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在人群中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比较PG和G17在不同萎缩部位、萎缩程度及胃癌前病变各阶段(萎缩、肠化、瘤变)中的水平变化,评估PG和G17联合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在胃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作用,研究并探讨PG和G17在预测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1070例,以病理标准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n=646)例和萎缩性胃炎组(病例组,n=424),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感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PGI、PGII和G17浓度,比较两组间PGI、PGII、PGI/PGII比值(PGR)和G17水平变化,了解血清学指标在胃癌前病变中的变化,依据H.pylori感染情况,绘制敏感指标预测萎缩性胃炎的ROC曲线。结果1)男性PGI、PGR高于女性(P均0.001),女性G17高于男性(P=0.006);PGI、PGII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PGR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H.pylori阳性者PGI、PGII、G17水平均高于H.pylori阴性者,PGR低于H.pylori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病例组PGI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5),PG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5)。3)PGI在胃窦萎缩、胃体萎缩和全胃萎缩中均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均0.05),PGR在三组中均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PGI在重度萎缩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3),重度萎缩组PGR水平低于中度萎缩组和轻度萎缩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5)PGR在单纯萎缩组、萎缩伴肠化组、萎缩伴瘤变组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并呈进行性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PGII在萎缩伴肠化组、萎缩伴瘤变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05)。PGII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明显升高(P=0.012)。萎缩伴瘤变组G17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6)PGR为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敏感指标,以ROC曲线计算最佳临界值为8.8(灵敏度70.0%,特异度58.0%);对H.pyloyri阳性者,最佳临界值为7.7(灵敏度75.6%,特异度73.7%);对H.pylori阴性者,最佳临界值为9.5(灵敏度57.5%,特异度58.2%)。结论1)PG和G17与性别、年龄、H.pylori感染密切相关。2)PGII和G17在瘤变组明显升高,可能作为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筛查的指标。3)低PGR(可表现为PGI降低和/或PGII升高)在胃癌前病变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联合H.pylori检测,更能提高诊断效率。
【图文】:
不同H.pylori感染状态下PG和G17随年龄变化的分布

PGR诊断萎缩性胃炎的ROC曲线(2A为未分类H.pylori感染情况;2B为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星杰;刘亮;朱靖宇;;胃早癌患者内镜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变化和意义[J];医学与哲学(B);2017年02期
2 王霄腾;蔡利军;吕宾;;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6年09期
3 陈莫耶;徐倩;孙丽萍;孙明军;;血清胃泌素17水平与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年02期
4 廖专;孙涛;吴浩;杨帆;邹文斌;;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4月·长沙)[J];胃肠病学;2014年07期
5 杨莉;孙明军;徐倩;袁媛;王燕庆;李艳;;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在慢性胃窦部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14年07期
6 周亮;赵瑶;朱伟;沈月平;;胃癌前病变转归影响因素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8期
7 Xue-Yuan Cao;Zhi-Fang Jia;Mei-Shan Jin;Dong-Hui Cao;Fei Kong;Jian Suo;Jing Jiang;;Serum pepsinogen Ⅱ is a better diagnostic marker in gastric cancer[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年48期
8 赵倩;姜敏;;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与胃泌素-17的变化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年12期
9 刘文忠;谢勇;成虹;吕农华;胡伏莲;张万岱;周丽雅;陈烨;曾志荣;王崇文;萧树东;潘国宗;胡品津;;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年06期
10 付丽;雷旦生;;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J];肿瘤防治研究;2011年03期
,
本文编号:
2570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57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