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对乳腺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为代表的重要生物标记物被发现。这些生物标记物帮助临床医生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此外一些以此为靶点的治疗手段(例如内分泌治疗和抗HRE2靶向治疗)也逐渐问世,有效的延长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仍然有部分患者无法从现存的靶向治疗中获益,而且随着耐药性的产生,亟需寻找更为有效的乳腺癌治疗靶点。作为人体内蛋白质主要的降解途径,蛋白酶体途径异常可以通过增强癌蛋白稳定性或者促进抑癌蛋白的降解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探索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寻找新肿瘤治疗靶点正逐渐成为热点。组成型光形态建成蛋白9(constitutive photomorphogenesis 9,COP9)信号复合体(CSN)六号亚单位(CSN6)可以作为一个泛素化修饰的调节因子参与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等生物过程。E3泛素连接酶决定了蛋白酶体途径降解底物蛋白的特异性。机制研究发现CSN6可以广泛作用于各种类型的E3泛素连接酶,通过调节其活性影响肿瘤相关蛋白质的泛素修饰及降解,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CSN6在乳腺癌中发挥的作用还缺乏直接而系统的证据。本研究探讨CSN6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探讨CSN6对乳腺癌细胞生长,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构建CSN6在乳腺癌中信号调节网络,为明确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验证CSN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验证本院手术乳腺癌患者标本CSN6蛋白水平表达;2、Oncomine和Kaplan-Meier plotter公共数据平台验证数据库中包含的乳腺癌患者CSN6 m RNA水平表达。二、CSN6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1、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卡方检验分析CSN6蛋白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2、Oncomine公共数据平台验证CSN6 m RNA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3、Kaplan-Meier plotter公共数据平台验证CSN6 m RNA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三、使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敲减CSN6基因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T47D和MDA-MB-2311、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慢病毒转染效率;2、Western blot确定敲减效率。四、验证CSN6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转移的影响1、MTS实验观察CSN6对乳腺癌细胞MCF7,T47D和MDA-MB-231活力的影响;2、克隆形成实验观察CSN6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增殖的影响;3、Transwell实验检测CSN6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侵袭和转移的影响。五、乳腺癌中CSN6信号调节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1、乳腺癌GEO数据集GSE25066的下载,数据处理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2、使用GO分析和KEGG分析寻找CSN6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3、皮尔森相关系数计算CSN6与其他基因的相关性,筛选出共表达基因集,绘制共表达基因与CSN6的关系图。使用String数据库对共表达基因集进行分析,制作CSN6相关的共表达互作网络。结果1、CSN6与乳腺癌高危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CSN6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物大小(P=0.041),淋巴结转移(P=0.01)和肿瘤的TNM分期(P=0.002)呈现正相关关系。乳腺癌转移灶中CSN6 m 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原发灶(差异倍数值=2.154,差异显著性P值=0.022)。在分子亚型方面,HER2阳性型乳腺癌有CSN6蛋白高表达的趋势(85.7%),虽然结果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2、CSN6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CSN6 m RNA的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风险比=1.19,95%可信区间:1.07-1.33,log-rank P值=0.0015),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风险比=1.26,95%可信区间:1.02-1.54,log-rank P值=0.028)呈负相关。CSN6蛋白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log-rank P值=0.028)和总生存时间(log-rank P值=0.038)呈负相关,而且是影响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风险比=3.83,95%可信区间:1.14-12.79,P值=0.029)。进一步探索CSN6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预后的影响,CSN6 m RNA高表达在四种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中都与无复发生存时间呈负相关,但在Luminal B型(风险比=1.53,95%可信区间:1.25-1.88,log-rank P值=2.9e-05)和Basal like型(风险比=1.48,95%可信区间:1.15-1.91,log-rank P值=0.0023)的乳腺癌患者中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3、敲减CSN6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活力和增殖。MTS实验检测敲减CSN6前后不同时间点乳腺癌细胞MCF7,T47D和MDA-MB-231活力。结果显示,培养120小时后,MCF7/KD的细胞增殖率为209.22±9.76%,MCF7/NC-KD细胞增殖率为306.85±35.36%(P=0.014)。T47D/KD细胞增殖率为284.43±1.65%%,T47D/NC-KD细胞增殖率为356.59±14.22%(P=0.012)。MDA-MB-231/KD细胞增殖率为310.30±11.76%,MDA-MB-231/NC-KD细胞增殖率为348.52±19.25%(P=0.043)。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培养14天后,MCF7/KD的细胞集落数量为66.67±13.65个,MCF7/NC-KD细胞集落数量为115±15.72(P=0.016);MDA-MB-231/KD的细胞集落数量为141±40.04,MDA-MB-231/NC-KD细胞集落数量为374.67±28.31(P=0.001)。4、敲减CSN6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发现,孵育24小时后,未铺基质胶的Transwell实验组MDA-MB-231/KD的细胞迁移数量为26.89±4.33,MDA-MB-231/NC-KD的细胞迁移数量为49.44±6.30(P=0.007);铺基质胶的Transwell实验组MDA-MB-231/KD的细胞迁移数量为16.89±8.76,MDA-MB-231/NC-KD的细胞迁移数量为41.22±7.41(P=0.021)。5、乳腺癌中CSN6可能参与肿瘤免疫应答和细胞粘附的过程。GO分析生物过程富集结果中,与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positive regulation of immune system process)和细胞粘附(cell adhesion,extracellular structure organization)描述相关的生物过程多次出现。在KEGG通路富集分析中可以观察到与此类似的现象(Th1 and Th2 cell differentiation;Cell adhesion molecules,ECM-receptor interaction,Focal adhesion)。6、乳腺癌CSN6共表达基因的网络关系及蛋白调控互作关系网络的建立。我们发现CSN6基因与ILF2基因的共表达基因集有较高的重合率,而且二者的在多个Oncomine数据集中都存在正相关趋势。结论1、CSN6高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2、CSN6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不良生存相关,而且CSN6蛋白高表达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3、CSN6 m RNA高表达对Luminal B型和Basal like型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更为明显。4、敲减CSN6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T47D和MDA-MB-231的增殖活力。5、敲减CSN6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克隆形成能力。6、敲减CSN6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侵袭和迁移。7、CSN6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细胞粘附过程中,提示CSN6在乳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8、CSN6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免疫调节激活过程中,提示CSN6可能参与乳腺癌肿瘤免疫应答。9、某些肿瘤相关基因E2F1,HRAS,Caspase 9,WBSCR22作为节点,在乳腺癌CSN6共表达网络中发挥比较重要的调控作用。10、ILF2可能参与了CSN6促进乳腺癌发展的过程。
【图文】: 中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 实验结果3.1 CSN6 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3.1.1 CSN6 mRNA 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在Oncomine公共数据平台中输入筛选标准(P-VALUE<0.05,FOLDCHANGE>1.5,,GENE RANK TOP 10%)之后,CSN6在各个肿瘤中的表达状态如图1所示。
图2 Oncomine公共数据平台分析CSN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A. CSN6表达与N分期的关系(Weigelt乳腺数据集),B. CSN6表达与M分期的关系(Bittner乳腺数据集),C. CSN6在原发灶与转移灶的表达情况(Weigelt乳腺数据集)3.1.2 CSN6 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搜集到本院214例乳腺癌患者基本临床信息如表1所示。入组患者年龄25~88岁,中位年龄51岁。表1 免疫组化染色纳入患者的基本信息Number % Number %Age(year)mean(SD) 51.67 (10.74) ER statusmedian(range) 51 (25-88) Negative 72 33.6<50 101 47.2 Positive 132 61.7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杨贵义;李新新;;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纤维蛋白原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J];癌症进展;2018年12期
2 周阳;;改良乳腺癌手术与传统乳腺癌手术的临床比较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92期
3 董正娇;何文杰;冯林森;;乳腺癌患者减重干预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B);2018年02期
4 徐彬;李士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08期
5 艾香艳;何云;;28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心理问题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年15期
6 刘宇飞;刘丽双;邹春;;乳腺癌手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18期
7 张亚旭;;浅析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14期
8 罗春兰;李赫宇;;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主要压力与心理护理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年S1期
9 余秋燕;;全程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年S3期
10 韩冰;;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春伟;;荧光导航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A];2015年第七届江西乳腺疾病高层论坛会议资料汇编[C];2015年
2 侯慧灵;;乳腺癌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A];河南省第十次手术室护理学术会议暨围手术期安全护理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3 井玉琴;;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伦理操守[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5年
4 马咏萍;;乳腺癌手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A];2012年河南省现代手术室护理安全暨管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田培玲;蔡芳一;黄卫;董思远;王龙飞;;乳腺癌手术102例整体护理体会[A];2013年河南省患者手术安全规范化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石华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紧张焦虑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胡艳梅;;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聚焦解决模式的应用分析[A];《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12月研讨会综合刊[C];2015年
8 吴媛媛;;乳腺癌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10年
9 侯慧灵;;乳腺癌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0年
10 沈镇宙;柳光宇;;乳腺癌手术治疗进展[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鲍晓菁;乳腺癌创新靶向药获批上市 中国乳腺癌治疗进入双靶时代[N];经济参考报;2018年
2 记者 陈青 通讯员 王懿辉 陈力;推动乳腺癌“精准诊疗”实施[N];文汇报;2018年
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彭芸;“乳腺癌体质”并不可怕[N];中国妇女报;2017年
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胡婧伊 刘胜;乳腺癌术后患者潮热怎么办?[N];上海中医药报;2017年
5 本报记者 刘霞;可上九天观星 可入体内探病[N];科技日报;2017年
6 杨琴冬子;让生命和美丽同在[N];团结报;2017年
7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乳腺癌患者年轻化 警惕术后两次复发高峰期[N];中国青年报;2016年
8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曹忆蕾;“为了妈妈”[N];中国青年报;2016年
9 ;放疗疗效新证[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高振祥;乳腺癌治疗新趋势--保乳[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紫凝;CSN6对乳腺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相关调节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2 王齐敏;MMP-1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基因沉默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3 孙微波;DDX51基因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4 张丽红;疏肝补肾法干预乳腺癌类围绝经期综合症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王林伟;量子点多光谱成像结合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建立乳腺癌Ki67评估体系[D];武汉大学;2016年
6 钟华;红曲抗乳腺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范志民;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730例乳腺癌的结果[D];吉林大学;2004年
8 郑莉;HER2/neu在乳腺癌中过表达对p53的调控及其对肿瘤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机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徐宏;乳腺癌骨髓和哨兵淋巴结微转移的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10 苗瑞政;乳腺癌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金琳;炎症免疫相关指标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8年
2 沈国栋;TA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Ki-67、Her-2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8年
3 贺立娟;加味乳复方防治乳腺癌剂量密集型AC→T方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范玉娇;乳腺癌长期生存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湖北医药学院;2018年
5 王建国;HIPK-2在各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及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系的初步探讨[D];遵义医学院;2018年
6 胡琼;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治疗研究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7 彭友雄;对乳腺癌PIK3CA热点突变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8 王聪;仁术三黄方改善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与血粘状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莫张杨;隔姜灸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术侧上肢功能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10 王晓君;情志因素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
267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