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构建多发性骨髓瘤骨病NOD/SCID小鼠模型,并探索富含半胱氨酸61(CCN1)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中的作用。研究唑来膦酸及其联合硼替佐米抗骨髓瘤细胞RPMI-8226的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多发性骨髓瘤骨病NOD/SCID小鼠模型的构建。选取4-6周雌性NOD/SCID小鼠,向小鼠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射RPMI-8226细胞悬液(5x106/ml)15μl,左侧注射相同体积PBS缓冲液15μl作为对照。按注射MM细胞后时间实验组分为3周组、5周组、7周组。每组实验动物为10只。分别通过X线及显微CT检测NOD/SCID小鼠骨质破坏情况;ELISA方法检测NOD/SCID小鼠外周血RPMI-8226分泌λ轻链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骨髓中细胞CD138表达情况;瑞氏染色检测NOD/SCID小鼠胫骨骨髓中MM细胞,骨髓瘤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检测小鼠骨中破骨细胞情况。第二部分在构建的多发性骨髓瘤骨病NOD/SCID小鼠模型中探索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RY61/CCN1)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中的作用。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上调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RY61/CCN1)表达的RPMI-8226细胞,并采用以上建立的多发性骨髓瘤骨病NOD/SCID小鼠模型构建方法,根据注射MM细胞类型分为RPMI-8226组、RPMI-8226/EV组、RPMI-8226/CCN1组,每组实验动物为10只。注射细胞7周后通过显微CT检测NOD/SCID小鼠骨质破坏情况;ELISA方法检测NOD/SCID小鼠外周血RPMI-8226分泌λ轻链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骨髓中CD138表达情况;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检测小鼠胫骨中破骨细胞情况。ELISA方法检测MBD患者外周血中CCN1水平。研究对象为初治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25例,缓解组25例,以性别年龄相近的健康志愿者25名作为对照。第三部分唑来膦酸及其联合硼替佐米抗骨髓瘤细胞RPMI-8226机制研究。研究不同浓度唑来膦酸及其联合硼替佐米在24h及48h后对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状况,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im-2在RPMI-8226细胞中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检测Pim-2、NF-κB在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Ras、AKT、pAKT以及NF-κB、Pim-2蛋白分子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X线检测NOD/SCID小鼠右侧胫骨注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在3周、5周较两组中各自正常对照胫骨(l)并无明显差异;第7周可见右侧胫骨较左侧正常对照胫骨有明显胫骨损伤。显微ct检测发现,注射mm细胞后3周较正常对照胫骨未出现明显骨质破坏;注射mm细胞后5周与正常对照胫骨比较即可出现明显骨质破坏,注射mm细胞胫骨骨质较注射pbs胫骨骨质骨体积分数(totalbonevolume/totalvolume)(0.365±0.063)vs(0.549±0.057)明显减低(p=0.022),注射mm细胞胫骨骨质较注射pbs胫骨骨质骨小梁体积(trabecularbonevolume)(1.104±0.077)vs(2.000±0.353)显著减低(p=0.043),注射mm细胞胫骨骨质较注射pbs胫骨骨质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spacing)(0.137±0.003)vs(0.102±0.025)无显著差别(p=0.072),但有增加趋势;注射mm细胞后7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出现了明显骨质破坏,注射mm细胞胫骨骨质较注射pbs胫骨骨质骨体积分数(totalbonevolume/totalvolume)(0.322±0.061)vs(0.546±0.043)明显减低(p=0.006),注射mm细胞胫骨骨质较注射pbs胫骨骨质骨小梁体积(trabecularbonevolume)(0.719±0.125)vs(2.007±0.424)显著减低(p=0.007),注射mm细胞胫骨骨质较注射pbs胫骨骨质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spacing)(0.142±0.014)vs(0.096±0.014)显著增高(p=0.008)。elisa检测注射骨髓瘤细胞后3周血浆λ轻链含量轻链含量为(164.62±76.503)ng/ml,注射骨髓瘤细胞后5周血浆λ轻链含量为(611.93±131.484)ng/ml,注射骨髓瘤细胞后7周血浆λ轻链含量为(1308.91±251.584)ng/ml。各组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3周、5周、7周组注射了mm细胞的nod/scid实验小鼠胫骨骨髓中cd138染色均出现阳性细胞染色。瑞氏染色发现nod/scid小鼠在注射mm细胞7周组中胫骨骨髓细胞中存在与细胞系rpmi-8826形态相同的骨髓瘤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发现注射mm细胞组中7周后出现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的(trap)染色结果。第二部分慢病毒载体转染prmi-8226细胞72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示慢病毒egfp绿色荧光在转染细胞中表达,台盼蓝染色检测rpmi-8226/ev组和rpmi-8226/ccn1组细胞存活率为别为89.74%、88.43%,westernblot检测转染慢病毒cyr61/ccn1载体能提高rpmi-8226细胞ccn1蛋白表达,转染空病毒rpmi-8226/ev组中ccn1表达无明显增加。将慢病毒载体转染后的rpmi-8226/ccn1组和rpmi-8226/ev组以及未经转染的rpmi-8226细胞分3组分别注射到nod/scid小鼠胫骨骨髓腔内,7周后,通过检测显微ct示注射rpmi-8226细胞组及rpmi-8226/ev组均出现了明显的骨质破坏,rpmi-8226/ccn1组无明显的骨质破坏。注射rpmi-8226/ev细胞组胫骨骨质较注射rpmi-8226/ccn1组胫骨骨质骨体积分数(totalbonevolume/totalvolume)(0.276±0.103)vs(0.454±0.034)明显减低(p=0.047),注射rpmi-8226/ev细胞组胫骨骨质较注射rpmi-8226/ccn1组胫骨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thickness)(0.049±0.015)vs(0.078±0.004)明显减低(p=0.03),注射rpmi-8226/ev细胞组胫骨骨质较注射rpmi-8226/ccn1组胫骨质骨小梁体积(trabecularbonevolume)(0.648±0.298)vs(1.754±0.169)显著减低(p=0.005),注射rpmi-8226/ev细胞组胫骨骨质较注射rpmi-8226/ccn1组胫骨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spacing)(0.132±0.027)vs(0.092±0.008)无显著差别(p=0.068),但有增加趋势;elisa法测初治mbd患者外周血上清液中ccn1(282.58±119.46)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02.12±41.53)pg/ml(p0.05),缓解组(363.68±121.12)pg/ml较初治组亦明显升高(p0.05)。elisa检测注射骨髓瘤细胞7周后rpmi-8226细胞组(n=10)λ轻链含量为(1308.91±251.584)ng/ml,rpmi-8226/ccn1细胞组(n=10)λ轻链含量为(569.54±146.513)ng/ml,rpmi-8226/ev细胞组(n=10)λ轻链含量为(1230.53±251.363)ng/ml,rpmi-8226/ccn1细胞组较rpmi-8226/ev细胞组小鼠血浆igλ显著降低(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rpmi-8226细胞组、rpmi-8226/ccn1组和rpmi-8226/ev组nod/scid实验小鼠注射瘤细胞胫骨骨髓中cd138染色均出现阳性细胞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检测分别注射rpmi-8226细胞组及rpmi-8226/ev组nod/scid实验小鼠胫骨中出现了明显的trap染色阳性结果,而较rpmi-8226细胞组及rpmi-8226/ev组,rpmi-8226/ccn1组trap染色并未出现明显阳性结果。第三部分cck-8检测发现:单用唑来膦酸组中,唑来膦酸浓度分别为25μm,50μm,100μm,500μm,和1000μm,作用24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9.84±10.425,21.86±6.958,30.54±4.651,42.29±5.965,47.15±9.939。作用48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1.77±6.041,33.17±5.909,34.60±4.716,41.21±5.427,45.03±3.500。唑来膦酸浓度为25μm,50μm时,对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48h组明显高于24h组,而在唑来膦酸浓度分别为100μm,500μm,1000μm时对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48h组与24h组无显著差异。唑来膦酸联合硼替佐米的实验中,发现硼替佐米(10nm)联合唑来膦酸浓度在100μm,500μm,1000μm,作用24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7.24±9.316,44.37±7.124,49.87±11.797,与单用硼替佐米(10nm)组30.26±4.363比较有显著差异;但硼替佐米(10nm)联合唑来膦酸48h时与单用硼替佐米(10nm)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联合组唑来膦酸浓度分别为100μm,500μm,1000μm时对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48h组与24h组均无显著差异。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实验中,药物作用24h后,唑来膦酸(250μm)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14.43±3.983)vs(1.83±0.503)(p=0.006),硼替佐米(b)10nm联合唑来膦酸125μm、250μm时细胞凋亡率31.07±3.675,49.00±13.952,与单用硼替佐米(b)10nm(19.50±2.68)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48h组中,唑来膦酸(250μm)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35.33±7.059)vs(2.73±1.762)(p0.001),唑来膦酸125μm、250μm分别联合硼替佐米时较单药硼替佐米组对mm细胞凋亡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唑来膦酸联合硼替佐米作用24h时,唑来膦酸无论是低浓度(125μm)还是高浓度(250μm)联合组均显示出较单药硼替佐米更强的促进mm细胞凋亡的作用,而唑来膦酸联合硼替佐米作用48h时未显示出较单药硼替佐米更强的mm细胞凋亡作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示pim-2在rpmi-8226细胞中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内。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药物作用24h后nf-κb,pim-2mrna水平在唑来膦酸250μm组中mrna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01,p=0.002),在唑来膦酸125μm组中较空白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9,p=0.161);aktmrna水平在硼替佐米及唑来膦酸组中均无明显差异;nf-κb,pim-2在硼替佐米联合唑来膦酸125μm组中mrna水平较硼替佐米组显著降低(p=0.001,p=0.015);在硼替佐米联合唑来膦酸250μm组中较硼替佐米组显著降低(p=0.0001,p=0.001);akt在硼替佐米及其联合唑来膦酸组中均未见明显差异。药物作用48h后信号通路分子akt,nf-κb,pim-2在硼替佐米分别联合唑来膦酸125um、250um组中mrna水平较硼替佐米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别(p0.05)。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显示不同浓度nf-kb抑制剂(0μm,1μm,2.5μm,5μm,10μm)作用rpmi-8226细胞48h后,伴随着nf-κb减低,pim-2分子表达也被抑制。唑来膦酸250μm组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ras、pakt以及nf-κb,pim-2蛋白水平。唑来膦酸125μm组较空白对照组未显著降低ras、pAKT以及NF-κB,Pim-2蛋白水平。硼替佐米联(10nM)合唑来膦酸(125μM、250μM)(24h)组均能显著降低Ras、pAKT以及NF-κB,Pim-2蛋白表达水平。硼替佐米联合唑来膦酸(125μM、250μM)(48h)组未能显著降低Ras、pAKT、NF-Kb、pim-2分子。结论:通过注射RPMI-8226细胞到NOD/SCID小鼠胫骨骨髓腔内能成功构建用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相关研究的骨病小鼠模型;注射MM细胞后7周能通过X线方法检测到骨质破坏,在注射MM细胞后5周时通过显微CT能检测到的骨质破坏。故模型用于研究早期骨质破坏相关研究;其骨质破坏机制可能是注射的MM细胞导致NOD/SCID小鼠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量增多及功能增强有关。CCN1在MBD初治组、缓解组患者中较正常人升高。多发性骨髓瘤骨病NOD/SCID小鼠模型中证实CCN1能在小鼠体内降低MM瘤负荷,抑制MM骨质破坏。唑来膦酸(250μM)及唑来磷酸(125μM,250μM)联合硼替佐米(10nM)可通过NF-κB/Pim-2细胞细胞信号通路抑制MM细胞增殖。同时,Ras及pAkt分子也受到抑制。唑来磷酸(125μM,250μM)联合硼替佐米(10nM)在24h组而不是48h组显示出明显的抗瘤作用,故据此推测唑来磷酸与硼替佐米在24h联合使用降低MM患者瘤负荷发挥重要协同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晔,张晓青,徐智儒;唑来膦酸的合成[J];华西药学杂志;2005年01期
2 张青;赵蓓初;李建力;;唑来膦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年07期
3 赵琪;;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性疼痛效果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4 崔巍;彭六保;;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06年06期
5 王颖超;张洁霞;谭获;欧阳铭;;唑来膦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院;2007年03期
6 陈倩超;黄红兵;曾昭蕾;;不同厂家唑来膦酸制剂的含量考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年11期
7 张福林;胡云峰;刘敏;;唑来膦酸治疗8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张娟;李青峰;龚先齐;;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67例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年10期
9 李观荣;;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35期
10 马利平;张月芬;;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费路华;聂小春;胡文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唑来膦酸的含量[A];色谱分析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宋正波;张沂平;;唑来膦酸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生存影响的研究[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3 李春海;;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及安全性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4 黄海;;唑来膦酸对乳腺癌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抑制效果观察[A];第二十九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二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赵钟文;郭燕芬;吴方真;吴宽裕;陈煜宇;朱敏;;唑来膦酸注射液(密固达)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A];全国第十一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庞雪;刘英;曹积弘;王莉;郭岩;王立恒;;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过性反应的观察与护理[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宗军;马永东;吴晓东;张涛;胡英江;何飞;;预防使用双氯芬酸钠降低应用唑来膦酸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中青年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孟艳华;陈悦;王航;梁星;孟波;郭大伟;腾吉利;臧程程;;载唑来膦酸可吸收胶原屏障膜的制备、表征及其对骨代谢细胞影响的评价[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潘晓洁;斯徐伟;;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教项目老年人优化健康管理研讨班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林建国;邱玲;程文;;系列~(99)Tc~m标记唑来膦酸衍生物生物学性质的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伦;我国唑来膦酸合成新工艺获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欣华;唑来膦酸:有望用于治疗早期RA[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金景新 译;唑来膦酸在临床试验中显示有抗癌作用[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刘敏邋译;唑来膦酸一年用一次即可防治骨质疏松[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宋爽;唑来膦酸治肺癌骨痛[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6 张慧;唑来膦酸平抑高钙血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王丹;美国FDA扩大唑来膦酸适应症[N];医药经济报;2008年
8 王宙;唑来膦酸能降低乳腺癌复发率[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阿胜 编译;降钙降过了头?[N];医药经济报;2004年
10 陆志城;2001年批准上市的新分子实体药物[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翔;唑来膦酸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杨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作为唑来膦酸缓释载体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陈连宏;唑来膦酸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4 陆舜;宿主微环境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及唑来膦酸干预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5 李超;唑来膦酸对腰椎术后患者骨代谢及骨融合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2年
6 吴亮;唑来膦酸抵制血管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马宇光;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的新机制: BK_(Ca)通道的调控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8 彭晨;局部注射唑来膦酸及同种异体成骨细胞移植修复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旭光;唑来膦酸联合rhBMP-2局部注射对兔骨质疏松模型髋部骨强度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林珏杉;唑来膦酸对破骨细胞分化中钙调蛋白、钙调磷酸酶表达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3 贾晓青;唑来膦酸在缺氧诱导因子-1α介导的乳腺癌内分泌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时红萍;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肿瘤骨转移的Meta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5 李祖涛;唑来膦酸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全髋置换术后的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6 徐阔;金天格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新疆维吾尔族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7 文静;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9和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杨晶;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血清chemerin和脂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王东洲;唑来膦酸急性期不良反应在保守与手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10 林琪佶;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
本文编号:
214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