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血脂水平及体重指数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
本文选题:血脂 + 体重指数 ; 参考:《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2期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血脂水平及体重指数(BMI)与乳腺癌不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5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BMI及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乳腺癌肿块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激素受体情况的相关性。结果:BMI与乳腺癌肿块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激素受体情况、绝经与否均无明显相关性;但将患者按绝经状态及激素受体分层后,发现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高BMI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不同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中均无明显统计差异。按绝经状态和激素受体分层后,发现绝经后激素受体(HR)-患者高血清胆固醇组大肿块的比率减少。结论:BMI与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血清胆固醇水平与绝经后激素受体阴性患者肿块大小呈负相关。血脂水平及BMI与乳腺癌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lipid level,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different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52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collect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MI, serum triglyceride, total cholesterol,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tumor siz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hormone receptor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BMI and breast cancer tumor size, lymph node metastasis, hormone receptor status, menopausal status or not, but the patients were stratified according to menopausal status and hormone receptor. It was found that premenopausal 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 patients with high BMI had high lymph node metastasis rate. Serum triglycerides, total cholesterol an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al features. After stratification according to menopausal status and hormone receptor, postmenopausal hormone receptor (HR)-the proportion of large masses in patients with high serum cholesterol was decreased. Conclusion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weight BMI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remenopausal 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 patients. Serum cholesterol level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size in postmenopausal hormone receptor negative pati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lipids and BMI and breast cancer deserves further study.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普外科;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
【分类号】:R73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顺章,张艳华,隋慧珍,郑秀兰,王晶波;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意义[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年10期
2 林红;乳腺癌的早期诊断[J];现代临床普通外科;1999年02期
3 陈德生;;加强预防以减少乳腺癌的发病率——访我国著名乳腺癌专家林本耀教授[J];长寿;2008年09期
4 李云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乳腺癌[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4年02期
5 ;人体乳腺癌病毒源自老鼠[J];科技信息;2005年04期
6 贺军;李汉贤;刘辉;;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7 张宏艳;刘端祺;梁峰;范萍;彭雁;侯新燕;矫健;;0~Ⅰ期乳腺癌28例的临床与影像特点[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8 余小琴;王迎;;乳腺癌综合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张斌;;乳腺癌及其治疗原则[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11期
10 雷姗姗;张超杰;范培芝;贺达仁;;乳腺癌的现代与传统治疗模式的比较分析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书平;张道强;曲晨;刘思金;;有毒金属暴露与乳腺癌的生长与转移[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张敏;宁连胜;张瑾;;乳腺癌DNA倍体流式细胞仪分析与预后的关系[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童彩玲;杨海燕;;乳腺癌术前中医证型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杨萍;;乳腺癌门诊术前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与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陈莉;李姝玉;张清富;邱雪杉;;乙酰肝素酶、bFGF与乳腺癌微血管密度及预后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郭贵龙;尤捷;周素梅;胡晓渠;金纯;杨凯;张筱骅;;Nimesulide对人乳腺癌肿瘤血管形成因子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肿瘤外科学术年会暨温州医学会肿瘤分会第四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蒋中标;王云华;;乳腺癌3.0TMRI多种检查技术的特征表现、诊断价值及诊断指标优选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杨开颜;俞康;李剑敏;黄卡特;周韧;;乳腺癌组织中P5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A];2005年浙江省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郭贵龙;尤捷;周素梅;金纯;张筱骅;;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nimesulide对人乳腺癌肿瘤血管形成因子的影响[A];2006浙江省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学习班暨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06年
10 刘开云;郑磊;李前伟;邹全明;;Trx-TSP50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刘海英;乳腺癌致癌基因有了新成员[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喻林;乳腺癌分子分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黄伟;乳腺癌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3 张延伟;fMRI诊断乳腺癌及其与癌基因和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马丽;中国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流行病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5 孔凡君;CTLA-4、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鲍慧铮;血清p53抗体检测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廖绍光;RAD51C基因与Eμ-Myc p19~(Arf-/-)细胞药物敏感性及其表达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昆仑;HPSE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LMVD关系[D];新乡医学院;2015年
2 吕伟伟;新疆维、汉民族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的比较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尤伟峰;微分方程在乳腺癌DCE-MRI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4 刘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扩散加权成像表现与病理分子亚型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5 毛梦轩;乳腺癌术前化疗影响pCR的因素分析及不同缓解状态对预后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6 于洪波;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学对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何兵冰;198例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8 高妮;支持向量机及其在乳腺癌辅助诊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黄琪;早期乳腺癌肿瘤微波检测电磁仿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陆鹏;年轻乳腺癌74例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81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08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