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受体β(ERβ)对乳腺癌预后预测的Meta分析和文献综述
本文选题:乳腺癌 + 雌激素受体β ; 参考:《浙江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及激素受体研究的深入,对雌激素受体β(ERβ)表达的预后意义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ERβ表达提示预后良好,也有文献报道ERβ与预后不良有关。本文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乳腺癌ERβ表达的预后意义。方法通过 MEDLINE、EMBASE 和 Web of Science,检索了 1990 到 2017 年间发表的评估ERβ表达在乳腺癌患者中预后意义的相关文献。共有27项研究符合我们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其中包括9673名患者用以评估总生存(OS)的风险比(HR)。结果27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PCR和免疫印迹方法评估ERβ的公开发表的研究中,我们观察到总ERβ阳性患者(HR=0.70,95%CI 0.61-0.80,P=0.0007)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并且相比于ERα阳性亚组(HR=0.74,95%CI0.54-1.00),ERα阴性亚组中ERβ(HR=0.66,95%CI0.43-1.00)保护作用更强,而在TAM治疗亚组中(HR=0.80,95%CI(0.66,0.98)和非 TAM 治疗亚组中(HR=0.71,95%CI0.56-0.92),ERβ均表现为稳定的保护性因素。ERα/ERβ比值1时(HR=0.66,95%CI 0.55-0.79,P=0.002),ERα/ERβ 比值是乳腺癌预后的保护性因素。方法学上,免疫组化检测的ERβ水平和ERα/ERβ比值都是乳腺癌患者OS相关的预后因素。结论高ERβ水平和低ERα/ERβ比值都是改善乳腺癌患者OS的保护性预后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estrogen receptor 尾 (ER 尾) expression in endocrine therapy and hormone receptor in breast cancer. Som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expression of ER 尾 suggests a good prognosis, there are also reports that ER 尾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ER 尾 ex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was evaluated by Meta-analysis system. Methods by means of MEDLINE EMBASE and Web of Science, we searched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from 1990 to 2017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ER 尾 ex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 total of 27 studies met our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including 9673 patients to assess the overall survival (OS) risk ratio (HR). Results in 27 published studies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to evaluate ER 尾, we observed that the total survival (OS) wa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in patients with total ER 尾 positive (CI 0.61-0.80 P0.0007). Moreover, ER 尾 was more protective in ER 伪 negative subgroup than that in ER 伪 positive subgroup (HRN 0.74 ~ 95CI0.54-1.00), whereas in TAM subgroup (HR0.80 ~ 95CI (0.660.98) and non-TAM subgroup (HRT 0.719 5CI0.56-0.92) ER 尾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breast cancer. The ratio of ER 尾 to ER 伪 -ER 尾 1 (HRT 0.695 CI 0.55-0.79PU 0.002)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breast cancer. The ratio of ER 尾 to ER 尾 was the protective factor of breast cancer prognosis in the TAM subgroup (HR-0.80m95CI 0.6695 CI 0.55-0.79PU 0.002) and in the non-TAM subgroup (HR-0.7195CI0.56-0.92). In terms of methodology, ER 尾 levels and ER 伪 / ER 尾 ratios measur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both prognost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onclusion both high ER 尾 level and low ER 伪 / ER 尾 ratio are protectiv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improving O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虹,鲍依稀;乳腺癌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0年02期
2 王玉梅;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J];中国厂矿医学;2003年05期
3 张雯;;有助于确定乳腺癌预后的基因[J];国外医学情报;2003年06期
4 刘风军;孙青;;乳腺癌预后相关指标的研究进展[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6年01期
5 白杰;吴万敏;;乳腺癌预后因素研究新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6 白杰;吴万敏;吕时来;;乳腺癌预后因素研究新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07年06期
7 黄晓赤;罗克枢;;乳腺癌预后评估的几个重要因素[J];现代临床医学;2007年S1期
8 王德元;张天泽;;活检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J];肿瘤防治研究;1978年02期
9 陈佩珍;盂宪钦;丁重川;;乳腺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分析[J];成都医药;1980年02期
10 尹力心,张东旗,王伟;青年与老年乳腺癌预后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新远;;关于年龄与乳腺癌预后因素的分析[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吕明丽;张小平;蔡海东;;乳腺癌预后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楼海舟;吴金民;陈丽荣;王海军;郑树;;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β_2在乳脉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陈雅青;;DCE-MRI与乳腺癌预后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李红霞;范钦和;李吉友;解云涛;;p73 G4C14-to-A4T14(GC/AT)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刘鹏;王颖;宁连胜;孟洁;狄根红;孙慧;战忠利;王庆生;张利华;;PCNA对Ⅰ期乳腺癌预后意义的评估[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张志刚;黄建;;CXCR4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及病理特征的Meta分析[A];国家级“乳腺癌诊治新进展”学习班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陈益定;吴金民;郑备义;陈丽荣;邓甬川;王海军;彭佳萍;郑树;;Ki-67核抗原与SPF值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卜劲松;;乳腺癌预后判断中VEGF、CA15-3、CA125和CEA的表达及其意义[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冯卫东;乳腺癌预后有了新生物标记[N];科技日报;2014年
2 余科;乳腺癌预后判断[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余志平;甲状腺激素影响乳腺癌预后[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谭茹;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与乳腺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诊断和灰阶超声对乳腺癌预后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3 刘芳芳;肿瘤浸润Treg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及其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4 孟祥颖;Bcl-2及相关miR-16、miR-15b、miR-195对乳腺癌预后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5 王妍妍;生物标志物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相关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张灵小;多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三阴性乳腺癌预后及疗效的关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7 徐倩倩;乳腺癌预后指标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大明;HDAC2蛋白过表达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王超;基于细胞信号通路互作的乳腺癌预后计算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韩璐;MicroRNA靶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预后的关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4 李丽环;MRI定量增强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5 张肖;DCE-MRI影像学特点与乳腺癌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6年
6 谭浩翔;内皮素-1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7 覃宇周;复发转移相关基因联合表达判断早期乳腺癌预后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8 张明;HER-2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回顾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张辉运;CK5/6和EGFR为三阴性乳腺癌预后不良因素的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10 游永鹤;白介素-21(IL-2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79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079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