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合物TMZ-POH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DNA修复蛋白MGMT的调控
本文选题:新型化合物TMZ-POH + 抗肿瘤作用 ; 参考:《济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占80%,化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严重的毒副作用及化疗耐药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治疗效果。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烷化剂类药物氮烯唑胺的衍生物,紫苏醇(Perillyl alcohol,POH)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对TMZ具有治疗增敏作用。TMZ-POH是将TMZ和POH以共价键连接形成的新型烷化剂,在三阴性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人类鼻咽癌,甚至是TMZ耐药的神经胶质瘤中,TMZ-POH比TMZ、POH单独用药或二者联合应用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MGMT是一种进化保守的酶,在多种癌症中的高表达往往提示预后较差,且表达水平受到多重作用机制的调控。MGMT能够移除TMZ的细胞毒性产物O6-meG,并使其失活,这是MGMT诱导TMZ化疗耐药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研究发现,TMZ-POH与TMZ等烷化剂不同,前者即使在MGMT高表达的细胞系中同样能发挥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这意味着TMZ-POH可能通过调控MGMT来克服在其他烷化剂中发生的耐药。目的研究TMZ-POH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抗肿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是否与ROS累积相关;研究TMZ-POH对MGMT的调控作用以及MGMT对TMZ-POH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将TMZ和POH以共价键连接形成新型烷化剂TMZ-POH,将其作用于所培养的肿瘤细胞系,通过细胞活性测定、克隆形成实验、活性氧ROS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定位测定和蛋白印迹等体外实验以及体内实验研究TMZ-POH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结果TMZ-POH对NSCLC细胞系A549、H460和H520均具有细胞毒性作用,上调磷酸化的ATM、CHEK1、CHEK2、H2AFX蛋白表达,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并且导致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活性氧累积;TMZ-POH在A549和SPC-A1(NSCLC来源)、A2780(卵巢癌来源系)以及CNE2(人鼻咽癌来源)等多种细胞系中,均能下调MGMT蛋白表达,在A549和SPC-A1细胞系中发现,该调控作用不引起Wnt/β-catenin通路上的β-catenin以及GSK-3β表达水平的差异,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进行预处理之后,TMZ-POH诱导了更高水平的泛素化。结论新型化合物TMZ-POH在NSCLC中具有抗肿瘤作用,这种抗肿瘤作用是通过介导ROS累积完成的,能导致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凋亡、DNA损伤和细胞周期阻滞,进而抑制肿瘤生长。TMZ-POH能通过独立的蛋白酶体途径抑制MGMT的表达,避免耐药性的发生,并且在多种癌症细胞中(包括TMZ耐药的细胞),这种抑制作用在TMZ-POH发挥细胞毒性时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Abstract]:Backgrou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ccounts for 80% of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treatment methods in clinic. Temozolomide (TMZ) is a derivative of alkylating agent azenazole amine. Perillyl alcohol POH has the effect of sensitizing TMZ to TMZ in many kinds of tumors. TMZ-POH is a new alkant that connects TMZ and POH by covalent bond, and it is a new alkant in tri-negative breast cancer. Among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even TMZ resistant gliomas, TMZ-POH has a stronger antitumor effect than TMZ-POH alone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GMT is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enzyme. High expression in multiple cancers often suggests poor prognosis, and the level of expression is regulated by multiple mechanisms. MGMT can remove and inactivate the cytotoxic product O6-meGfrom TMZ, which is the decisive factor in inducing TMZ chemoresistance. Studies in different tumor cells showed that TMZ-POH was different from TMZ, and the former could play a strong cytotoxic effect even in a cell line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MGM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TMZ-POH o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whether its mechanism is related to Ros accumulation, and to study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TMZ-POH on MGMT and the effect of MGMT on the cytotoxicity of TMZ-POH. Methods TMZ and POH were covalently bonded to form a novel alkylator TMZ-POH, which acted on the cultured tumor cell lines. The antitumor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MZ-POH were studied in vitro and in vivo by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localization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TMZ-POH had cytotoxic effects on NSCLC cell lines A549H 460 and H 520,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phosphorylated ATMN CHEK1CHEK2H2AFX protein, blocked the cell cycle at G 2 / M phase, and led to apoptosis. The expression of MGMT protein was down-regulated in A549, SPC-A1 (NSCLC) -derived cell line and CNE2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 line, as well as in A549 and SPC-A1 cell lines. This regulation did not cause the difference of 尾 -catenin and GSK-3 尾 expression in Wnt- 尾 -catenin pathway.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proteasome inhibitor MG132, TMZ-POH induced a higher level of ubiquitin. Conclusion the new compound TMZ-POH has anti-tumor effect in NSCLC, which is mediated by Ros accumulation and can lead to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decrease, mitochondrial apoptosis and DNA damage and cell cycle arrest. TMZ-POH can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MGMT through independent proteasome pathway an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drug resistance. And this inhibi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cytotoxicity of TMZ-POH in a variety of cancer cells (including those resistant to TMZ).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忠梅,杨秋安,张玉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0年18期
2 许运龙,郭昭扬,张云兴,许贤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0年05期
3 王继营,高珊,崔黎,黄丽春,宋立友;“双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7例[J];中国肺癌杂志;2000年02期
4 田静,李蓓兰;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一种新趋势[J];中国肺癌杂志;2000年05期
5 张世雯,周清华;不同的分割方案与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J];中国肺癌杂志;2000年05期
6 胡发明,华波;血清白介素-10水平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一项预后因素[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11期
7 于亮,王梅,张灿灼;微血管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朱建英;预计2009年非小细胞肺癌药物市场将达20亿美元[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1年02期
9 张利伟,刘树秋,陈海英,万锦华;立体定向适形放疗配合常规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5期
10 王肇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解救化疗[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新民;唐蜜;李代强;;磷酸化酪氨酸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胡旭东;杨国仁;霍宗伟;方永存;陈鸣陆;;~(99m)Tc-MIBI SPECT显像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的研究[A];首届全国肿瘤核医学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秦庆亮;熊海健;王爱;边海蓉;卢振国;杨培英;朱斌耀;王芸;;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疗后复发非小细胞肺癌[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冯耘;万欢英;高蓓莉;项轶;刘嘉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二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及一线治疗[A];天津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蒋峰;许林;史美祺;;15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因素预后分析[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张华;;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王子平;;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思考[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9 张沂平;;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A];2009年浙江省肿瘤学术年会暨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刘嘉湘;施志明;李和根;徐振晔;朱晏伟;赵丽红;高虹;刘苓霜;朱惠蓉;张晖;;益肺抗瘤饮治疗271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颖;特罗凯对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佳[N];科技日报;2007年
2 晓白;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获重大进展[N];人民日报;2008年
3 记者 张文天;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综合医疗方案研究进展顺利[N];科技日报;2009年
4 辛勇 张先稳;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记者高新军;专家提出 建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临床指南[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上海长海医院呼吸科 夏阳 整理 邱志涛;非小细胞肺癌放虎归山还是乘胜追击[N];健康报;2013年
7 记者 王丹;新研究揭示炎症促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机制[N];健康报;2014年
8 记者 李颖;凯美纳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优选方案[N];科技日报;2014年
9 白京丽;非小细胞肺癌最佳治疗方案[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N];医药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艳(Bai Sally);整合素αvβ5合并EGFR检测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及预后评估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王筱恬;PLZF和DACH1的异常表达影响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洪专;木犀草素治疗EGF受体继发性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张沛;ILT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世坤;RBP2诱导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鳞癌表皮间质化[D];山东大学;2015年
6 赵世俊;~(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邱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远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8 姜远瞩;术前血液学指标与淋巴结转移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朱良明;STAT3及其靶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行为调控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周菊;HPV-16感染对非小细胞肺癌和A549细胞的影响及miRNAs表达改变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欣冉;新化合物TMZ-POH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DNA修复蛋白MGMT的调控[D];济南大学;2017年
2 王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3 陈婷;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射治疗预后因素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波;单向式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施桂清;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静;Eg5、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覃建颖;IL-21和Tc1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灶中的变化及相互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张瑞;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的疗效对比及相关预后因素的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石姣姣;基于多肽构建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10 胡世霖;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Napsin A、TTF-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77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07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