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骨微环境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转移的研究
【图文】:
1 在成骨细胞分化培养基(ODM)中,前列腺癌细胞(PC3)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PC3 细胞在 O或 1640 中培养。A, B. 当 PC3 细胞在 1640 或 ODM 中培养后,通过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标志蛋白的表达水平。C. 用 ODM 或 1640 来培养肿瘤细胞 PC3 后发生的细胞形态学变化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 < 0.05, **P < 0.01, ***P < 0.001。ure 1 Prostate cancer cells (PC3) are occurred EMT in ODM. PC3 cells were cultured either in ODin 1640. A, B The expression of EMT markers in PC3 cells cultured with 1640 or ODM wasanalyzed and quantization using Western blotting assay. C The cell morphology of PC3 in 16and ODM medium. Quantification data are presented as mean ± SD. *P < 0.05, **P < 0.01***P < 0.001.. ODM 体外增强前列腺癌细胞 PC3 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已知肿瘤细胞在 ODM 中发生了 EMT 转化,为了探讨肿瘤细胞的迁侵袭能力是否也发生相应改变,我们采用细胞划痕和 transwell 侵袭实验证。从实验结果发现,与 RPMI-1640 常规培养组相比,用 ODM 培瘤细胞可以显著增强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如图 2 所示。
图 2 在体外成骨细胞分化培养基(ODM)增加 PC3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APC3 细胞在 1640 或 ODM中培养后,通过 transwell 测定 PC3 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在每个小室中,观察至少 10 个随机视野(×200 倍)。B 通过 GraphPad Prism 5 测定迁移和侵袭细胞数以及迁移率。C PC3 细胞在 1640或 ODM 中培养后,运用划痕实验测定其迁移能力。在机械性划伤后,在 0、8、16 和 24 小时分别拍摄 PC3 细胞的单层伤口,,每组 6 个独立的伤口部位测量其伤口宽度。每组至少拍摄 6 个不同位点伤口来计算伤口宽度、伤口愈合。D GraphPad Prism 5 测定其相对迁移率。实验结果来源于 3 个独立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P < 0.05, **P < 0.01, ***P < 0.001。Figure 2 ODM enhances the abilities of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in vitro. A Migration and invasionabilities of PC3 cells either in 1640 or in ODM were determined using transwell assay. On eachchamber, ten random microscopic fields (at 200×magnification) were observed. B Migration andinvasion cell number and migration rate were counted using GraphPad Prism 5. C Migratoryabilities of PC3 cells either in 1640 or ODM were determined using wound healing assay. Theinjured single layer of these tumor cells were taken photos at 0, 8, 16 and 24 h respectively, andthe width of the wound was measured in each group at 6 independent wound sites. The woundperiod was calculated. D Relatived migration rate was counted using GraphPad Prism 5. Themean ± SD values of data from three independent experiments are presented. *P < 0.05, **P <0.01, ***P < 0.001.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铁;郑研科;;关注校园微环境,营建良性教育空间[J];江苏教育;2016年63期
2 孙飞;;微环境下中学思政课教学相长理论探讨[J];江西教育;2017年03期
3 苏建斌;;研究发现酸性微环境与肿瘤细胞生存率相关[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7年08期
4 龙宝新;;论微环境参与卓越教师预备教育的途径与机制[J];教师教育论坛;2017年03期
5 潘丽;张自强;刘玉梅;石珂;杨文杰;;褪黑激素影响损伤微环境中干细胞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年11期
6 莫剑科;;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J];低碳世界;2016年12期
7 龙宝新;;论微环境与卓越教师的培育[J];教育学术月刊;2016年06期
8 朱义龙;;书法传承的微环境实践研究[J];教育;2017年35期
9 刘健;;微环境下大学英语PBL教学模式的困难以及对策[J];长江丛刊;2017年32期
10 赵东旭;磷块岩结核的显微结构和生成特点[J];地质科学;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峰;;细胞力学微环境工程[A];第二届全国生物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2 董家辰;束蓉;宋忠臣;;炎症微环境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A];第十次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3 李昱辉;黄国友;卢天健;徐峰;;磁驱动微凝胶体外模拟细胞三维力学微环境方法的建立[A];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4 贾原;张俊萍;;氧化还原微环境是调控抗原免疫原性重要因素之一[A];第十四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大会论文集[C];2015年
5 付泉泳;袁野;陈柯;吕小红;谢本建;;电力通信机房微环境智能监测研究[A];2016智能电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6 王方;;展柜微环境控制的应用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昱辉;黄国友;李墨筱;卢天健;徐峰;;细胞力学微环境工程[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8 徐志刚;刘晓英;焦学磊;;基于C8051F005的新型组培气体微环境调控系统的研制与试验[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金岩;;炎症微环境与干细胞功能异常[A];2017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10 黄桂春;陈龙邦;;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肿瘤血管和微环境的调节及其机制[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69241部队 陈辉;激活“微环境”的正能量[N];解放军报;2018年
2 刘海;“微环境”时刻影响儿童健康成长[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本报记者 吴红月;你了解健康微环境吗?[N];科技日报;2015年
4 小舒;搞科研的微环境十分重要[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杨海平;玻璃——构建展柜微环境的主角[N];中国文物报;2015年
6 唐晓景 渠红丽;最好的时代与最优的微环境[N];东营日报;2013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徐丽莉;微环境下健康雾里看花?[N];中国环境报;2015年
8 一知;打造文保微环境智能测控“保护神”[N];中国文物报;2015年
9 张晋平 张月玲;展柜微环境控制技术[N];中国文物报;2012年
10 记者 郭青;陕西成功研发文物微环境监测系统[N];陕西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凡;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微环境机制及临床预测指标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2 莫汝均;前列腺癌微环境一个新的潜在免疫治疗靶点: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阳性神经[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3 李昱辉;基于水凝胶的细胞力学微环境构建及在肌肉组织工程中的应用[D];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
4 范巨峰;再造尿道微环境研究及其临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5 周正难;基于电活性聚合物膜电学微环境的构建及其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6 黄姣;低氧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影响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7 魏华民;双参颗粒调控髓源性抑制细胞构筑肺转移前微环境的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
8 齐菲菲;microRNA参与肿瘤前转移微环境形成的分子机制[D];清华大学;2015年
9 严丽;干扰乳腺癌微环境基础上提高免疫治疗疗效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于伟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微环境中分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乐乐;人体—座椅接触面微环境温度场的研究与调控[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2 赵月;内皮微环境NOTCH信号通路促进人多能干细胞造血分化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3 王学琪;展柜微环境空气质量检测与净化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4 胡晓雪;微环境相关因子在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5 童海波;模拟骨微环境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转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6 郭梦竹;小鼠口腔癌原发灶细胞的培养及不同微环境对其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7 陈昀霏;鄂尔多斯盆地长7细粒沉积微环境研究[D];长江大学;2018年
8 陈琛;基于调节肿瘤气体微环境新型治疗技术的金属非氧化物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9 邱振康;酸性微环境下FOXO3调控自噬效应及其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10 程文哲;小鼠骨髓微环境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05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60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