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胎盘生长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18-07-10 14:12

  本文选题:胎盘生长因子 + 多发性骨髓瘤 ; 参考:《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年03期


【摘要】:目的:检测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MM的临床分期、分型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例MM患者(初治16例,进展期6例,稳定期11例)与20例健康对照者骨髓液和外周血中PLGF的表达水平。结果:MM初治组和进展期组骨髓液及外周血的PL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LGF水平在稳定期组中明显减低,与初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骨髓液及外周血中PLGF的水平均随着ISS分期增高而升高,但各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型之间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髓与外周血的PLGF表达具有相关性,且外周血显著高于骨髓。结论:PLGF异常表达与MM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因此检测MM患者PLGF的表达水平可能对评估病情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lacental growth factor (PLGF) in multiple myeloma (MM)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al staging, classification and prognosis. Methods: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LGF in bone marrow fluid and peripheral blood of 33 cases of MM (16 cases of primary treatment, 6 cases of advanced stage, 11 cases of stable phase) and 20 healthy controls. Results the levels of PLGF in bone marrow fluid and peripheral blood of the first and advanced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evel of PLGF in the stabl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PLGF in bone marrow fluid and peripheral blood of MM patien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SS stage.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stage (P0.05),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mong the types (P0.05). The expression of PLGF in bone marrow and peripheral bloo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bone marrow. Conclusion the abnormal expression of 1% PLGF i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MM. Therefore, the detection of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PLGF in MM patients may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valuat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disease and judging the prognosis.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液内科;
【分类号】:R7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腾龙;孙丽;孟月生;邢秀华;;microRNA-16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渊;张玉华;;单克隆抗体药物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年06期

2 曾俊莉;袁冬梅;刘红兵;宋勇;;血管正常化与肿瘤免疫治疗[J];中国肺癌杂志;2014年03期

3 高晓芸;李立帜;贺晓伟;;联合监测VEGF-c、Flt-4、PIGF表达与小儿脉管瘤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4年27期

4 胡晓云;陈锦章;廖毓菁;黄静;郭亚兵;;过表达富组氨酸糖蛋白质粒在体外抑制MHCC-97H肝癌细胞增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年06期

5 韩尚容;潘燕;李学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年06期

6 张文天;连锋;薛松;;胎盘生长因子在心肌梗死后的心肌再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10期

7 吴曼;杜艳;高锋;;LYVE-1与肿瘤淋巴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肿瘤;2013年11期

8 金锐;王燕蓉;包俊华;李春;王莹;白刚;刘芳;刘丽丽;赵静;刘超;;卵泡液VEGF水平与IVF结局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9 罗金龙;姜淮芜;;胎盘生长因子与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年08期

10 肖胜;叶娟;郑黄华;夏烈新;;胃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及灌注参数与肿瘤因子的关联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章必成;高建飞;;肿瘤治疗的新靶点——M2巨噬细胞[A];第四届湖北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彭博;EGCG致人肺腺癌“血管正常化”及窗口期联合顺铂疗效评估[D];中南大学;2013年

2 赵宗磊;超声微泡破坏抑制肿瘤生长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李佳;胃癌联合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陈博;羧胺三唑联合地塞米松抗肿瘤作用的初步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5 赵韧;ADAM10在长骨发育障碍和骨肉瘤进展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6 商冰雪;CT45A1作为新的原癌基因促进肿瘤发生和肿瘤转移[D];苏州大学;2014年

7 温芝华;缺氧卵巢癌细胞通过5-LOX代谢产物促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D];山东大学;2014年

8 徐福明;4-氨基-1-萘酚类ABL和AKT1蛋白激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初步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胡文庆;基于胃癌细胞及其肿瘤微环境中关键分子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陈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EGFR活化对上皮性卵巢癌恶性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旭晖;健脾化瘀方促进小鼠肝癌休眠的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时磊;恩度联合化疗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以及对相关因子VEGF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3年

3 张晓歌;PLGF参与AngⅡ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激活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杨柳;巨噬细胞在结核性肉芽肿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极化[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5 郭文娇;奶山羊miRNA-451表达谱分析及靶基因的初步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丽;胎球蛋白A及其岩藻糖基化修饰改变在HBV相关肝病中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7 郭中帅;CD146与VEGF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8 于国栋;VEGF-B基因靶向siRNA对肝癌细胞裸鼠皮下种植瘤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9 周德胜;VEGF111b-4EBP1D基因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谭文溪;银莲花素A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如峰;陆化;;多发性骨髓瘤移植后微小残留疾病的维持治疗[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5年06期

2 戴艳,黄东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多发性骨髓瘤[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刘爱军,李利红,陈文明;多发性骨髓瘤伴不明原因发热(两例报道)[J];中国癌症杂志;2005年01期

4 包殿芝;22例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05期

5 徐荣香,杨建民;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年01期

6 陈石;;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结果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7 李梅茹;耿清峰;;貌似肾脏病 实为骨髓瘤——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误诊经过[J];新医学;2006年02期

8 赵应斌;吕桂桦;丁燕玲;刘纲毅;黎华莲;;35例多发性骨髓瘤首发症状观察[J];华夏医学;2006年02期

9 张建华;傅晋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6年01期

10 刘树美;梁立莉;熊春;;多发性骨髓瘤11例误诊分析[J];广西医学;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化;刘增艳;杨诗梅;陆世丰;李建勇;;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凝状态的实验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何雪峰;张日;张旭辉;;多发性骨髓瘤伴发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一例报告——附文献复习[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鲁云;段继慧;李倩;于珍;王亚非;邱录贵;;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免疫球蛋白易位相关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4 魏来;管永靖;陈科敏;;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辅助诊断价值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蔡真;;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与治疗进展[A];2009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汐莹;续薇;王欣;王军;姚迪;;实验室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魏来;管永靖;陈克敏;;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辅助诊断价值初探[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8 钱申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A];2009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蕾;麻增林;王丽;唐华;李楠;郝磐石;赵鸿雁;张建强;;多发性骨髓瘤胸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X线的对比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10 李小亮;;多发性骨髓瘤12例误诊临床分析[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颖;我国发布首个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N];科技日报;2008年

2 王建新;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要有信心[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河南省肿瘤研究所 程心超;识别多发性骨髓瘤[N];健康报;2010年

4 天津市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 张翼澾 李运红 胡颜 整理;多发性骨髓瘤 发病静悄悄[N];健康报;2011年

5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血液与肿瘤科主任医师 黄仲夏;多发性骨髓瘤易误诊[N];健康报;2013年

6 马飞;抗多发性骨髓瘤新药研发踏上新征途[N];医药经济报;2013年

7 记者 冯卫东;多发性骨髓瘤复发机理揭开[N];科技日报;2013年

8 陈文明邋冯静;多发性骨髓瘤 把握治疗时机[N];健康报;2007年

9 李颖;万珂为多发性骨髓瘤带来希望[N];科技日报;2007年

10 徐述湘;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入新阶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龙江;血小板因子4及其17-70肽段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2 王雅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炜琴;人多发性骨髓瘤脂肪酸合成酶的表达和作为治疗靶位的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李子坚;淫羊藿素抗多发性骨髓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蔡博;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新型药物和联合用药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6 安刚;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因素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于锦香;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与人类疱疹病毒8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8 朱丽君;用核苷酸干扰技术抑制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第三型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受体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王琦侠;多发性骨髓瘤病因、不良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10 艾利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破坏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步文;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一例[D];浙江大学;2008年

2 阿斯特;长春地区169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临床与实验诊断特点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增殖诱导配体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4 李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5 陈杰;多发性骨髓瘤的外科治疗[D];浙江大学;2005年

6 罗吕宏;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可溶性受体的检测[D];浙江大学;2002年

7 陶中飞;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因素分析和分期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8 吴竹波;外周血浆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应用中的价值[D];浙江大学;2007年

9 黄玉燕;益气补肾活血方联合西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赵鹏;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13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113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8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