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关于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7 08:51
   研究背景与目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是乳腺癌中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它的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局部复发转移率高,预后较差。纯型的IMPC极为罕见,大多数同时合并有其他类型的乳腺癌,即混合型IMPC,其中最常见的合并成分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目前普遍认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较高的淋巴管侵犯率和淋巴结转移率,是一种临床预后较差的侵袭性肿瘤,但因为发病率较低,相关研究尚少,所以它的生物学特点至今仍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n=43)进行分析,收集其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统计及分析。结果共有43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纳入本研究,均为女性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5年。其中纯型IMPC共7例,占16.3%,混合型IMPC共36例,占83.7%。43例患者中有2例首次就诊时已发现远处转移,12例病例在随访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因疾病死亡病例8例。其中ER阳性病例共33例(76.7%),ER阴性有10例(23.3%)。PR阳性有26例(60.5%),阴性有17例(39.5%)。HER2阳性15例(34.9%),HER2阴性28例(65.1%)。Ki67≥14%有26例(60.5%),Ki6714%有17例(39.5%)。分子分型中Luminal A型有14例(32.6%),Luminal B型20例(46.5%),HER2过表达型7例(16.3%),三阴型2例(4.6%)。临床分期TNM I期有3例(6.9%),TNM II期有23例(53.5%),TNM III期有15例(34.9%),TNM IV期有2例(4.7%)。43例病例中,共有35例出现腋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81.4%,其中淋巴结转移癌1-3个的患者有21例,4个及以上淋巴结转移癌的患者有14例。IMPC组内分析得出,ER阳性、PR阳性、Her2阴性的患者的OS及DFS均高于ER阴性、PR阴性、Her2阳性的患者。Luminal A型的患者OS及DFS均高于HER2过表达型患者。Luminal B型的患者OS及DFS均高于HER2过表达型患者。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是影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中以混合型IMPC常见,但纯型或混合型与IMPC的预后之间无明确相关。2、IMPC患者在ER、PR、HER2的表达情况以及不同的分子分型中,它们的OS及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TNM分期,患者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发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部位、手术方式等与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无关。3、IMP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具有较强的嗜淋巴性。4、TNM分期是影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子(P=0.047)。我们认为分期越早,患者的预后越好。
【学位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7.9
【部分图文】:

患者


IMPC患者ER表达情况的总生存率比较

患者


IMPC患者ER表达情况的无病生存期比较

患者


IMPC患者PR表达情况的总生存率比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江泽飞;邵志敏;徐兵河;;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J];中华医学杂志;2016年14期

2 陈宏亮;丁昂;王富文;宋晖;孙建;殷初阳;;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29例临床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年01期

3 翟震;郝晓甍;田秀芳;尼杰;只向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对照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年12期

4 付丽,松山郁生,付笑影,刘彤华,土屋真一;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形态改变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2873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873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b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