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E-A在食管癌细胞系的表达和调节及其生物学作用机制的研究
本文选题:MAGE-A + 食管鳞状细胞癌 ; 参考:《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食管癌是世界上高恶性度的肿瘤之一,其肿瘤发病率排名第八,肿瘤相关病死率排名第六。全世界每年大约有450000人患食管癌,尤其在南美洲和亚洲地区,特别是日本和中国,有较高的发病率。食管癌的局部侵润和远处转移是引发该病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由于该病不易发现,多数患者在临床确诊时,肿瘤已无法切除,或可见远端转移灶,无法采用手术治疗,因此该病发病率接近死亡率,其5年生存率也较低,约为15%。在中国和其他的亚洲国家,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最普遍的病理类型。尽管随着科学的发展,手术、放疗和化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于提高食管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因此期待新的治疗策略。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新趋势,是继手术、化疗和放疗后的又一种肿瘤治疗模式。该方法创伤小、针对性强,尤其对于手术疗效不佳的肿瘤,可能成为一种较好的选择。识别高效特异的靶抗原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一步。高效特异性肿瘤抗原必须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即表达具有高度限制性,才能避免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睾丸抗原(CTA),因其特异性表达模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其广泛表达于各种肿瘤组织中,而在正常组织中仅表达于睾丸生殖细胞,偶而也表达于胎盘组织。由于睾丸是免疫豁免器官,不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子,不会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CTA作为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 gene,MAGE),是CTA家族成员,是从黑色素瘤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大家族抗原基因。近年来,导师所在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研究MAGE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为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靶分子的可能性。根据MAGE的表达模式,MAGE家族分为两个亚类,即MAGE-Ⅰ类抗原和MAGE-Ⅱ类抗原。其中MAGE-Ⅰ类抗原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在正常体细胞不表达或很少表达;MAGE-Ⅱ类抗原在正常成人体细胞中均有表达,因此不属于CTA的范畴。MAGE-Ⅰ类抗原又分为三个亚类,即MAGE-A、MAGE-B和MAGE-C。其中MAGE-A包括12个成员,即MAGE-A1~MAGE-A12。目前关于MAGE-A亚型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和调节及其在食管癌细胞中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研究首先采用了PCR及酶切的方法研究了MAGE-A亚型在5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的基因表达谱,探讨了MAGE-A亚型在食管癌细胞中表达的特点和模式;通过去甲基化试剂地西他滨的作用,测定食管癌肿瘤细胞的活性、细胞迁移能力、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周期变化,及侵袭相关蛋白和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研究了地西他滨对食管癌肿瘤细胞MAGE-A表达谱的调节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si RNA技术沉默Eca109和KYSE170细胞中的MAGE-A基因,研究了MAGE-A基因在食管癌肿瘤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即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侵袭能力和侵袭相关蛋白分子、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了MAGE-A在食管癌肿瘤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五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MAGE-A亚型基因表达谱目的:检测5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Eca109、KYSE170、TE1、TE10、TE13)中MAGE-A1,A2,A3,A4,A6,A8,A9,A10,A11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对于MAGE-A8,A9,A10,A11,采用单独设计引物进行普通PCR进行基因表达鉴定;对于MAGE-A1,A2,A3,A4,A6采用巢式PCR扩增共同片段,并利用扩增片段内不同限制性内切酶位点进行酶切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进行MAGE-A亚型进行表达鉴定。结果1五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Eca109、KYSE170、TE1、TE10、TE13),每种至少表达二种MAGE-A亚型基因。2五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Eca109、KYSE170、TE1、TE10、TE13),MAGE-A亚型的表达呈多重表达特征。3五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Eca109、KYSE170、TE1、TE10、TE13)表现为异质性,其MAGE-A亚型的表达各不相同。4五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Eca109、KYSE170、TE1、TE10、TE13)中,MAGE-A2表达率为80%;MAGE-A3为40%;MAGE-A8为20%;MAGE-A9为100%;MAGE-A10为80%;MAGE-A11为40%。结论1 MAGE-A亚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中有较高表达率。2 MAGE-A亚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中表达呈多重性,食管癌肿瘤细胞表现为异质性。3 MAGE-A2、MAGE-A9、MAGE-A10表达率较高,分别为80%、100%和80%。提示:这些分子可作为食管癌肿瘤免疫治疗的共同靶点,有利于提高免疫治疗效果。第二部分地西他滨对MAGE-A表达的调节及其对肿瘤细胞功能的影响目的:检测地西他滨对食管癌肿瘤细胞Eca109中MAGE-A1,A2,A3,A4,A6,A8,A9,A10,A11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同时测定低浓度地西他滨对Eca10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对于MAGE-A8,A9,A10,A11,采用单独设计引物进行普通PCR进行基因表达鉴定;对于MAGE-A1,A2,A3,A4,A6采用巢式PCR扩增共同片段,并利用扩增片段内不同限制性内切酶位点进行酶切,产生的大小不同片段可进行MAGE-A亚型基因表达的鉴定。低浓度地西他滨处理后,利用MTT方法测定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利用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迁移能力;利用侵袭小室实验测定细胞侵袭能力;利用细胞流式分析技术测定肿瘤细胞周期变化;利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地西他滨处理后肿瘤细胞侵袭相关蛋白MMP2和信号通路蛋白NF-kB的表达情况。结果1地西他滨调节MAGE-A亚家族成员在食管癌细胞Eca109的基因表达。Eca109细胞中,MAGE-A亚型基础表达谱为MAGE-A2、MAGE-A3、MAGE-A9、MAGE-A10。0.5mM地西他滨药物处理后,诱导表达了MAGE-A8和MAGE-A4,而MAGE-A9和MAGE-A10的表达出现了降低。2地西他滨抑制Eca109细胞增殖活性。地西他滨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表现为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和对照组相比,地西他滨0.5mM处理24小时,细胞增殖活性开始降低;在0.5mM、2.5mM、5mM浓度下,处理组细胞增殖活性分别降低了15%、17.6%、18.2%,随浓度增高,细胞增殖抑制加强;72小时后,地西他滨组(0.5mM、2.5mM、5mM)细胞增殖活性分别降低18.18%(P0.01)、24.64%(P0.05)、40.13%(P0.05)。3地西他滨抑制Eca109细胞的迁移。和对照组相比,0.5mM地西他滨处理组细胞迁移能力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后,分别降低了39.1%(P0.05)、31.7%(P0.01)、34%(P0.01)。4地西他滨抑制Eca109细胞的侵袭。和对照组相比,0.5mM地西他滨处理组48小时后,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降低了47.2%(P0.05)。5地西他滨诱导Eca109细胞周期G2/M期阻滞。和对照组相比,0.5mM地西他滨处理组,G2/M期的细胞数量占比增多(处理组:31.59±0.89;对照组:27.84±0.22)(P0.05),而在S期细胞数量占比降低(处理组:25.68±0.83;对照组:32.03±1.73)(P0.05);在G0/G1期细胞数量占比没有显著性的变化。6地西他滨降低了Eca109细胞NF-kB2和MMP2的表达。和对照组相比,0.5mM地西他滨处理组和1mM地西他滨处理组,NF-kB p-p100蛋白表达分别降低26.77%、36.78%(P0.05);NF-kB p52蛋白表达降低了34.98%、50.63%(P0.05);MMP2表达降低20%、24.26%(P0.05)。结论1低剂量地西他滨能够抑制Eca109细胞增殖活性,同时低剂量地西他滨诱导了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周期G2/M期阻滞。提示:低剂量地西他滨诱导Eca109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可能导致了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降低。2低剂量地西他滨能够降低Eca10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同时处理组NF-kB2和MMP2蛋白表达降低。提示:低剂量地西他滨有可能通过降低Eca109细胞MMP2蛋白表达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而NF-kB2信号通路有可能参与了该过程。3低剂量地西他滨诱导Eca109细胞中MAGE-A8和MAGE-A4的表达,增加了MAGE-A亚型肿瘤免疫治疗抗原靶点。4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MAGE-A靶点免疫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有可能成为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的新策略。第三部分 MAGE-A 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制目的:检测MAGE-A在食管癌肿瘤细胞Eca109和KYSE170中,其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生物学功能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含有针对MAGE-A亚家族保守基因的6种si RNA混合物,利用si RNA沉默技术,研究MAGE-A亚型的生物学功能。采用普通PCR测定MAGE-A8,A9,A10,A11的基因表达沉默效果,采用巢式PCR扩增共同片段测定MAGE-A1,A2,A3,A4,A6基因沉默效果;采用蛋白印迹测定MAGE-A亚型蛋白表达沉默效果。确定MAGE-A si RNA能有效沉默MAGE-A后,利用MTT方法测定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利用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迁移能力;利用侵袭无胶小室和有胶小室实验测定细胞侵袭能力。利用蛋白印迹技术测定肿瘤细胞内MMP2蛋白和信号通路蛋白p-p38蛋白表达情况;采用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检测p38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MAGE-A沉默后肿瘤细胞发生的生物学效应改变。结果1 MAGE-A si RNA能够抑制了MAGE-A亚型基因和蛋白表达。和对照组si-scramble相比,转染了50n M和100n M MAGE-A si RNA的Eca109和KYSE170细胞,其MAGE-A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降低。转染100n M MAGE-A si-RNA的细胞组,MAGE-A亚型蛋白表达降低更明显。提示:实验采取100 n M转染si RNA。2沉默MAGE-A基因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和对照组相比,转染100n M MAGE-A si RNA 48小时后,Eca109和KYSE170细胞增殖活性,分别降低了11.26%(P0.05)和12.61%(P0.05)。3沉默MAGE-A基因抑制食管癌细胞迁移能力。和对照组相比,转染100n M MAGE-A si RNA后,0-24小时迁移能力分别降低了32.97%和41.15%(P0.05)。4沉默MAGE-A基因抑制食管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和对照组相比,转染100n M MAGE-A si RNA后,两种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在无胶小室中降低了32%和44.55%(P0.05);在有胶小室中降低了51.5%和39.48%(P0.05)。5沉默MAGE-A基因抑制食管癌细胞中MMP2、c-Myc和p-p38的表达。转染100n M MAGE-A si RNA后,Eca109细胞的c-Myc、MMP2表第三部分MAGE-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制达分别降低19.12%、61.11%(P0.05);KYSE170细胞c-Myc表达降低了47.67%(P0.05)。食管癌细胞Eca109和KYSE170中磷酸化p38水平均降低,分别降低了27.6%和39.45%(P0.05),提示:P38 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MAGE-A基因沉默引发的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改变,如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和侵袭能力抑制;肿瘤细胞中MMP2或c-Myc分子可能是p38信号通路的效应分子。6用SB203580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途径抑制食管癌细胞侵袭能力、降低细胞MMP2、c-Myc的表达。和对照组相比,2mM SB203580处理48小时后,穿过基质胶包被小室的肿瘤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侵袭能力分别降低了31.67%和28.2%(P0.05);Eca109和KYSE170细胞中c-Myc的表达都出现了降低,分别降低了27.65%和28.2%(P0.05);Eca109细胞中MMP2降低了19.3%(P0.05)。SB203580处理组,P38信号通路蛋白p-p38和NF-kB2信号通路蛋白p100、p52表达没有显著性变化。提示:p38MAPK信号通路阻断后,细胞生物学效应的改变和沉默MAGE-A基因后效应改变相一致;肿瘤细胞中MMP2和c-Myc可能是p38MAPK信号通路的效应分子;沉默MAGE-A基因有可能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途径,引发MMP2和c-Myc的降低,抑制了食管癌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1沉默MAGE-A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迁移侵袭能力。2沉默MAGE-A抑制食管癌细胞c-Myc和MMP2的表达。3沉默MAGE-A抑制食管癌细胞p38 MAPK通路蛋白的表达。4在食管癌细胞中,p38MAPK信号通路部分参与了MAGE-A沉默后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降低的生物学过程。5沉默MAGE-A可能通过抑制食管癌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降低表达了通路效应分子c-Myc和MMP2,从而抑制了食管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迁移侵袭能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丽艳,杨帆,陈爱云,吴健谊,黄革,李恩民;一氧化氮对食管癌细胞核DNA的损伤作用[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乔小云;王羽;徐文科;;食管癌细胞对肿瘤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的测定[J];中国药师;2008年07期
3 徐医军;张逊;;高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食管癌细胞系的筛选及其意义[J];天津医药;2009年08期
4 邵玉英;刘培民;;通道化噎丸对食管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29期
5 沈健,吴敏华,蔡维佳,沈忠英;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对食管癌细胞的作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1年02期
6 杨壹羚,李锋,王明荣;食管癌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年08期
7 张卫国,吴清明,于皆平,王小虎,谢国建,童强,刘重贞;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对食管癌细胞生长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年07期
8 李巧霞,单保恩,郝京生,张静;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小鼠IL-21基因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年09期
9 张萍;周志国;高献书;卢付河;乔学英;宋永辉;;放射抗拒性食管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年06期
10 吴爱群;王立东;常志伟;丁攀峰;郭涛;孙哲;李琮宇;范宗民;何欣;张传森;;乙酰胆碱与去甲肾上腺素对食管癌细胞分化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爱群;王立东;路长林;丁攀峰;郭涛;范宗明;姬瑞娟;刘镇;张传森;;乙酰胆碱与去甲肾上腺素对食管癌细胞分化的调制作用及其机制[A];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ennial Meeting and the 5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7年
2 封巍;祝淑钗;王玉祥;;反义VEGF寡核苷酸联合放射线治疗食管癌细胞移植瘤的实验研究[A];2007年浙江省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年会暨肿瘤放射治疗规范和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玉祥;祝淑钗;李娟;沈文斌;苏景伟;李任;;电离辐射对食管癌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王明荣;张钰;林德晨;王博石;刘曙光;商利;郝佳洁;石峰;徐昕;蔡岩;;食管癌细胞凋亡抵抗的分子基础[A];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5 任金荣;孙丽霞;单保恩;刘丽芝;李元振;何兰欣;艾军;;中药土大黄煎剂及含药血清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封巍;祝淑钗;王玉祥;;反义VEGF寡核苷酸联合放射线对食管癌细胞移植瘤的作用研究[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连梅;单保恩;艾军;;香加皮杠柳苷对人食管癌细胞syk表达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封巍;祝淑钗;王玉祥;;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对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郝佳洁;史志周;王博石;张开泰;徐昕;韩亚玲;蔡岩;王明荣;;应用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技术鉴定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易位[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0 封巍;祝淑钗;郑晓;王玉祥;王准;王鑫;;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对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年会暨肿瘤放射治疗规范和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欣闻;吃咖喱有助杀死食管癌细胞[N];中国食品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清明;p27kip1基因转移对食管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D];武汉大学;2004年
2 裴迎新;苹果提取物与叶黄素对食管癌细胞的抗癌活性及标志物筛选[D];四川大学;2007年
3 孙晓雁;外源性p16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4 姜涛;P21~(WAF1/CIP1)对食管癌细胞生长及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5 周武;DEGS1抑制食管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张丕显;NGAL蛋白的重组表达与纯化及其对食管癌细胞的体外诱导作用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7 朱宏;食管癌细胞PI3K/AKT-HIF-1α通路对糖酵解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8 史鸿云;沉默H2AX表达调控体内外食管癌细胞放疗敏感性[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9 许丽艳;NGAL基因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调控机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10 刘维华;MAGE-A在食管癌细胞系的表达和调节及其生物学作用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食管癌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食管癌细胞体外致瘤能力的差异性[D];昆明医学院;2011年
2 杨洪彩;杏多糖与阿魏蘑菇醇提物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3 陈东晓;负载HPV16E6/18E7基因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构建及其抗食管癌细胞的体外实验[D];汕头大学;2005年
4 丁伟超;HSP90抑制剂SNX-2112抑制人食管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5 卢善明;食管癌细胞系CSEC-215的建立及生物遗传学特性的初步研究[D];汕头大学;2002年
6 朱桂军;非甾体抗炎药对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7 李芳芳;CHD1L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和CHD1L在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2年
8 陶晓哲;STAT1和H2AX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及食管癌细胞体外转染[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荣举;Fascin 1基因在食管癌细胞表达上调的鉴定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10 潘可;食管癌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与BRE蛋白的初步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14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91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