张桂芝;谭建;;甲状腺乳头状癌胸骨转移2例病例报道[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岳林先;马懿;邓立强;蔡志清;王士光;;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表现[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李沿江;刘燕娜;黄敏;章春泉;皮小兰;蔡建华;李车英;李薇;徐翔;沈孝萍;张诗渊;;甲状腺乳头状癌声像图回顾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全;杨俊杰;沈强;唐卫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范围探讨[A];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严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体会[A];2012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时嘉欣;田家玮;;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造影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李逢生;韩琴芳;徐荣;;超声造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王建红;赵诚;刘荣桂;牛晓燕;房世保;王正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王长秋;赵文雯;鲁安怀;柳剑英;梅放;张波;;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坏死后矿化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聂国春;MC天使基金借原始股传销吸金4亿元[N];中国消费者报;2014年

2 陈黎;美在阿富汗部署 MC——12W飞机[N];中国航空报;2010年

3 欧飒;未能独霸“Mc”使用权,麦当劳输给“麦咖喱”[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池嘉栋;TET3介导5hmC改变及BRAF修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2 刘欣;甲状腺乳头状癌风险评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刘宇飞;DLC1基因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淋巴管生成关系的临床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4 张凌;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相关的临床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王璐;PRDM1在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中的分子机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6 李锐;miR-29a通过靶向调节AKT3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生长与转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吴靖芳;RNA干扰TFF3基因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8 杨梅柳;Lnc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9 赵水英;LDOC1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董帅;桥本氏甲状腺炎伴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BRAF基因突变分析及预警信号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玮;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对促甲状腺激素反应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马恒;术前PLR、NLR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王倩倩;CCNG2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K1细胞增殖凋亡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许建辉;慢病毒介导CCDC67转染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鉴定[D];郑州大学;2015年

5 宋广昊;TXNI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杨岳;STIP1、EMA和ER-α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赵爱国;T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8 郑建;MiR-146b-5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9 杨珂;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与远处转移灶摄碘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10 马思远;FoxP3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IS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80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780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6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