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自然杀伤细胞联合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

发布时间:2018-04-23 09:28

  本文选题:乳腺肿瘤 + 他莫昔芬 ; 参考:《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联合他莫昔芬(TAM)对乳腺癌细胞(BCC)的协同杀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种受体表达程度不同的BCC,设置空白对照组及TAM各浓度/时间梯度实验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并确定最终实验浓度为5μmol·L-1。设自然释放组、最大释放组、TAM组、NK细胞组和联合实验组(BCC+NK细胞+TAM),钙黄绿素-AM释放法观察不同效靶比下两者的联合杀伤作用。设空白对照组(NK细胞)、NK细胞+TAM组、NK细胞+BCC组和联合实验组,ELISA法检测各组NK细胞中TNF-α和IFN-γ水平。设空白对照组(NK细胞)、NK细胞+TAM组、NK细胞+BCC组和联合实验组,流式分析法分别检测NK活化性受体(NKp46)、NK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b2和CD158e)表达水平。设空白对照组(BCC)、BCC+TAM组、BCC+NK细胞组和联合实验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化性配体(MICA、ULBP1和ULBP2)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检测,TAM对3种BCC的增殖抑制率具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钙黄绿素-AM释放法检测,随着效靶比的增加,与NK细胞组比较TAM组BCC杀伤率明显升高(P0.01),且联合组杀伤率明显高于NK细胞组和TAM组(P0.05)。ELISA法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无论有无BCC存在,NK细胞中分泌TFN-α和IFN-γ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且与TAM联合后TFN-α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NK细胞中NKp46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各实验组NK细胞中CD158a、CD158b、CD158b2和CD158e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各实验组BCC中MICA、ULBP1和ULBP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NK细胞与TAM联合体外杀伤BCC具有协同作用,其协同作用机制可能为TAM能够通过促进NK细胞分泌TNF-α和IFN-γ而增强其杀伤能力;通过增加NK细胞活化性受体和活化性配体表达水平、降低NK细胞抑制性受体表达水平,进而增加NK细胞的杀伤能力。
[Abstract]:Aim: to observe the synergistic killing effect of natural killer cell (NK) combined with tamoxifen (TAM) o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BCCs in vitro and to explore its mechanism. Methods: three BCC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receptor expression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hibition rate of cell proliferation in each group by setting up blank control group and TAM concentration / time gradient test group. The final experimental concentration was 5 渭 mol L-1. The natural release group, the maximum release group, the TAM group and the combined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AMN and calcitonin -AM release method. The levels of TNF- 伪 and IFN- 纬 in NK cell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in TAM group and combine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NK cell BCC group and the combined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NK cell BCC and CD158b2, CD158b2 and CD158e in NK activated receptor (NKp46) and its inhibitory receptor (CD158b2 and CD158e),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activated ligands MICAULBP1 and ULBP2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rate of Tam on three kinds of BCC was significantly time-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P 0.05). The cytotoxicity of BCC in TA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K cell group, and the killing rate of BCC in combin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K cell group and TAM group. The levels of TFN- 伪 and IFN- 纬 in NK cells with or without BC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or P0.01), and the levels of TFN- 伪 and IFN- 纬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combined with TAM. Compared with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NKp46 in NK cells in each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y flow cytometry, whil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D158b ~ + CD158b ~ (2) and CD158e in NK cells of each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_ (0.05)),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CC and ULBP2 in each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_ (0.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TAM and the fraction of NK cells in killing BCC. The synergistic mechanism may be that TAM can enhance the cytotoxicity of NK cells by promoting the secretion of TNF- 伪 and IFN- 纬 by NK cells. By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activated receptor and activated ligand of NK cell,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nhibitory receptor of NK cell was decreased, and the killing ability of NK cell was increased.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
【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0160101028JC)
【分类号】:R73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鹏;李玲;阚全程;潘雪;余祖江;张振香;冯婷;;表达US3基因腺病毒载体下调CTL和NK细胞对其转染肝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5期

2 吴朝真;刘放;李宁;张宏瑶;靳凤姣;兰岚;王悦;;Fractalkine、IP-10及不同信号通路抑制剂对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年07期

3 Andrea Milani;Elena Geuna;Gloria Mittica;Giorgio Valabrega;;Overcoming endocrine resistance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Current evide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J];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4年05期

4 张厚云;赵凌云;;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年05期

5 闫振北;韩明强;;雌激素水平影响他莫昔芬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机制探讨[J];中国医刊;2008年01期

6 高德宗;孙靖中;高华;余之刚;唐鲁兵;;γ-干扰素增强他莫昔芬抗乳腺癌作用的体外研究[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迦南;冯辉;王倩;何悦铭;宋艳秋;朱继红;;自然杀伤细胞联合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2期

2 郭满;刘明;唐乾利;;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中医防治概况[J];广西中医药;2016年06期

3 彭文茜;钟亚春;李杰宝;;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用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风险管理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年S2期

4 张又;华慧;李楠静;罗婷;;雌激素受体α36影响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6年05期

5 周惠云;;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年10期

6 孙启慧;罗东林;田武国;郝帅;赵先英;;他莫昔芬与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6年01期

7 Jing-Pei Long;Xiao-Na Li;Feng Zhang;;Targeting metabolism in breast cancer: How far we can go?[J];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6年01期

8 瞿红英;;托瑞米芬治疗年轻可手术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A4期

9 Sol Recouvreux;Rocío Sampayo;María Inés Díaz Bessone;Marina Simian;;Microenvironment and endocrine resistance in breast cancer:Friend or foe?[J];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5年06期

10 杨巧鹭;张志明;;依西美坦与他莫昔芬联合卵巢抑制剂在绝经前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3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泽飞;徐兵河;邵志敏;沈镇宙;杨名添;王永胜;刘荫华;段学宁;胡夕春;Angelo DiLeo;;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与争议[J];中国癌症杂志;2013年09期

2 罗湘;史艳侠;姜文奇;李志铭;蔡于琛;;氟他胺对乳腺癌HCC19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年07期

3 覃涛;袁中玉;彭柔君;白冰;史艳侠;滕小玉;刘冬耕;王树森;;托瑞米芬治疗Luminal型年轻乳腺癌疗效和安全性的回顾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年03期

4 代莹;傅静;魏兵;何度;张红英;步宏;;经他莫昔芬治疗的乳腺癌ER、PR阳性率和染色强度与预后的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年04期

5 陈淑玲;王庭槐;;雌激素信号途径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途径的交互作用介导乳腺癌耐药性[J];生理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6 颜劲;;三苯氧胺与来曲唑在绝经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08期

7 王明浩;姜军;;托瑞米芬治疗乳腺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02期

8 姜航;王涛;张少华;杜萌;吴世凯;宋三泰;江泽飞;;氟维司群治疗曾接受过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3年03期

9 荆长军;魏海霞;;复发转移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策略[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08期

10 周智锋;江金华;李洁羽;陈强;叶韵斌;;IL-12诱导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发挥抗肿瘤作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WisemanH,徐积恩;他莫昔芬:膜介作用新机制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4年05期

2 郭利;慎用他莫昔芬[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1年02期

3 ;新基因位点可预测他莫昔芬的疗效[J];河南医学研究;2004年04期

4 林旭丰;;中药结合他莫昔芬治疗男性乳房异常发育症15例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8年03期

5 朱余兵;张倩;于翠霞;邹建军;卢_";肖大伟;;离线紫外照射和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他莫昔芬及代谢物在人血浆中的浓度[J];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21期

6 刘朋;王芙荣;纪立伟;李可欣;;212例他莫昔芬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年06期

7 张燕青;王连生;;基因多态对他莫昔芬疗效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2年03期

8 温荫芬;;他莫昔芬用钯催化交叉偶合一步合成法[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88年03期

9 孙卫华;他莫昔芬的慢性不良反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3年03期

10 徐积恩;他莫昔芬的新作用[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燕青;王连生;;基因多态对他莫昔芬疗效影响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中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2 卞卫和;李琳;杨静;;辨证治疗乳腺癌患者口服他莫昔芬不良反应[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王爱华;唐惠林;冯欣;;他莫昔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系统评价[A];2012年全国医院药学学术年会暨第72届世界药学大会卫星会论文集[C];2012年

4 焦莉;杜怡峰;郭守刚;;他莫昔芬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和远期记忆功能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5 郭人花;王同杉;孙靖;金时代;束永前;;他莫昔芬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6 毛晓丹;孙蓬明;林芬;董滨华;宋一一;;他莫昔芬,雷洛昔芬,XCT790作用于内膜癌细胞的流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7 高德宗;唐鲁兵;李亮;余之刚;;γ-干扰素增强他莫昔芬抗乳腺癌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A];山东抗癌协会普外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杜贵强;周珑;陈晓悦;贺银燕;万小平;;G蛋白偶联受体GPR30介导了4羟基他莫昔芬诱导的子宫内膜癌细[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9 卞卫和;李琳;杨静;;调理阴阳——乳腺癌他莫昔芬毒副反应的中医治疗思路[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薛静;田军伟;张文;徐东;;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九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燕;英揭示他莫昔芬耐药原因[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本报特约撰稿人 徐铮奎;他莫昔芬涅i肹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王宝龙;王宏杰;上海华联制药攻克他莫昔芬制备难题[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麦迪信;他莫昔芬功不可没![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方留民;他莫昔芬可减少乳腺良性病变[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王伯秋;他莫昔芬副作用引起业内关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治疗早期乳腺癌他莫昔芬和放疗同时使用与序贯治疗的疗效均理想[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挑战治疗“金标准”[N];医药经济报;2002年

9 ;他莫昔芬预防乳腺癌存在风险[N];大众卫生报;2005年

10 ;他莫昔芬预防乳腺癌有讲究[N];医药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强;他莫昔芬激活ERα36增强乳腺癌转移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周贤孝;基于基因表达相对秩序预测ER+乳腺癌对他莫昔芬的敏感性[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耿冲;姜黄素促进ER alpha阴性乳腺癌他莫昔芬敏感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李高朋;CCAR1 5’UTR作为miR-1254天然增强子逆转他莫昔芬抗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张媛;HGF/c-Met信号通路调控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的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6 王龙强;他莫昔芬对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陈多;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作用及机理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1年

8 孙雪波;他莫昔芬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王帅;SHG-44人胶质瘤细胞的离子通道特性及他莫昔芬抗胶质瘤作用的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10 周艳;乳腺癌ERβ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他莫昔芬治疗耐药相关意义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明智;他莫昔芬对SK-BR-3乳腺癌细胞株荷瘤裸鼠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杨墨琳;PAX2、AIB1在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及他莫昔芬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胡梦裳;~(18)F-FDG评价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的早期疗效[D];苏州大学;2015年

4 骆广涛;EZH2蛋白在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MCF-7细胞系的表达及对其细胞增殖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石统伟;利用基因表达的秩次关系预测他莫昔芬的治疗效果[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袁杰;探讨ITGB1在GPER介导的乳腺癌他莫昔芬耐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严玉钊;GPER介导他莫昔芬对人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凋亡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张雪峰;OATP1B1与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5年

9 王建伟;经腹膜外术式加短期强的松和长期他莫昔芬治疗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D];山东大学;2016年

10 袁建梅;他莫昔芬与芳香化酶抑制剂对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栓发生影响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91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791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8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