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胆道系统乳头状肿瘤的分子表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3 19:04
【摘要】:目的:关于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的研究已被广泛认可。它们包括导管内乳头状胆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有多种组织学亚型及特殊的免疫组化标记,并与临床病理特点密切相关。虽然胆囊中也存在类似生长方式的肿瘤,包括乳头状腺瘤和乳头状腺癌,但关于它们的研究却十分少见。因此,我们进行本研究来探索胆囊乳头状腺瘤和乳头状腺癌是否可作为同一疾病(胆囊囊内乳头状肿瘤,IPNG)的不同病理阶段,以及来源于胆囊和胆管的乳头状肿瘤是否具有相似的分子表型。方法:选取自2003年1月到2014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97例胆囊腺癌(未特指)、22例胆囊乳头状腺癌、10例胆囊乳头状腺瘤和303例胆管腺癌(未特指)、32例IPNB。搜集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将乳头状肿瘤重新确定诊断及病理级别。根据HE染色中细胞的不同形态划分组织学亚型。进行MUC1、MUC2、MUC5AC、MUC6、CK7、CK20和CDX2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2例IPNG和32例IPNB分别包括15例IPNG-1和10例IPNB-1(低-高级别异型增生),17例IPNG-2和22例IPNB-2(浸润性癌)。17例IPNG-2的预后明显优于97例胆囊腺癌。IPNG-1与IPNG-2都有多种组织学亚型和不同程度的各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IPNG-1较IPNG-2发病年龄早而肿瘤小,且CK20的表达明显低于IPNG-2。22例IPNB-2的预后也明显优于303例胆管腺癌。IPNB-1和IPNB-2的临床病理特点十分相似,而IPNB-2比IPNB-1具有更多的肠型病例及更高的MUC2、MUC5AC、CK20和CDX2的表达。对IPNG和IPNB进行整体比较时,我们发现二者具有极其相似的特点。IPNG和IPNB中分别有88.9%和92.0%的病例MUC1阳性,同时分别有96.3%和92.0%的病例CK7阳性。IPNG和IPNB中浸润性癌及组织学上胰胆管型和肠型所占比例一致。1PNG和IPNB中CDX2和MUC2在肠型中的阳性比例均显著高于其它亚型,而且CDX2的表达均和MUC2和CK20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IPNG病例不伴肉眼可见黏液,而IPNB中有25%的病例伴有肉眼可见的黏液分泌。IPNG中病理级别和CK20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而IPNB中病理级别与MUC2和CDX2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也与组织学亚型有关,90.9%的肠型IPNB伴有浸润性癌。多因素分析显示IPNG的独立预后因素为切缘阳性和淋巴结转移,而IPNB的预后因素则为伴有浸润性癌。结论:胆囊乳头状腺瘤和腺癌可以作为胆囊囊内乳头状肿瘤的不同病理阶段。虽然在某些临床病理特点如黏液分泌方面存在差异,但其组织学亚型和免疫组化分子表型与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高度相似。二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保留了胰胆管分化的表型(MUC1/CK7),部分病例同时获得了小肠分化的表型(CDX2/MUC2/CK20),而参与小肠化生的某些内在机制改变可能与这些肿瘤的进展有关。
文内图片:图1姐织学亚型在IPNG和IPNB不同病理级别中的分布
图片说明:图1姐织学亚型在IPNG和IPNB不同病理级别中的分布
文内图片:图2不同组织学亚型镜下表现
图片说明:图2不同组织学亚型镜下表现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亮;万圣云;周少波;刘会春;高涌;;CA19-9、CA242及CEA联合检测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2 仇毓东;徐方贵;顾劲扬;;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10年01期

3 阎振林;李俊;沈锋;;原发性肝内胆管癌的诊治现状和展望[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9年01期

4 Gareth Morris-Stiff;Mary Teli;Nicky Jardine;Malcolm CA Puntis;;CA19-9 antigen levels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pancreaticobiliary disease[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9年06期

5 ;Relationship between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and gallbladder carcinoma: a meta-analysis[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1年06期

6 Gianluca Pellino;Guido Sciaudone;Giuseppe Candilio;Giuseppe Perna;Antonio Santoriello;Silvestro Canonico;Francesco SelvaggiAuthor;;Stepwise approach and surgery for gallbladder adenomyomatosis: a mini-review[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3年02期

7 Shigefumi Omuta;Iruru Maetani;Takeo Ukita;Tomoko Nambu;Katsushige Gon;Hiroaki Shigoka;Yoshinori Saigusa;Michihiro Saito;;Direct peroral cholangioscopy using an ultraslim upper endoscope for biliary lesions[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4年01期

8 Adriana Handra-Luca;;Blood group type antigens in pancreatic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4年01期

9 张吉水;姬汉书;高新;郭忠建;王文龙;刘雅刚;;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TSGF和CA19-9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4年02期

10 张大方;高杰;李澍;彭吉润;栗光明;朱继业;冷希圣;;51例意外胆囊癌临床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蘧勐;候利民;孙世波;;微创时代胆囊癌的临床诊治分析(附31例临床报告)[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上海站)论文汇编[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欢;TLR4信号通路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李海军;VEGF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对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丁昂;胆囊癌hTERT、β-catenin表达及hTERT RNAi在人胆囊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付宝;胆道癌全基因组杂交分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曾永毅;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功能及肝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6 周华邦;肝内胆管细胞癌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7 陈建敏;CEACAM6介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8 祝喜萍;胰液胆管逆流对胆囊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房渝;胃食管反流通过NFκB介导的炎症破坏小鼠食管粘膜屏障功能[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常颜信;胆囊癌转移相关miRNAs的高内涵筛选及功能和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少华;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对大鼠肝门部胆管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王毅州;肝内胆管癌的病因学研究及预后分期系统[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肖焘;CDX2与MUC2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南昌大学;2011年

4 潘延涌;COX-2和Bcl-2在胆囊癌病人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5年

5 陆凯;不同部位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关系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李晓云;PCNA和P_(53)蛋白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唐振勇;肿瘤相关基因E2F1和CDX2 mRNA在胃癌中的定量表达及相关性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张清华;不同程度梗阻性黄疸对大鼠肝切术后肝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9 赵欣;COX-2、P53、CASPASE-3与人胆囊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10 崔建华;RNA干扰对胃癌MGC803细胞CDX2基因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14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514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9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