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表达OTUD1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元方,麦灿荣,铁振军,冯子坛,陆星华,陆国钧,薛友华,潘国宗;胰液糖抗原19-9含量对胰腺癌的诊断意义[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2 王可;周南进;黄颖丽;曹俊;高菁;;槲皮素和藜蒿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初步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8期
3 姚毅;贾晓渊;钱其军;赵辅昆;;奥沙利铂对结肠癌细胞株的体外作用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4 耿礼文;赵韶春;梁桃;;舒林酸抑制结肠癌细胞株增殖诱导凋亡[J];重庆医学;2008年15期
5 何亮;康亚辉;黄厚今;王忠明;;穿心莲内酯对不同分化结肠癌细胞株体外增殖的影响[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唐一帆,马保金,辛国明,蔡端;他莫昔芬对结肠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J];上海医学;2004年07期
7 ;维生素D衍生物EB1089抑制结肠癌细胞株生长的裸鼠在体研究[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7年05期
8 燕敏,陈尔真,曹伟新,费旭峰,陈雪华;丁酸对结肠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年05期
9 唐华美,彭志海,于红,裘国强;Fas系统与药物诱导结肠癌细胞株凋亡的关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0年06期
10 徐益彩;梁嵘;林燕;刘志辉;李永强;;RBM8A在人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肖华平;;丙泊酚对结肠癌细胞株肺转移模型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2 朴成哲;;mTHBS2反义寡核苷酸对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株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3 杨菊红;孙立平;胡丽华;;转酮酶蛋白TKTL1在人类结肠癌细胞株(LoVo)生长增殖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4 詹宏杰;梁寒;孙慧;牛瑞芳;史玉荣;牛昀;郝希山;;热疗、化疗及放疗对E-cad,β-cat表达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俊萍;孙青山;贾原;;穿膜肽介导p53多肽抗原致敏的DC的体外抗瘤效应研究[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6 肖琳;刘明;吴宁;林秀坤;;麦角甾醇氧化产物靶向survivin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A];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唐一帆;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ER β)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2 刘涛;miR-19a下调THBS1促进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3 沈智勇;S100P在结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上游转录调控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武标;PKCα在Ⅶa-TF/PAR2促进SW620细胞增殖、迁移与生存中的作用探讨[D];江苏大学;2013年
5 张娟;Twist基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曹阳;CCR8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林才照;一种新型抗VEGF靶向制剂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聪;BRAF~(V600E)突变型结肠癌细胞株外泌体lncRNA的表达谱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2 张炎;Zn_3In_2S_6-CEA量子点探针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靶向标记及生物毒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3 唐楠;CIAPIN1基因在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4 潘洁;Klotho基因在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调控及对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丽丽;奥拉帕尼对ATM低表达结肠癌细胞株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6 赵辉;上皮细胞特异性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7 李明洋;缺氧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及HIF-1α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8 龙慧;TGF-β1对结肠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D];中南大学;2009年
9 刘覃;HSP90抑制剂17-DMAG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李林海;结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的临床基础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7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74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