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却电极增加肝脏肿瘤的射频消融疗效

发布时间:2018-11-12 07:04
【摘要】: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因为实质性脏器的因素在发现时多属中、晚期,且起病隐匿,多数患者既往感染过感言,有肝硬化背景,肝功能贮备不足,存在合并症,因此当发现时,仅有不到30%的患者适宜行外科手术治疗。因此,射频消融治疗的出现为不能或不愿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是一项进行热凝固坏死的治疗方式,具有简便,微创,费用低的特点,在过去及未来的时间里,其应用价值及前景逐渐明朗化,尤其适用于肝癌患者。然而,因受限于射频消融仪器及消融针技术的发展,主要是热传导射频治疗面积较小的限制,仅适用于治疗小肝癌(直径3厘米),技术革新包括脉冲技术,冷却电极,扩展射频电极和盐水增强型电极等。但大肝癌,如直径大于5cm的肿块,因为消融产生的热量使电极周围被消融的组织温度在短时间迅速上升,可达到100℃甚至更高,组织因为受热迅速发生碳化和气化,影响热量向外传导,限制了消融的范围,在临床中,由于消融范围的局限,无法一次完全覆盖整个肿瘤及周围的无肿瘤安全范围。为了使消融的直径增加2.5厘米,及覆盖至少周围1厘米的无肿瘤安全边界,在操作中,往往需要对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进行多次、多位点射频操作。在进行多位点叠加消融时,由于在各消融位点间易残留未被消融的间隙(即“漏空效应”),易引起消融治疗后肿瘤的复发。因此,射频消融的研究方向是扩大单次消融的范围。与传统的单极针射频消融相比,多极针射频消融及同步单极针消融可以产生更大的消融范围。但我们的实验发现,多极针射频消融形成的椭圆形消融范围短轴直径仍较短,因此仍需多次、多位点消融才能达到满意疗效。Jang等报道双根同步电极射频消融比单根电极针序贯消融产生更大的电凝坏死范围。近年来,研究表明使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增强双极电针进行射频消融,由于离子的电离传导功能,可产生比单极针更大的消融范围。然而,尚没有研究显示盐水增强型射频消融治疗中达到最大电凝坏死区域的最佳盐水浓度和盐水灌注量。因此,为了研究证明盐水增强型多极电针射频消融的临床疗效,有必要将盐水增强型多极电针射频消融的凝固坏死范围与传统的多极电针射频消融的凝固坏死范围进行比较。Cool-tip RFA系统有三根独立的射频电极针组成,我们在此多根电极针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盐水增强型-冷循环多极电针射频消融针。在传统的三根冷循环电极针的基础上加入一根盐水灌注电极,通过对离体猪肝的消融实验进行扩大射频消融范围的实验研究。该射频电极通过灌注泵向被消融组织内部灌注不同比例的盐水,用以避免因被消融组织的碳化与气化造成的阻抗增加,使消融灶最高可达7.5cm,此类射频消融也被称为“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saline—enhanced, cool-tip mult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本研究课题首先运用新型和传统的电极针灌注射频电极对离体猪肝进行消融实验,探讨射频消融范围与设定的盐水浓度和盐水灌注速率之间的关系,选出最佳的盐水浓度和灌注速度。然后将最优的盐水浓度比例和灌注速度与传统的射频消融相比较,通过射频消融灶的大体及病理形态学特征来评估盐水灌注增强型冷循环多极射频消融的疗效。最后,对该电极针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5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课题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盐水浓度的实验研究2.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离体猪肝的实验研究3.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第一章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盐水浓度的实验研究[目的]早期的射频消融技术,由于消融范围小于1.8cm,在临床应用不广泛。多种电极的综合运用,如灌注电极,冷循环电极,多针电极,使射频消融范围达到3cm,满足临床对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要求。本实验研究采用Cool-tipRFA集束中空冷循环灌注多电极射频对离体猪肝进行RFA实验,旨在探讨达到最大消融范围的最佳的盐水浓度和盐水灌注速度。[方法]采用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对20个离体猪肝进行40次RFA实验。首先设定不同的盐水浓度:0.9%,6%,12%,24%和26%。其次在最佳的盐水浓度下设定不同的盐水灌注速率:0.5m1/min,1.0ml/mi和2.0ml/min。观察每个消融灶形态学特征,测量消融灶的纵轴、横轴、针尖前端消融灶长度和计算消融灶的体积。所有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以r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每组组间差别适合于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35.5±8.9mm)比0.9%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31.1±4.8mm)产生更大的消融坏死病灶的短轴直径。更高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并没有增大射频消融病灶的短轴直径:33.1±5.5mm(12%),32.5±6.1mm(24%),36.8±7.7mm(26%)(P0.05)。关于最佳盐水溶液的灌注速率,6%浓度的盐水以1m1/min(35.8±5.2mm)或2m1/min(34.7±8.6mm)的速率比0.5/min(28.4±6.2mm,P0.05)的速率产生更大的消融短轴直径。[结论]6%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以lml/min的速率管组可以产生最大的消融短轴直径。第二章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离体猪肝的实验研究[目的]由于射频消融中需要达到更大的消融范围目标尚未完全实现,新的射频消融方式仍在实验研究和探索中。本实验采用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对离体猪肝进行传统射频消融,普通生理盐水射频消融,6%浓度的盐水射频消融,探讨射频消融范围的大小,同时评价盐水增强型射频消融灶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对9个离体猪肝进行18次射频消融实验。按有无盐水灌注及盐水浓度不同分为3组。普通射频消融组(Group A),0.9%浓度的射频消融组(Group B)和6%浓度的射频消融组(Group C),盐水灌注速率为lml/min,射频条件为50w,105℃,射频时间为15min。观察每个消融灶的形态学特征,测量消融灶的纵轴和短轴直径,计算消融灶的体积。结果以r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以HE染色法对被消融离体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的异常。[结果]6%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在三组中产生最大的射频消融坏死病灶(长轴直径5.05±0.12cm,短轴直径3.89±0.09cm,消融体积40.01±2.86cm3)。普通射频消融组(长轴直径3.22±0.06cm,短轴直径2.31±0.04cm,消融体积8.99±0.52cm3),0.9%浓度的射频消融组(长轴直径4.13±0.08cm,短轴直径3.17±0.05cm,消融体积21.79±1.05cm3)。所有射频消融灶均呈椭球体。典型的消融灶切面顺温度梯度由内向外分3个区:中心区(Ⅰ区),凝固坏死区(Ⅱ区),出血水肿区(Ⅲ区)。显微镜下Ⅰ区肝细胞变形破裂、可见核固缩、碎裂、溶解。Ⅱ区少量肝细胞出现凝固性坏死,Ⅲ区以正常形态细胞为主。[结论]6%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比普通射频消融及0.9%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产生更大的消融病灶,具有更好的疗效。因此,6%浓度的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消融在扩大消融范围领域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第三章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目的]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射频消融治疗具有易于操作,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重复性好等优点,为不能或不愿意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已行的实验显示,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比普通射频能够产生更大的消融病灶,本研究旨在探讨在CT引导下采用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进行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的疗效,同时评估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2014年1月-6月,在CT引导下对20例肝癌患者34个肿瘤采用6%浓度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进行消融治疗,其中单个肿瘤患者9例,2个肿瘤患者8例,3个肿瘤患者3例;肿瘤最大直径4cm肿瘤24个,4cm者10个;随访至2015年12月。[结果]6%浓度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治疗后,完全消融肿瘤26个(26/34,76.4%),其中≤4cm者20个(20/24,83.3%),4cm者6个(6/10,60%);未完全消融肿瘤8个(8/34,23.5%)。随访至2015年12月仍存活患者14例(14/20,70%);死亡患者6例(6/20,30%),其中生存期≤6个月者2例(2/20,10%),6月-12个月者4例(4/20,20%)。14例AFP阳性患者中,术后10例(10/14,71.4%)下降至正常水平,2例(2/14,14.3%)患者AFP水平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2例(2/14,14.3%)AFP水平持续升高。射频消融治疗后2例患者肝脏包膜下少量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和上腹部疼痛。[结论]CT引导下采用6%浓度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循环多电极射频针进行射频治疗操作简便,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是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肝癌的方法。对≤4cm的肿瘤,一次消融有较高的完全消融率;对4cm的肿瘤,需行多位点重叠消融以产生更大消融范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洁,周乐今,谢红,邓旭,苗云波,孟洁,兰炳炎,徐小南;下、中位法射频消融治疗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靶点选择[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0年01期

2 王琦,张传旗,殷瑞和;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1例临床分析[J];九江医学;2001年01期

3 黄明礼,李文远,董薇,刘静梅,张晓兰;射频消融延迟作用治疗器质性室速2例报道[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冯玉宝,刘金明,刘凡,王秉臣;射频消融治疗室速的费用-效益比[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年01期

5 王邦宁,骆志刚,陈大年,胡泽平;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J];安徽医学;2002年05期

6 蒲红,吴炎,尹炯,屠昌华,曹渭斌,陈卫兵,瞿彩莲;射频消融治疗青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年05期

7 俞坚武,屈百鸣,吴立萱,车贤达,李忠杰,王慧;射频消融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J];浙江医学;2002年09期

8 陈德,华尔铨,何祚佑,张书富,郑鹏翔;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J];上海医学;2003年01期

9 蔡玉霞,朗平,罗珍,付红,吉宗;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体会[J];西藏医药杂志;2003年04期

10 普忠文;射频消融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J];云南医药;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小明;;单侧射频消融的实验研究及其电极的设计[A];2011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Nagy Habib;;射频消融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A];2012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孟志强;陈颢;花永强;陈震;林钧华;朱晓燕;沈晔华;王鹏;高惠峰;解婧;;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302例肿瘤残留危险因素分析[A];第九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邢杨波;郭航远;游斌权;彭放;裘宇芳;;超高龄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冯威健;;射频消融为主综合治疗肺癌研究进展[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袁越;王勤;林利;高路;;婴幼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郑立文;曹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嗜睡评分及鼾声的变化[A];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于波;赵卫华;胡健;齐国先;白小涓;曾定尹;李敏;于雅媛;郭英;李玉红;李阳;关付;;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的随访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9 万镇;范修才;郑爱东;蔡盛庆;郭永兰;游木均;管萍;姚友云;;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2例临床报告[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10 屈百鸣;车贤达;俞坚武;王慧;洪银维;李忠杰;徐强;;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性房颤10例观察[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苗丽亚;根治房颤首选射频消融[N];健康时报;2009年

2 淮黎霞 李妮;用锚状射频消融针治疗晚期肺癌获成效[N];科技日报;2005年

3 郑杨;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N];健康报;2006年

4 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肝胆科主任 孙文兵;射频消融虽好 治疗亦要对症[N];保健时报;2006年

5 冯琳;西南医院射频消融治肝癌成果显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北京朝阳医院 杨舒玲 陈明;射频消融治房颤——微创与高科技的结合[N];保健时报;2008年

7 记者 王敬霞 通讯员 郑杨;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N];保健时报;2005年

8 涂晓晨;夏家红;武汉成功实施“冲洗式射频消融手术”[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雪娜、媛媛;市传染病医院成功实施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新技术[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孙扬;多极射频消融可治疗不能切除肝转移性肿瘤[N];家庭医生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伊西才;射频消融治疗脑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黄颖;射频消融损毁冠状静脉周围交感神经对心肌梗死犬心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3 钱咿娇;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疗效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草叶;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却电极增加肝脏肿瘤的射频消融疗效[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5 张泽富;四氧化三铁纳米微粒强化射频消融热能传输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何东风;肝癌改良模型及其射频消融治疗后残余瘤的定性、定量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7 周建炜;射频消融对肝癌转移特性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8 高月明;射频消融和抗肿瘤药物治疗体表脉管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疗效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9 陈继业;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蒂毁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10 刘全达;射频消融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大脾功能亢进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沂;射频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临床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万岩;肺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3 熊青;TyrRGD-GNPs-VEGFsiRNA复合物的基本特性及在射频消融中的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王彦辉;完全胸腔镜射频消融治疗单纯性心房颤动的近、中期效果评估[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5 韩景奇;CT引导下肺部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6 王子豪;射频消融对合并心力衰竭的心房颤动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陈曦;复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与再次手术切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8 蔡谦谦;冷冻球囊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效果的Meta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9 徐金振;射频消融对比手术治疗对于小肝癌治疗远期效果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10 王科;增强射频消融效果的实验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326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326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b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