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R5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促进肝脏肿瘤的干性
发布时间:2020-12-10 04:09
[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肿瘤在全世界发病率的提高,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也逐渐加深。2011年,著名的Weinberg教授提出肿瘤具有十大特征,分别是:自给自足生长信号、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抵抗细胞死亡、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持续的血管生成、组织浸润和转移、避免免疫摧毁、促进肿瘤的炎症、细胞能量异常和基因组不稳定与突变。利用这些特征,研究者们去寻找相应肿瘤的癌细胞,并靶向这群具有相应特征的细胞,有助于肿瘤的治疗。我国是肝病大国,因此肝癌发病率在我国居高不下。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根据细胞分型可将原发性肝癌分为肝细胞型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胆管细胞型肝癌(cholangiocarcinoma, CC)及混合型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and cholangiocarcinoma, HCC-CC),大约75%的原发性肝癌属于HCC。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组织中具有很强增殖能力、表现部分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亚群,对肿瘤放化疗抗性的产生和肿瘤的复发起关键作用。近年来,在肝癌组织中同样发现类似细胞,并称之肝癌干细胞(Liver Ca...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试剂和仪器
一、实验所用化学和生物试剂
二、主要溶液的配制
三、动物实验
四、主要仪器和设备
实验方法
一、细胞培养
二、冰冻组织切片并组织免疫荧光法
三、质粒构建及抽提
四、Western Blot实验
五、实时定量Real-time PCR
六、从肝癌组织中制备单细胞悬液
七、细胞感染慢病毒
八、流式细胞检测细胞表面标记
九、MACS
十、细胞迁移实验
十一、细胞侵袭实验
十二、AAF/PH(2-乙酰氨基芴灌喂+2/3肝切除)模型制作
十三、皮下荷瘤实验
十四、免疫组织化学
十五、核浆分离实验
十六、成球实验
十七、引物设计
十八、数据统计
实验结果
一、LGR5在肝前体细胞中高表达并促进肝癌的发生
二、LGR5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差异性
三、LGR5阳性的肝癌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
四、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LGR5可增强肝癌细胞的干细胞特性
五、在肝癌细胞中干扰LGR5可显著减弱肝癌细胞成瘤性
六、LGR5通过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促进肝癌发展
七、LGR5与肝癌的预后呈正相关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02—201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原发性肝癌发病及生存情况[J]. 韩雪,黄辰曦,张宏伟,乔鹏,谢梦,张蓉,曹广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02)
[2]非小细胞肺癌组织Bmi-1与C-myc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J]. 项锋钢,党受琴,冉雯雯,李宏.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2908059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试剂和仪器
一、实验所用化学和生物试剂
二、主要溶液的配制
三、动物实验
四、主要仪器和设备
实验方法
一、细胞培养
二、冰冻组织切片并组织免疫荧光法
三、质粒构建及抽提
四、Western Blot实验
五、实时定量Real-time PCR
六、从肝癌组织中制备单细胞悬液
七、细胞感染慢病毒
八、流式细胞检测细胞表面标记
九、MACS
十、细胞迁移实验
十一、细胞侵袭实验
十二、AAF/PH(2-乙酰氨基芴灌喂+2/3肝切除)模型制作
十三、皮下荷瘤实验
十四、免疫组织化学
十五、核浆分离实验
十六、成球实验
十七、引物设计
十八、数据统计
实验结果
一、LGR5在肝前体细胞中高表达并促进肝癌的发生
二、LGR5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差异性
三、LGR5阳性的肝癌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
四、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LGR5可增强肝癌细胞的干细胞特性
五、在肝癌细胞中干扰LGR5可显著减弱肝癌细胞成瘤性
六、LGR5通过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促进肝癌发展
七、LGR5与肝癌的预后呈正相关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02—201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原发性肝癌发病及生存情况[J]. 韩雪,黄辰曦,张宏伟,乔鹏,谢梦,张蓉,曹广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02)
[2]非小细胞肺癌组织Bmi-1与C-myc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J]. 项锋钢,党受琴,冉雯雯,李宏.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2908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908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