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挽救治疗方案对初始诱导失败和复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本文选题:挽救治疗方案 + MAC方案 ; 参考:《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探讨MAC(米托蒽醌、阿糖胞苷、环磷酰胺)、FLAG(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及CAG(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方案治疗初始诱导失败和复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1月至2016年4月间经MAC、FLAG或CAG方案挽救治疗的初始诱导失败和复发的156例AML患者(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按化疗方案分为156患者MAC组(60例)、FLAG组(45例)和CAG组(51例)。比较不同挽救方案的完全缓解率(CR)、部分缓解率(PR)、总生存(OS)、无病生存(DFS)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化疗后完全缓解率(CR),MAC组高于FLAG组和CAG组(55.4%vs 34.1%vs 34.0%)(P0.05)。MAC、FLAG和CAG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5.46和10.2个月,3个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骨髓抑制仍为主要的不良反应,3个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MAC方案治疗的患者更多地出现粒细胞缺乏性发热(93.3%vs 86.7%vs 64.7%)(P0.001);但致死性感染的发生率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vs 8.9%vs 5.9%)(P0.05)。结论:与FLAG及CAG方案相比,MAC方案可以使更多的初始诱导失败和复发的AML患者获得缓解,且没有增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后续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机会。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AC (mitoxantrone, cytarabine, cyclophosphamide) FLAG (fludarabine, cytarabine,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and CAG (cytarabine, aclacinomycin). Effect o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regimen o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patients with initial induction failure and relaps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56 AML patients (excluding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who were treated with MACG-FLAG or CAG regimen from January 2008 to April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chemotherapy regimen, 15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MAC group (60 cases), FLAG group (45 cases) and CAG group (51 cases). The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CR), partial remission rate (PR), total survival (OS),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and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CR) in the MAC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LAG group and the CAG group (34.0%) (P0.05).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MACG-FLAG and CAG group was 115.46 and 10.2 months,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rvival rat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05).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is still 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 there i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05). Granulocytic fever (93.3%vs 86.7%vs 64.7%) was more comm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93.3%vs 86.7%vs regimen (P0. 001),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fatal infection among the three groups (5%vs 8.9%vs 5. 9%)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FLAG and CAG protocols, the MAC regimen can relieve more AML patients with initial induction failure and relapse, and does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adverse events. This will provide more patients with follow-up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opportunities.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3ZCZDSY02200)
【分类号】:R733.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J];白血病.淋巴瘤;2001年06期
2 温莉娟,孟昭彦,刘利明,侯美仙,陈丽燕;染色体t(8;21)伴急性髓系白血病六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年04期
3 徐升,李丽,朱子玲,张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年03期
4 上海市中美白血病合作课题组;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四例报告[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5年06期
5 夏云金,万楚成,郭仁慈;不同病期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J];微循环学杂志;2005年02期
6 李玉芹;戴琼;龚武清;杨晓秋;;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J];淮海医药;2007年04期
7 刘凯奇;秘营昌;李大鹏;白洁;井丽萍;卞寿庚;王建祥;;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继续医学教育;2007年04期
8 谢晓恬;;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15期
9 ;探寻白血病线索[J];世界科学;2013年08期
10 肖志坚,王建祥,,郝玉书,李建波,陈佩贞,卞寿庚,钱林生,孟庆祥;两例无t(8;21)M_(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基因检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达;葛志红;吴顺杰;梁冰;;白血康为主治疗难治性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12例临床分析[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范洵楠;邵晓雁;杨永公;陈兵;许景艳;孙雪梅;欧阳建;;预激疗法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华佳叶;庞缨;蔡晓东;叶絮;冯莹;;急性髓系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维持化疗[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王建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合理治疗[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杨文华;;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A];2009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顾龙君;帖利军;陈静;潘慈;董璐;陈静;叶辉;薛惠良;汤静燕;王耀平;邹佳音;;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晓燕;李军民;;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异常与疗效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陈赛娟;王月英;王兰;周光飚;梁洋;焦波;武传凤;陈竺;;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多步骤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金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进展[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金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进展[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王迎 王建祥;急性髓系白血病未解难题仍很多[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冯卫东;加找到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根源[N];科技日报;2014年
3 通讯员 章巍 记者 程守勤;汉黄芩苷或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N];健康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超;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异常[D];苏州大学;2015年
2 尹甲伟;BCL11A在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王凌波;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许华;SIRT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药耐药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余国攀;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与分层诊断体系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6 陈晓平;地塞米松抑制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7 王利军;Chidamide对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8 胡超;miR-550-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抑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高娜;急性髓系白血病Galectin-3表达及其意义[D];山东大学;2016年
10 余梦霞;miR-320c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世极;EVI1基因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郝其姗;1.t(1;9)(p22;q34)形成DEK/NUP214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急性髓系白血病IGF2BPs和Nek2的表达及预后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矫丽丽;IA方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副反应的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4 耿丽;MTT法体外药敏试验在优化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方案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朱颖超;FLT3-ITD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6 谢惠敏;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高表达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7 郑慧菲;DNA甲基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8 丁莎莎;FLT3-ITD突变数量、长度及水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9 马金凤;Tim-3在急性髓系白血病NK细胞上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5年
10 汪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M2亚型的疗效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82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082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