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WTX基因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5 12:09
【摘要】:背景:原发性肝癌是全世界常见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死亡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二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不足20%。虽然随着手术的进步及放化疗等综合手段的应用,肝癌的治疗效果较前改善,但远期效果依然较差。术后复发与转移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因而,探索肝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求新的治疗靶点对于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WTX位于X染色体上的,其功能主要表现为抑制肿瘤,WTX基因的单次突变就有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研究表明,WTX基因在Wilms瘤、白血病以及胃癌、结肠癌中均有存在,并对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影响。但是WTX基因与肝癌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围绕WTX与肝癌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研究。目的:一,检测WTX基因在肝癌患者组织样本及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分析WTX表达在肝癌组织及癌旁对照组织的差异表达,探究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WTX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及其临床研究价值,同时分析WTX基因在肝癌细胞系中的差异性表达。二,通过在低表达的肝癌细胞中转染高表达WTX基因的质粒,以及通过干扰RNA方法低表达肝癌细胞中WTX基因,然后进行细胞学功能实验,探究WTX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三,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WTX基因影响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下游通路,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WTX的具体调控机制,从而寻找WTX作为预测肝癌预后的标志分子,以及为作为肝癌靶向治疗的目标提供依据。方法:一,首先,收集江西省人民医院49例肝脏切除术后保存的肝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所有患者术前均没有其他的恶性肿瘤相关的疾病,而同时患者也未接受过放任何生物治疗、化疗以及放疗等治疗手段。其中,癌旁组织,选择标准为距病灶边缘2cm以上。所有肝癌病灶组织都进行病理切片,并通过病理学的诊断,确诊为肝癌。其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收集的肝癌组织以及对照癌旁组织,检测其中WTX蛋白水平和m RNA的表达情况。最后,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数据内容包括肝癌的分期、性别、是否感染HBV、肿瘤大小、预后等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WTX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此外,收集肝细胞株L02以及肝癌细胞株Hep G2、MHCC97L、SMMC-7721、MHCC97H,采用Western Blot以及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WTX基因的表达情况。二,利用脂质体法将高表达WTX基因的质粒和对照空质粒,转入低表达WTX基因的肝癌细胞株Hep G2、SMMC-7721,并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高表达WTX基因的细胞系和对照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以及荧光定量PCR的方法验证稳定细胞系构建成功。通过CCK8、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ewll、裸鼠皮下成瘤等实验手段,阐述高表达WTX对肝癌细胞增殖以及侵袭转移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采用干扰RNA技术在相对高表达WTX基因肝癌细胞MHCC97L中抑制WTX的表达,并采用CCK8、划痕实验、transewll等功能学实验中验证低表达WTX后对肝癌细胞增殖以及侵袭转移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三,通过查询TCGA、GEO等公共在线数据库,研究WTX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可能相关的下游通路。通过Western Blot方法以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方法验证高表达WTX后,肝癌细胞中Wnt的信号通路的变化。高表达WTX同时改变β-catenin,检测TCF家族的转录活性变化。结果:一,1、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以及荧光定量PCR结果结果显示,WTX基因表达情况在肝癌组织中明显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WTX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临床TNM程度显著相关(P0.05)。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WTX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其预后明显优于低表达组。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肝细胞株L02中WTX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癌细胞株Hep G2、MHCC97L、SMMC-7721、MHCC97H的表达。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也证明了相似的结论。二,1利用脂质体法将WTX基因的质粒和对照空质粒,转入肝癌细系HepG2、SMMC-7721,并通过嘌呤霉素筛选,采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入WTX质粒的肝癌细胞中,WTX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结果证明了在m RNA水平上,WTX基因也显著高表达。以上结果提示,WTX稳定表达的细胞系建立成功。2、CCK8实验结果显示,Hep G2、SMMC-7721等肝癌细胞系中,WTX高表达细胞系的增殖能力明显弱于对照组。3、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高表达WTX的肝癌细胞系其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弱于对照组。4、划痕实验和trasnswell实验证明,高表达WTX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以及迁移的作用。5、皮下移植瘤模型结果显示,高表达WTX的肝癌细胞其成瘤能力显著弱于对照细胞。6、通过转染WTX的干扰RNA,在肝癌细胞系MHCC97L中低表达WTX。7、CCK8实验结果显示,MHCC97L肝癌细胞系中,低表达WTX能够显著增强细胞系的增殖能力。8、划痕实验和trasnswell实验证明,低表达WTX能够显著增强肝癌细胞的侵袭以及迁移的作用。三,1、GEO数据库检索发现,在肝癌组织中,WTX基因的表达明显呈现相对低表达的状态。2、通过cbioportal工具分析TCGA数据库和KEGGpathway数据库,发现WTX表达相关基因能够富集到Wnt信号通路中。WTX相关基因中与Wnt通路重叠基因有25个,提示WTX在肝癌中可能与Wnt通路相关。3、通过Western Blot方法验证高表达WTX后,发现WTX高表达后β-catenin表达明显下降,提示WTX发挥生物学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β-catenin的表达,从而抑制Wnt通路,继而发挥抑制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能力。4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发现,WTX高表达后TCF的转录活性显著下降,从而也证明Wnt通路被抑制。5高表达WTX同时再上调β-catenin,能够使TCF的转录活性得到逆转。结论:一,WTX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状态,并且与TNM分期显著相关,WTX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其预后明显优于低表达组。二,高表达WTX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高表达WTX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体内外的增殖和转移能力;并且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低表达WTX能够显著增强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三,WTX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处于低表达状态,并且WTX表达相关基因能够富集在Wnt通路上。WTX基因能够降低β-catenin的表达,降低TCF家族的转录活性,从而抑制Wnt通路,继而发挥抑制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能力。WTX调控TCF家族的转录是依赖于β-catenin的表达。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军;;基因与长寿[J];家庭中医药;2006年10期

2 文辉;人到底有多少个基因?[J];百科知识;2003年11期

3 张丽华;侯振江;;p53基因在肺癌研究中的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6年01期

4 程鹏,童茂荣;p53基因在肺癌的治疗及预后中的价值[J];江苏医药;2000年03期

5 卢薇薇;仇容;;nm23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30期

6 张爱菊;P~(53)基因与人类肿瘤[J];医学综述;1998年08期

7 熊建新,吴子忠;p53基因与肺癌[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8 姚松朝;李辉;;p53基因与肺癌[J];海军医学;1995年01期

9 王武;卢辉山;;KAI1基因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07年07期

10 马秀华,李翠萍,王建伟;Rb与P~(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山东医药;1999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蕊;Liang Zhao;Tom Gonda;;慢病毒介导的多西环素可诱导式短发夹RNA抑制K562细胞系e-myb基因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高艳红;岳文;秦立鹏;张鹏;陈琳;裴雪涛;;人Spindlin1基因的功能初探[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王卫东;陈正堂;李德志;;肿瘤治疗新策略——基因—放射治疗:原理、现状及展望[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今达;;21世纪生命科学飞跃发展的基础——基因工程[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李宝健;许新萍;冯道荣;范钦;朱华晨;林莉;;论改良生物体遗传性的多基因策略——Ⅰ.多基因改良策略将成为未来基因工程的主流方向[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王根轩;;基因表达格局与植物数量性状的控制[A];全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彭志宏;黄柏胜;文芳;韩仰;刘发益;邬力祥;;Mettl9基因对U251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8 付凌洁;张淑兰;;RASSF1A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增殖、凋亡的影响[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钱伟;何云刚;赖建华;舒坤贤;谭德勇;余敏;;p53基因对mybbp1a(p160)基因的正调控作用研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薛世伟;林艳丽;熊福银;吴晓洁;周艳荣;郭虹敏;陈红星;陈树林;;人Nanog基因的克隆及其在CHO-K1细胞中的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政协委员 民盟中央委员 曹义孙;立法规范基因检测[N];团结报;2010年

2 吕回;鸟儿会唱人会说 只缘基因太相似[N];广东科技报;2004年

3 ;认识我们的基因[N];科技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张丽;基因可以透视明天吗[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5 姜海;科学家发现新的致盲基因[N];科技日报;2007年

6 徐阳;基因与长寿[N];光明日报;2000年

7 记者 林小春 任海军;美国研究表明懒或许源于基因[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8 卢菁;怕胖可就是管不住嘴,原是基因作怪[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本报记者 卢雁妮;“从对生命及疾病本源的认识到基因科技造福人类”讲座开讲[N];黔西南日报;2014年

10 张小军;美发现老鼠性别新基因[N];医药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RB9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宗丹;远程调控元件mbr选择性协调BCL2和NOXA基因转录活性的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3 王晓乐;水稻脆鞘基因BSH1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刘莉莉;奶牛产奶性状候选功能基因VPS28的功能验证[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王义涛;ACER2是一个新的通过促ROS产生而诱发自噬与凋亡的p53靶基因[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6 廖传文;WTX基因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7 金旭;心血管内靶向定位基因递送体系—载基因支架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8 杨春霞;生活方式和基因多态与食道癌的关系[D];四川大学;2005年

9 吴汉林;人NIT1基因cDNA的克隆、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D];四川大学;2005年

10 何勇;p73基因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对其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小冬;ERCC1、XPF和XPG基因在法医学年龄推断中的初步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张润贤;论基因权的私权属性及民法保护[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刘伟;家蚕受体酪氨酸激酶样的孤独受体Ror2基因功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卫姣;铜离子感应基因MAC1转录机理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杨镇宇;禁食—恢复投喂条件下鲢神经肽Y及三个瘦素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周彦宽;Fam49b基因在人类细胞系中的定向敲除及其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刘如锦;病毒巨噬细胞炎症蛋白Ⅱ调控抗HIV-1基因APOBEC3G表达机制的初步探讨[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8 罗萌萌;HEPIS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9 梁一丹;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研究上游开放阅读框的突变对靶基因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10 李霞;miRNA靶基因优选及网络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56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356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3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