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LDHA促进垂体腺瘤侵袭及增殖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9 15:16

  本文选题:垂体腺瘤 + 乳酸脱氢酶A ; 参考:《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PA)是颅内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颅内肿瘤10-15%),多起源于垂体前叶,患者临床表现为肿瘤压迫以及肿瘤引起的激素异常分泌导致的症状。PA为单克隆起源的良性肿瘤,虽然其在组织学上为良性,但是部分肿瘤侵袭浸润瘤周组织,呈侵袭性生长,为侵袭性PA。侵袭性PA在生物学行为上更偏向于恶性,且有较强的增殖能力,手术难以完全切除且术后易复发,患者预后差。因此研究调控PA侵袭性发生的分子机制,探索治疗侵袭性PA的新方法具有很现实的临床意义。“瓦伯格效应”指出:肿瘤细胞糖代谢显著高于正常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条件下肿瘤细胞也偏向于通过无氧酵解产生能量,这种异常增高的糖酵解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是糖酵解的关键酶之一,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并且调控肿瘤的增殖、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同时有报道PA的葡萄糖摄取能力显著高于正常垂体,大腺瘤摄取葡萄糖的能力较微腺瘤显著增高。这些证据强烈提示PA增殖侵袭等生物学行为可能与异常糖代谢的密切相关。为了探究LDHA在侵袭性PA发生发展中的的作用及机制,我们首先在PA临床病理标本中检测LDHA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并且结合临床资料分析LDHA蛋白水平与肿瘤侵袭增殖等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在PA细胞系中探究了LDHA的生物学作用及相应机制;在PA裸鼠模型中体内验证LDHA的作用;选用LDHA特异性化学抑制剂草氨酸盐(oxamate)在PA细胞系、体内动物模型及原代细胞层面探索了其对于PA侵袭及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最后我们在PA细胞系GH3中发现应用于临床的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Metformin,Met)显著下调了LDHA基因表达,因此我们进一步利用GH3细胞系及原代PA细胞探究了Met在PA增殖中的作用。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初步阐明LDHA在侵袭性P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且探索了可能应用于侵袭性PA治疗的新方法,以期为侵袭性PA临床诊断及治疗开辟新的方向。实验方法:第一部分选取PA临床手术标本,利用q 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LDHA在肿瘤标本中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并且结合临床病例资料分析LDHA蛋白表达与PA侵袭及增殖能力的相关性。第二部分体外培养GH3垂体腺瘤细胞系,慢病毒转染细胞上调LDHA表达,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乳酸产生,行transwell及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及增殖能力,并且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第三部分选取不同浓度LDHA特异性化学抑制剂oxamate处理GH3细胞,比色法及2-NBDG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乳酸产生及葡萄糖吸收,transwell及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及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与凋亡,选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ROS的产生,利用JC-1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建立PA荷瘤裸鼠动物模型,在体研究oxamate对PA体内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选取PA临床手术标本,培养并鉴定原代PA细胞,oxamate处理原代细胞后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的侵袭及增殖能力。第四部分选用不同浓度Met处理GH3细胞,CKK-8实验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同时对Met处理组细胞行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Met诱导GH3细胞凋亡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最后在原代PA细胞中验证Met对PA增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1.LDHA在侵袭性PA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增殖活性正性相关(1)侵袭性PA的LDHA表达水平在m RNA及蛋白层面均显著高于非侵袭性PA。(2)LDHA的蛋白表达与增殖指数Ki-67呈正相关(p0.05)。2.LDHA促进GH3细胞糖酵解、侵袭及增殖(1)GH3细胞中过表达LDHA可以促进细胞乳酸产生及葡萄糖转运体-1(GLUT-1)的蛋白表达。(2)GH3细胞中过表达LDHA可以促进细胞侵袭及侵袭相关的调控蛋白(MMP-2)表达。(3)GH3细胞中过表达LDHA激活AKT,抑制了GSK3β活性,上调了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表达,促进了细胞周期进展,但是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3.特异性LDHA抑制剂oxamate对PA细胞系GH3、体内PA及原代PA细胞糖酵解、侵袭及增殖的影响(1)oxamate显著降低了GH3细胞乳酸产生、葡萄糖吸收及GLUT-1蛋白表达。(2)oxamate显著降低了GH3细胞侵袭能力并且下调侵袭相关的调控蛋白(MMP2)的表达。(3)oxamate显著降低了GH3细胞增殖活性。(4)oxamate抑制GH3细胞AKT活性,活化了GSK3β活性,下调了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表达,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5)oxamate诱导了GH3细胞凋亡,促进了细胞内ROS产生,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上调了Bax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了Bcl-2蛋白表达。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以逆转oxamate的促凋亡作用。(6)上调LDHA促进GH3细胞体内增殖,oxamate显著抑制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7)上调LDHA显著促进体内肿瘤Cyclin D1及MMP2蛋白表达,oxamate抑制了Cyclin D1及MMP2蛋白表达并且促进了凋亡信号分子Cleaved-Caspase3表达。(8)oxamate显著抑制了原代PA细胞的侵袭及增殖活性。4.Met抑制GH3细胞及原代PA细胞增殖(1)Met显著抑制GH3细胞增殖活性。(2)干扰GH3细胞ATF3显著降低了Met诱导的凋亡信号分子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3)Met有效抑制了原代PA细胞的增殖活性。结论:1.LDHA在侵袭性PA中通常表达上调,且表达水平与腺瘤的增殖活性呈正相关。2.过表达LDHA可以促进GH3细胞糖酵解及侵袭,通过调控AKT-GSK3β-Cyclin D1信号通路可以促进GH3细胞周期进展进而促进细胞增殖。3.特异性LDHA抑制剂oxamate可以有效抑制GH3细胞糖酵解及侵袭,通过调控AKT-GSK3β-Cyclin D1信号通路阻滞GH3细胞周期进展及ROS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GH3细胞凋亡。4.Met可以有效抑制PA细胞增殖。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LDHA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vasive PA ,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ffect of LDHA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vasive PA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cells . In this paper , the expression of cell cycle and proliferation of the cell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 ROS ) assay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 1 . The expression of LDH in GH3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n - invasive PA . ( 4 ) oxamate inhibits the activity of GH3 cells , activates GSK3 beta activity , down -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in GH3 cells , blocks cell cycle in G0 / G1 phase .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建文,章翔,迟素敏,李侠,费舟,张万会,杜亮;垂体腺瘤细胞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和分泌[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9期

2 柴青芬,王晓琪,黄其鎏,郑卫权;底节区无功能嗜酸细胞性垂体腺瘤1例报告[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任祖渊;努力提高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4 汪三合;垂体腺瘤误诊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例原因浅析[J];山西临床医药;2000年10期

5 金许洪,金晨宇,朱惠军;垂体腺瘤术后的中西医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23期

6 刘学键,李克雷,苏传富;垂体腺瘤33例误诊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0年02期

7 魏新亭,罗世祺;垂体腺瘤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年04期

8 闫志钧,林志国,沈红,李庆国,隋立森,浦松;垂体腺瘤的X刀治疗[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1年04期

9 赵明,刘伟国,杨小锋;老年人垂体腺瘤的诊断与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2001年03期

10 马增路;垂体腺瘤误诊55例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志仁;程刚;;X线分次立体适形放疗垂体腺瘤35例[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魏宇佳;;老年人垂体腺瘤临床特征及随诊分析[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树兴;李学芝;纪宇明;田维东;彭龙峰;姜京超;杨军;;老年人垂体腺瘤手术治疗(附30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王任直;;规范化治疗是提高垂体腺瘤诊治水平的关键[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潘红日;周开宇;金涌;王广涛;;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A];2005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傅伟明;龚江标;李谷;郑秀珏;杨小锋;刘伟国;;巨大垂体腺瘤分次手术治疗探讨[A];2007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牛焕江;王义荣;朱先理;杨树旭;孙伟军;臧国尧;李新伟;方兵;钱聪;甘海鹏;;微骨孔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疗效分析[A];2007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邹杰;冯正国;;垂体腺瘤的眼部改变和误诊分析[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曾梅芳;蒋翠萍;赵雪兰;吴蔚;苗青;张琼月;黄杉;何敏;张烁;杨叶虹;李士其;赵耀;叶红英;李益明;;垂体腺瘤术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替代治疗情况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刘光耀;王宁;武玉刚;战华;孟祥喜;赵世光;;白细胞介素-18在人类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任直;应用循证医学 诊治垂体腺瘤[N];健康报;2007年

2 刘桥斌 特约记者  林夕夕;大多垂体腺瘤不需治疗[N];健康时报;2007年

3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朱丽丽;突然闭经排查垂体腺瘤[N];健康时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马艳红;规范治疗垂体腺瘤任务迫切[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钟思思;垂体腺瘤 找出病源防误诊[N];保健时报;2004年

6 ;脑垂体腺瘤表相在四肢躯干[N];北京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颖;身体变形 警惕垂体腺瘤[N];科技日报;2014年

8 高素英;垂体腺瘤高发不容忽视[N];中国医药报;2014年

9 李士其;老年人垂体腺瘤与微创手术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记者 匡远深 通讯员 赵晶晶;内镜加盟“搞定”垂体腺瘤[N];健康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家印;LDHA促进垂体腺瘤侵袭及增殖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

2 徐艺文;5-羟甲基胞嘧啶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孔令胜;GH型垂体腺瘤MRI、血内分泌激素与激素免疫组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4 王珞;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全基因组测序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5 贾睿超;垂体腺瘤中NPY、miR-15a/miR-16和Bcl-2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6 王明光;PTEN和CIRP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王伟民;垂体腺瘤发病机理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及B10细胞在放疗后垂体腺瘤组织中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马林;垂体腺瘤分子生物学特征和手术治疗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陈来照;神经肽Y及其受体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夏学巍;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治疗垂体腺瘤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琦;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姜海洋;垂体腺瘤术后低钠血症与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陶晓e,

本文编号:2000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000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d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