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醇肝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研究
本文关键词:莪术醇肝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年
莪术醇肝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研究
李文杰
【摘要】:目的: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莪术醇(Curcumol, Cur)具有抗肝癌、保护肝脏、抗炎、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与传统化学药物相比具有毒性低的特点,近年来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重视。本课题合成半乳糖硬脂酸酯,将其作为修饰物,制备半乳糖修饰Cur脂质体,赋予Cur肝靶向性,使其在肝脏大量富集,充分发挥Cur抗肝癌和保肝的作用;同时,考察该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处方和工艺,对脂质体进行初步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并对脂质体的体外靶向性、体外及体内的抗肿瘤活性进行探讨,为Cur开发成抗肝癌和保肝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半乳糖修饰荧光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靶向研究 以四氢呋喃作为溶媒,经Novozym435固定化脂肪酶的催化,在一定温度下,D-半乳糖与硬脂酸乙烯酯反应生成半乳糖硬脂酸酯。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合成产物,对合成产物进行质谱、1H-NMR的检测,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反应液中目标产物的含量,以此计算目标产物的产率。 利用薄膜分散法,将所制得的半乳糖硬脂酸酯作为半乳糖修饰物,以荧光染料-碘化丙啶(PI)为包合物,制备半乳糖修饰荧光脂质体(Gla-PI-L),并使用激光散射法测定脂质体的粒径。此外,利用肝癌细胞HepG2、胃癌细胞SGC-7901以及肺癌细胞A549研究该脂质体的体外靶向性。将不同半乳糖硬脂酸酯百分含量的Gla-PI-L(0%、5%、10%、15%、20%、25%)及PI水化液分别与以上三种细胞孵育一定时间后,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拍摄荧光图片作定性分析,使用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的荧光强度作定量分析。 2.半乳糖修饰莪术醇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 利用二次乳化法,将所制得的半乳糖硬脂酸酯作为半乳糖修饰物,以莪术醇(Cur)为包合物,制备半乳糖修饰莪术醇脂质体(Gal-Cur-L),采用香草醛显色法测定脂质体中Cur的含量,并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重复性、稳定性以及回收率。此外,本研究还分别考察了石油醚萃取法、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以及透析法测定上述脂质体包封率的效果,以药物和脂质体的回收率作为检测指标,选择最佳测定包封率的方法。 为更好的制备Gal-Cur-L,本研究考察乙醚注入法、薄膜分散法和二次乳化法三种制备方法,以包封率、粒径和稳定系数为考察指标,选择最佳的制备方法。同时,对药脂比、磷脂-胆固醇比、pH值、乙醚用量、三油酸甘油酯用量、吐温浓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以及均质时间这9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以包封率和粒径作为观察指标,选择对包封率和粒径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 本研究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脂质体的形态进行了考察;同时利用激光散射法检测所制得的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利用香草醛显色-石油醚萃取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 为考察Gal-Cur-L的初步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将Gal-Cur-L置于4℃冰箱内,定期检测渗漏率,观察脂质体的留样稳定性;并将脂质体稀释一系列倍数后,检测渗漏率,观察脂质体的稀释稳定性。此外,本研究还利用家兔红细胞混悬液,对脂质体进行溶血试验;利用昆明小鼠,探讨了其对本药物的最大耐受量。 3.半乳糖修饰莪术醇脂质体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研究 本研究采用肝癌细胞HepG2研究Gal-Cur-L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分为以下8组:Cur空白注射液组、氟尿嘧啶组(5-Fu,1.7mg.L-1)、半乳糖修饰空白脂质体组(Gal-L)、Cur注射液组(27mg-L-1)、莪术醇脂质体组(Cur-L,27mg-L"1)、Gal-Cur-L低剂量组(13.5mg-L-1)、Gal-Cur-L中剂量组(27mg-L"1)以及Gal-Cur-L高剂量组(54mg.L-1)。以上各组药物与HepG2细胞于培养箱内孵育24h后,分别利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观察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损伤程度。 此外,本研究还通过直接注射法建立Walker-256肝癌大鼠模型,研究半乳糖修饰莪术醇脂质体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实验分为以下8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5-Fu组(52.3mg-kg-1)、Cur注射液组(31.5mg-kg-1)、Cur-L组(31.5mg-kg-1)、Gal-Cur-L低剂量组(15.75mg-kg-1)、Gal-Cur-L中剂量组(31.5mg-kg-1)以及Gal-Cur-L高剂量组(63mg·kg-1),尾静脉注射法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与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确定造模成功后,给药治疗20天。给药治疗结束后,眼眶静脉取血,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剥离大鼠肝脏及肿瘤组织。对肝肿瘤组织进行称重,计算抑瘤率;利用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S)、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同时,制备大鼠肝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各组动物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进而综合评价评价药物抗肝癌的疗效。 结果: 1.半乳糖修饰荧光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靶向研究 质谱分析结果显示目标产物的相对分子量为446;1H-NMR分析结果表明,半乳糖上的6位伯羟基与硬脂酸乙烯酯的酯键发生了酯交换反应。根据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的结果计算得到半乳糖硬脂酸酯的产率为43.3%。 粒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半乳糖硬脂酸酯加入的百分比的增加,脂质体粒径逐渐增加,所制得的半乳糖修饰碘化丙啶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均小于200nm。此外,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I水化液组,三种细胞几乎不被着色,荧光强度均较弱;对于含有不同百分比的半乳糖硬脂酸酯的Gla-PI-L组,SGC-7901和A549两种细胞的着色均不明显,而HepG2细胞的着色强度则随着半乳糖硬脂酸酯百分比的增加而增强,至20%时HePG2的荧光强度趋于平衡。提示,半乳糖修饰荧光脂质体的肝细胞靶向性良好,半乳糖硬脂酸酯百分比达20%时,肝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量趋于平衡。因此,在本研究中,在半乳糖硬脂酸酯修饰的脂质体的制备中半乳糖硬脂酸酯的百分比均定为20%。 2.半乳糖修饰莪术醇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 专属性考察表明脂质体的其他成分对莪术醇测定无干扰;重复性试验测得Gal-Cur-L待测供试品溶液中莪术醇的平均浓度为6.58mg·L-1(RSD1.73%);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回收率在98%-101%,RSD3%。石油醚萃取法为测定包封率的最佳方法。 制备方法考察结果表明,二次乳化法制备的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和稳定系数均优于乙醚注入法和薄膜分散法。单因素考察结果表明,PBS的pH值和三油酸甘油酯的用量对脂质体包封率和粒径的影响较小。从处方研究正交试验结果得到最佳处方为磷脂-胆固醇比2:1、乙醚用量4mL、吐温用量1.6g·L-1、药脂比1:2。从工艺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获得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15min、超声功率100W、均质时间20min。 利用最佳处方和工艺制备的脂质体均为乳白色略带乳光的均匀乳浊液,Gal-Cur-L与Cur-L在外观上无明显区别;Gal-Cur-L的粒径分布呈单峰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173.8±2.23nm;Cur-L和Gal-L的粒径分布与Gal-Cur-L的粒径分布相似,Cur-L的平均粒径为153.9±3.12nm,Gal-L的平均粒径为134.1±2.68nm;Gal-Cur-L的Zeta电位为-40.86±1.69mV,Cur-L的Zeta电位为-34.13±1.26mV;Gal-Cur-L的平均包封率为75.47±0.35%,稳定系数为6.35±0.47%;Cur-L的包封率为72.33±0.87%,稳定系数为5.68±0.31%。 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脂质体于于4℃冰箱放置3个月仍稳定,并且脂质体稀释10倍后仍稳定;溶血试验结果表明,Gal-Cur-L和Cur-L均不出现溶血现象;最大耐受量实验结果表明,药物的最大耐受量为240mL·kg-1以上。 3.半乳糖修饰莪术醇脂质体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研究 HepG2细胞存活率和LDH释放率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除Gal-L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存活率及LDH释放率与Cur空白注射液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p0.05);Gal-Cur-L中剂量组,Gal-Cur-L低剂量组以及Cur-L组与Cur注射液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Gal-Cur-L高剂量组,Gal-Cur-L中剂量组与Cur-L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 Walker-256大鼠肝癌模型的造模成功率为100%。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瘤重明显降低(p0.01);Cur-L组,Gal-Cur-L低剂量组,Gal-Cur-L中剂量组以及Gal-Cur-L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与Cur注射液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Cur-L中剂量组以及Gal-Cur-L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与Cur-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含量显著降低(p0.01),ES含量显著升高(p0.01),VEGF/ES显著下降(p0.01);Cur-L组以及Gal-Cur-L中、高剂量组的VEDF含量、ES含量以及VEGF/ES比值,与Cur注射液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Gal-Cur-L各剂量组的VEGF含量以及ES含量与Cur-L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AST含量、ALT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治疗组的上述各指标与5-Fu组的相比同样具有较明显差异(p0.05)。Cur-L组及Gal-Cur-L各剂量组的AST含量、ALT含量与Cur-注射液组相比,除Gal-Cur-L低剂量组的AL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Cur-L中高剂量组的AST含量、ALT含量与Cur-L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E染色结果反映正常对照组的肝组织中肝小叶结构完整,模型组和给药组,肝小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模型组的肝组织切片中可见大量癌结节,癌组织细胞呈球状被染成紫色,出现肝细胞坏死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的区域;各给药治疗组(尤其是Gal-Cur-L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切片中的癌结节数,坏死面积以及炎性细胞均比模型组减少,并不同程度的出现癌细胞坏死泡沫细胞增生的区域。 结论: 本课题利用酶催化法合成的半乳糖硬脂酸酯的分子量以及结构与参考文献报导的一致。经半乳糖硬脂酸酯修饰的PI脂质体,易靶向于肝癌细胞,而不易靶向于胃癌细胞和肺癌细胞。此外,半乳糖硬脂酸酯含量占脂质体膜材的20%时,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达到平衡。 专属性、重复性以及回收率实验表明,香草醛显色法可用于测定脂质体中莪术醇的含量;包封率测定方法的考察结果提示石油醚萃取法为该脂质体包封率的最佳测定方法;制备方法考察结果显示二次乳化法为最佳制备方法。采用最佳制备处方和工艺制备的脂质体的粒径、Zeta电位、外观、包封率和稳定系数均符合要求;初步稳定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脂质体可满足本课题进行动物实验的要求。 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显示,由本工艺制得的半乳糖修饰空白脂质体(Gal-L)对细胞无损伤作用;体内外抗肿瘤实验结果均表明Cur经半乳糖硬脂酸酯修饰后制成肝靶向脂质体(Gal-Cur-L),可大幅度增加其在肝脏的富集量,其抗癌活性比Cur及其普通脂质体(Cur-L)显著增强。Gal-Cur-L和Cur-L的保肝作用比莪术醇注射液(Cur)显著增强,然而,Gal-Cur-L的保肝作用与Cur-L相比增强并不明显。 以上结果提示,利用本工艺将Cur制备成肝靶向脂质体后可赋予Cur良好的肝靶向性,显著增强其抗肝癌效果,充分发挥其抗肝癌和保肝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283;R285.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勤;李洪亮;孙立波;程齐来;;齐墩果酸抗大鼠移植性肝癌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2 侯巍;王淑君;孙宽;王敏;王东星;刘巍巍;;几种辅料对紫杉醇脂质体粒径及Zeta电位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3 刘赴平;师玲玲;;四氯化碳造成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05期
4 彭磷基;陆大祥;戚仁斌;张涛;孙勇;王珍;;扶正抗癌方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实验研究及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7期
5 钟华;尹蓉莉;谢秀琼;姜建辉;梁雪兰;曾彬;郑红梅;;莪术微乳凝胶的制备工艺设计与优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6 陈敏;孙雪梅;姜鹏君;徐祖琼;朱学军;;血复康组方诱导人红白血病细胞分化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7 余秋强;赵菊香;程怡;聂华;罗利华;郑品劲;;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检测酶促催化反应中底物D-半乳糖[J];北方药学;2014年02期
8 林昆山;;氟尿嘧啶与顺铂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探讨[J];海峡药学;2011年06期
9 应娜;徐长亮;张健;傅强;马世平;;蓝萼甲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株的作用[J];海峡药学;2012年01期
10 邵成伟,田建明,王培军,张火俊,王敏杰,曾浩;两种大鼠肝癌模型制作方法的比较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卫;酶催化半乳糖酯合成及其介导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李姵萱;疏肝清毒汤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柏林;刘春霞;杨文祥;田辉;孙凡中;马弋;向继洲;;复方竹节参胶囊的毒理学试验[J];癌变.畸变.突变;2008年06期
2 胡燕平;王欣;宋捷;张旻;王秀文;李波;;五味子水煎剂的遗传毒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9年04期
3 张旻;刘晓萌;宋捷;胡燕萍;王秀;李波;;五味子水浸提液对SD大鼠胚胎和胎仔的发育毒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10年03期
4 王兰;张永东;梁涛;罗雁;郭红云;张晓文;;独一味胶囊对大鼠动脉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11年04期
5 王珍;董梁;李家春;萧伟;谢彩香;黄林芳;王振中;;茯苓产地适宜性分析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6 于晓亮;王建华;;木瓜属植物果实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7 ;Research Progress in Animal Model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11年04期
8 张相美;薛正莲;江荣珍;;一株林肯链霉菌变种生理特性的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程子洋;王成永;;酒制木瓜炮制工艺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2期
10 彭耀;;中药饮片包装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华;黄国栋;赵凤达;;姜黄水醇提取液对冰乙酸损伤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活血化瘀临床应用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2 莘仲明;许学锋;陈浩;;二级反渗透工艺制取医药纯化水[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3 白雁;王星;龚海燕;张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定量分析连翘药材[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星;左春芳;雷敬卫;白雁;;近红外光谱法在连翘产区鉴别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马维思;徐江;乔海莉;陈君;李向明;;化橘红GAP基地土壤绿僵菌的分离鉴定[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6 乔海莉;徐荣;陈君;王霞;马维思;刘同宁;;肉苁蓉花序挥发物的化学成分分析[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7 罗茂玉;;67份中成药说明书调查与用药安全[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8 王东晓;朱曼;王欣荣;郭代红;;基于药品说明书解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9 洪小栩;李琦涵;;加强疫苗生产用Vero细胞的控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彬辉;石蕾;张晓芬;王金明;杨赛成;吴敏;章文红;;HPLC法测定瑞格列奈片的含量[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帅学宏;山豆根多糖提取工艺及免疫学活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会涛;《水产饲料生产良好操作规范》(GMP)技术管理体系构建与生产示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姜登钊;中药百部归经的研究及其在海洋中药研发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延妮;珠子参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成分的筛选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生书晶;何首乌芪合酶基因(FmSTS)的克隆、鉴定及转化拟南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孟庆霞;透射光谱成像技术在中药鉴定及快速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郑君;基于文献的中药毒性认识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付英杰;阿胶低肽及其制剂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杨波;植物类中药寒热药性与化学成分相关性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胡荣;白芷中欧前胡素提取分离及主要药效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浩;秦巴山区虎杖中产白藜芦醇(苷)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文平;四川绿茶苦涩味偏重成因分析及降低苦涩味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燕;不对称Simmons-Smith反应合成S-(+)-2,2-甲基环丙烷甲酸甲酯[D];郑州大学;2010年
4 罗传军;含氮氧有机物为中性载体的PVC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马伟峰;2-甲氧基雌二醇口服制剂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胡殿丽;木蝴蝶总黄酮提取工艺和脂肪酸成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温媛媛;山茱萸中熊果酸的提取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汪金菊;HPLC-FLD法检测鸡体内阿奇霉素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周凡;中草药提取物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瑜;红芪种子质量标准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立敏;;分子蒸馏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2 程娜娜;陆兔林;陈军;薛瑾;毛春芹;;莪术油脂质体的含量测定及方法应用[J];安徽医药;2010年04期
3 黄雯霞;肝内注射华蟾素治疗肝癌18例初步观察[J];癌症;1990年03期
4 范秉琳,朱武凌,邹国林,雒国胜,许春雷,赵卫星;人肝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纤维蛋白原γ-多肽的克隆与鉴定[J];癌症;2004年03期
5 黄红兵;刘韬;林子超;钟锦堂;林沛亮;刘金燕;谭艳仪;李苏;廖海;徐月红;;多西紫杉醇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癌症;2007年12期
6 陆祖霖;八角金盘治疗肝癌的临床体会[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范永升;中医药学的五大发展趋势[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阎广信,傅文永,金慧敏,吕元杰;莪术油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9 李红;关凤英;李兰兰;杨世杰;;柳叶鬼针草总黄酮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10 杨新中;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渊;莪术醇对肝癌、结肠癌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2 刘志敏;莪术醇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3 黄汉昌;β-榄香烯的分离及其脂质体的制备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宋艳红;不同形态的铁对BSA-脂质体体系脂质过氧化以及蛋白质氧化的催化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胡建兵;靶向性紫杉醇脂质体的制备及药效的初步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高立文;活性氧在蓝萼甲素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玮琳;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中链脂肪酸纳米脂质体及其性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嵘,陈济民,姚崇舜,崔涛,满羽,高声传;莪术醇的研究进展[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1年01期
2 刘志敏,徐立春;莪术醇水溶性的提高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近况[J];中国基层医药;2005年07期
3 朱亚尔;朱晓平;;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中莪术醇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6年05期
4 娄月芬;陆锦芳;张健;;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莪术微囊中莪术醇的含量[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年01期
5 曾建红;陈旭;潘艳薇;舒丽清;;莪术醇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8年01期
6 王婷;李铁福;林绍强;姚崇舜;李校堃;;莪术醇的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5期
7 王耀霞;徐立春;;莪术醇抗肿瘤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年22期
8 杨新平;陈旭;李芳耀;阮方;林家逊;钟海雁;;中药莪术中抗肿瘤成分莪术醇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5期
9 钟章锋;陈修平;吴铁;王一涛;;莪术醇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0年31期
10 曹雪;李悦青;刘季红;赵伟杰;;一种新型的莪术醇衍生物的波谱学分析[J];波谱学杂志;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文娟;田颂九;张启明;;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油中莪术醇含量[A];2008年《药物分析杂志》第三届普析通用杯论文集[C];2008年
2 楼燕;张卉;何昊;彭开锋;魏星川;李雪改;陈丽霞;邱峰;;莪术醇大鼠体内代谢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韩凤娟;汤欣;李威;王龙;蔡冬燕;吴效科;;莪术醇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JAK2/STAT3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大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旭;广西莪术多糖生物活性与莪术醇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卉;莪术醇的微生物转化及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3 梁大伟;榄香烯型分子母核的构建与莪术醇的结构修饰及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4年
4 楼燕;温郁金化学成分及莪术醇大鼠体内代谢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耀霞;莪术醇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2 马旭;天然药物莪术醇的结构修饰[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晓;莪术醇静脉注射亚微乳剂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曹雪;愈创木烷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及波谱学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唐渊;莪术醇对肝癌、结肠癌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6 陈海燕;莪术醇对SGC7901细胞生长效应的影响及部分机制的初步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7 贾冰;莪术醇、没食子酸配伍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刘志敏;莪术醇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9 周娟;莪术醇修饰构建MFC胃癌细胞疫苗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王恒;从JAK3/STAT信号途径探讨莪术醇抑制Jurkat细胞增殖的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莪术醇肝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9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79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