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结肠癌靶标多肽抑制剂的优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14:56
   癌症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结肠癌是致死率比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靶向抗结肠癌的药物还很少,设计研发具有靶向性的抗结肠癌药物一直是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热点和研究难点。目前针对结肠癌的药物治疗主要是以静脉输注氟尿嘧啶类药物为主,但是这一类药物毒性比较大、不良反应比较严重,因此临床诊断上迫切需要治愈率高而且毒副作用比较少的抗结肠癌的临床药物。不仅如此,随着结肠癌发病机理的生物学认识越来越深入,发现新的针对结肠癌的治疗靶标来应对耐药性比较严重的病人,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提高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结肠癌的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相关研究表明,结肠腺瘤息肉易感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il,APC)是早期发现的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联的一个关键基因。APC基因失活被认为是大部分结肠癌发生的启动事件,一旦APC基因发生了突变,就会导致产生截短型的APC蛋白,产生的截短型APC蛋白就会持续性的激活其下游的Asef蛋白的GEF活性,从而激活CDC42和Rac1的GTP酶活性,进而对结肠癌细胞的异常迁移以及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APC和Asef的相互作用界面设计靶向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APC和Asef这两个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异常迁移和侵袭,将可能成为抑制结肠癌细胞恶性转移的一种全新方法。在本课题中,基于本实验室之前的相关研究,结合结构生物学,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药物化学等方法设计出了一系列APC/Asef相互作用抑制剂,在此基础上结合结构生物学和药物化学,进一步优化了一系列APC/Asef相互作用抑制剂,通过在多肽中导入分子内氢键的方法,诱导其构象发生变化,使多肽抑制剂的活性相比较前面报道的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我们后续优化的多肽抑制剂中,活性最好的多肽抑制剂MAI-400其IC_(50)为0.25μM,通过ITC、SPR和TFM等生物物理方法研究了MAI-400和APC结合的亲和力及其热力学等相关的机制,新的多肽抑制剂MAI-400的活性要比之前本实验室报道的APC/Asef抑制剂MAI-203的活性好一倍。这样可以为后续APC/Asef抑制剂的改造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另外,基于癌蛋白iASPP和抑癌蛋白p53的相互作用机制,摸索了iASPP(625-828)蛋白表达与纯化的相关条件,结合相关研究报道,初步建立了p53/iASPP抑制剂的筛选体系,为后续设计iASPP-p53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总之,本论文结合结构生物学、药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在多肽中引入分子内氢键的方法,设计优化了活性更好的APC-Asef相互作用抑制剂,为后续针对APC/Asef抑制剂的改造和优化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在iASPP-p53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的设计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学位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5.35
【部分图文】:

散发性,结肠癌,发病因素,途径


图 1.散发性结肠癌中的主要遗传途径[6]Figure 1. Genetic Pathways involved in Sporadic Colorectal ca的发病因素发病因素比较多,目前认为主要是分为三大主要因龄及遗传因素(图 2 所示)。

结肠癌,发病因素,散发性,遗传因素


图 1.散发性结肠癌中的主要遗传途径[6]igure 1. Genetic Pathways involved in Sporadic Colorectal 发病因素病因素比较多,目前认为主要是分为三大主要因及遗传因素(图 2 所示)。

功能图,蛋白结构,蛋白,功能


腺瘤息肉易感基因(AdenomatousPolyposisColi,APC)。APC 基因的突变失活被认为是大部分结肠癌发生的启动事件,APC 基因的缺失会使小鼠肠内产生良性发育不良的腺瘤。APCMin(Multiple Intestinal Neoplasia) 小鼠携带一个单突变的APC 等位基因,并且在出生 4-6 个月就会在小肠中长出 50-100 个良性的腺瘤。条件性的 APC 截断会产生瘤的相关表型,包括:增生,降低多向分化性,破坏组织结构和腺窝外小肠干细胞的膨出[20]。1.4.1 APC 蛋白结构与功能APC 蛋白分子量是 312 kDa,全长包含 2843 个氨基酸,在多种组织中都有所表达,APC 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21]。APC 蛋白包含有多个功能结构域,可分为三个主要的功能区段:N 端区域,中间区域和 C 端区域。APC 能够与许多其他的蛋白结合并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如 β-catenin、Axin、CtBP、Asef、IQGAP1、EB1 以及微管蛋白[22, 23](图 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钧;汪世龙;陈庆榆;何娇娟;;多肽作为HIV-1与胞膜融合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08年05期

2 钱金星;张健;;APC/Asef多肽抑制剂结构的优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年10期

3 阮聪;钟杰;杨秀岩;张健;;APC/Asef多肽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07期

4 曹颖男;;TNF-α多肽抑制剂的合成及初步活性筛选[J];中国卫生产业;2017年19期

5 汪燕芳;张端峰;邵晓霞;;弗林蛋白酶(furin)多肽抑制剂的合成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8年01期

6 邱郑;胡加亮;吴海春;吴宏坚;;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肿瘤坏死因子释放酶选择性多肽抑制剂HQ1~HQ4对内毒素休克的保护作用的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12年06期

7 马春喜;宋可可;胡娇;刘秀梵;;多肽在流感病毒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家禽;2018年24期

8 史钧;何娇娟;汪世龙;孙晓宇;陈庆榆;;高效抗HIV-1膜融合多肽C22的光谱学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8期

9 曾季平,王立祥,胡晓燕,于清水,秦文,崔行;氯化钴对PC12细胞的凋亡作用[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10 李丽;刘夫锋;;淀粉样β蛋白质构象转换及其抑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生物加工过程;201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帅;几种蛋白质分子功能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朱赟;新型HIV-1多肽抑制剂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熊能;多肽抑制剂的设计及其功能化的纳米粒子对淀粉样β蛋白聚集的抑制作用[D];天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朱银昌;多肽抑制剂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用于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4和CD44[D];西北大学;2019年

2 杨永帅;尿激酶多肽抑制剂的开发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3 钱金星;结肠癌靶标多肽抑制剂的优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4 施唯;靶向Arl13b与Smo相互作用多肽抑制剂的发现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5 尤一雯;多靶点多肽—阿霉素复合物的制备及其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6 来瑞颖;柔性多肽片段—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全局对接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林鸿佳;具有α-糖苷酶抑制作用的啤酒糟多肽的分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赵娟;H102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纤维形成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9 李玲玲;肽类化合物对H_(37)Ra抑制的优化筛选[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70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870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e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