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T细胞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5 20:49
【摘要】:研究背景:AML(急性髓系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类恶性肿瘤,对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和临床治疗方面,除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能够针对靶基因采取诱导分化治疗外,其他的髓系白血病仍以联合化疗为主,其次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患者经化疗可获得完全缓解,但多数肿瘤患者5年CCR(持续完全缓解)概率较低,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残留白血病复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肿瘤复发率较低,但一般只适合50岁以下的患者,需要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的供者,并发症较多,费用高,能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较少,而且仍有部分患者复发。因此,包括急性白血病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攻克需要发展新的治疗方法。目的:TAA-CTL(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由肿瘤抗原激活并赋予抗肿瘤的特异性。目前已经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在体外制备具有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的免疫活性CTL,并在临床试验中展示初步其有效的抗肿瘤作用。尽管如此,由于受不同个体和不同肿瘤抗原的多样性、肿瘤抗原递呈的有效性以及特异性肿瘤抗原鉴定和分离技术等条件的限制,目前TAA-CTL的制备技术尚需进一步完善,也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建立TAA-CTL治疗技术体系,并对靶向多种肿瘤相关抗原(NY-ESO-1、MAGEA3、PRAME、Survivin 和 WT-1)的自体 TAA-CTL治疗A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予以初步探讨。方法:抽取AML患者外周血100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DC(树突细胞)并附载多种白血病相关抗原混合多肽(NY-ESO-1、MAGEA3、PRAME、Survivin和WT-1),将DC与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制备白血病抗原特异性T细胞,3周后回输患者。回输后同时予以皮下注射IL-2 100-150万IU/天× 14天。9例患者均为中高危AML(非M3)。回输TAA-CTL前,骨髓复发者2例、MRD+(流式细胞术)者3例、MRD-者4例;中位年龄51岁(30-68岁)。留取回输前的TAA-CTL用于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型特征。在TAA-CTL输注患者体内后分别于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抽取患者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用于ELISpot检测,根据其分泌γ-干扰素水平测定TAA-CTL的活性。结果:每个患者接受1-3次TAA-CTL细胞回输,每次1.04-5.08×107个细胞/m2。全部9例患者输注过程中和输注后无明显的不良反应,2例患者使用IL-2后出现发热和注射部位肿胀,停用IL-2后症状消失。9例患者中用作辅助治疗的4例MRD-患者,目前仍为MRD-(10-23个月,随访中,均未接受其它治疗)。2例由MRD-转为MRD+的患者,经过1个疗程TAA-CTL细胞治疗后,MRD均转为持续阴性(9个月和13个月,随访中,均未接受其它治疗)。1例经多个疗程化疗后MRD仍为阳性的患者,回输TAA-CTL细胞前给予地西他滨(10mg/m2,d1-5)1个疗程后,MRD转为阴性,但5个月后患者复发,再次行TAA-CTL联合地西他滨+CAG方案后疾病仍未缓解,后接受诱导化疗,但原发病始终未缓解,目前予以姑息治疗中,病情稳定。2例复发患者中,1例经过1个疗程TAA-CTL的后疾病稳定,2个月后再次给予回输TAA-CTL,同时给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化疗后达到CR,此后予以强化巩固治疗,但疾病于6个月后复发,并于8个月后因感染及出血死亡;另1例经过1个疗程TAA-CTL+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化疗后达到CR(9个月,随访中,未接受其他治疗)。CTL细胞表型检测部分:培养细胞以CD3+T为主(93.5%,56.5%-99%),少量的 NK 细胞(CD3-D56+,4.9%,0.3%-9.8%)和极少量的B细胞(CD19+,0.3%,0-0.6%)。CD3+T细胞中CD8+T细胞和CD4+T细胞分别占 43.2%(5.5%-64%),和 37.4%(3.2%-57.1%)。CD8+T 细胞中,效应记忆 T细胞(CD45RO+CD62L-CCR7-)占 50.2%(3.9%-78%),中枢记忆 T 细胞(CD45RO+CD62L+CCR7+)占 13.50%(0.8%-21%),初始 T 细胞(CD45RA+CD62L+CCR7+)占 2.1%(0.5%-3.9%);CD4+T 细胞中,效应记忆 T 细胞占 46.7%(5.6%-63.3%),中枢记忆 T 细胞占 5.7%,(0-12.3%),初始 T 细胞占 3.9%(0-8.9%)。ELISpot实验显示,对于接受过1次TAA-CTL治疗患者中,动态检测患者外周血SFC(斑点形成细胞)变化,提示随着时间推移,SFC曲线逐渐升高,后逐渐回落,平均最高峰发生在输注细胞后2.3周,部分接受2-3次细胞治疗的患者,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持续缓解患者外周血检测的SFC数量较多,最多可达253/2*105个细胞,而原发病数月内复发,持续不缓解患者SFC数量低,曲线低平。结论:靶向多种肿瘤相关抗原(NY-ESO-1、MAGEA3、PRAME、Survivin和WT-1)的自体TAA-CTL治疗AML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并初步显示其临床疗效。TAA-CTL制备过程中可产生一系列细胞,流式检测结果以效应记忆T细胞为优势亚群,ELISpot实验结果提示斑点形成的数目多少与患者疗效密切相关。但其长期疗效、以及联合地西他滨等化疗是否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自体TAA-CTL的疗效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3.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红蕾,陈钰,于汀,李军民,沈志祥;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后的转型[J];江苏医药;2000年10期

2 王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J];白血病.淋巴瘤;2001年06期

3 温莉娟,孟昭彦,刘利明,侯美仙,陈丽燕;染色体t(8;21)伴急性髓系白血病六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年04期

4 徐升,李丽,朱子玲,张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年03期

5 上海市中美白血病合作课题组;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四例报告[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5年06期

6 夏云金,万楚成,郭仁慈;不同病期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J];微循环学杂志;2005年02期

7 李玉芹;戴琼;龚武清;杨晓秋;;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J];淮海医药;2007年04期

8 刘凯奇;秘营昌;李大鹏;白洁;井丽萍;卞寿庚;王建祥;;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继续医学教育;2007年04期

9 谢晓恬;;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15期

10 ;探寻白血病线索[J];世界科学;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达;葛志红;吴顺杰;梁冰;;白血康为主治疗难治性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12例临床分析[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范洵楠;邵晓雁;杨永公;陈兵;许景艳;孙雪梅;欧阳建;;预激疗法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华佳叶;庞缨;蔡晓东;叶絮;冯莹;;急性髓系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维持化疗[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王建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合理治疗[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杨文华;;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A];2009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顾龙君;帖利军;陈静;潘慈;董璐;陈静;叶辉;薛惠良;汤静燕;王耀平;邹佳音;;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晓燕;李军民;;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异常与疗效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陈赛娟;王月英;王兰;周光飚;梁洋;焦波;武传凤;陈竺;;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多步骤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金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进展[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金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进展[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王迎 王建祥;急性髓系白血病未解难题仍很多[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冯卫东;加找到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根源[N];科技日报;2014年

3 通讯员 章巍 记者 程守勤;汉黄芩苷或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N];健康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超;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异常[D];苏州大学;2015年

2 尹甲伟;BCL11A在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王凌波;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许华;SIRT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药耐药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余国攀;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与分层诊断体系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6 陈晓平;地塞米松抑制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7 王利军;Chidamide对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8 胡超;miR-550-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抑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高娜;急性髓系白血病Galectin-3表达及其意义[D];山东大学;2016年

10 余梦霞;miR-320c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世极;EVI1基因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郝其姗;1.t(1;9)(p22;q34)形成DEK/NUP214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急性髓系白血病IGF2BPs和Nek2的表达及预后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矫丽丽;IA方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副反应的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4 耿丽;MTT法体外药敏试验在优化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方案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朱颖超;FLT3-ITD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6 谢惠敏;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高表达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7 郑慧菲;DNA甲基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8 丁莎莎;FLT3-ITD突变数量、长度及水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9 马金凤;Tim-3在急性髓系白血病NK细胞上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5年

10 汪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M2亚型的疗效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65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565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0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