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羧酸酯酶2的近红外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在评估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23 11:55
双光子激发荧光成像是通过将荧光团的激发和发射限制在显微镜的焦平面上,通过从较厚的散射样本的深处提供较薄的光学部分。与单光子共聚焦显微镜相比,双光子激发显微镜在空间限制方面具有很多优势。首先,它会增加激发光的穿透深度;第二,由于其不会产生离焦荧光,因此在显微镜的检测路径上不需要针孔,所以会改善荧光收集效率。最重要的是,双光子激发能够有效的降低整体光损伤和光漂白,以至于在长期成像过程中延长了生物标本的生存能力。在此,我们构建了具有双光子荧光性质的探针用于检测活细胞,组织和活体中的羧酸酯酶2。羧酸酯酶2(CES2)作为水解含酯,酰胺,氨基甲酸酯和硫酯的物质的必需酶之一,在细胞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建立了一个近红外双光子荧光探针,以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检测内源性CES2。与CES2反应后,探针DCMCES2释放出荧光团DCM,同时提供以685 nm为中心的特征荧光峰。实验结果表明,探针DCM-CES2具有125 nm的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和低达0.087μg/mL的检测限(LOD),而且探针DCM-CES2在10分钟内对CES2有一个快速而特异性的响应。经过细胞毒性测试(CCK-8),...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CES1的结构5
CES2的结构
第1章绪论4害。科学家们广泛地将其用于研究解剖学、内部器官和淋巴管系统等的疾病检测,与此同时临床医生也利用近红外特征定位肿瘤和手术导航24,26-29。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研究NIR发光团,而最普通的有机NIR荧光团是聚次甲基(图1.3)。而在这类物质中富有苯并噻唑、吲哚基、苯并恶唑和2-喹啉或4-喹啉的七甲胺菁和五甲胺类化合物是表现出良好的NIR性质25,30,31。图1.3有机花青NIR荧光染料的一般化学结构。1.4荧光探针设计策略与机理开发用于生物检测荧光探针遇到的普遍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智能检测反应(实现在生理相关条件下选择性检测目标分析物),快速反应动力学(达到实时监控生物过程的目的),信号增强(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低检测限),以及从对环境敏感的荧光信号中获取可靠的数据32。重要的是,荧光染料应具有低细胞毒性、优异的细胞渗透性(能迅速的进入细胞)和细胞器靶向性(用于研究亚细胞器)。此外,在体内和深层组织成像的过程中,探针需要在具有更长发射波长的生物光学窗口中运行33。所以在设计荧光探针时,应该选择激发和发射波长较长的荧光团,才能实现无损伤组织穿透。小分子荧光探针设计合成的常用策略大致分为非靶向荧光探针和靶向荧光探针。靶向的探针能够实现定位检测,它是将荧光染料连接到特定的分子靶向配体上,这对于肿瘤的诊断十分有用,因为癌变细胞表面一般都会过度表达某种受体。它可进一步分为活性探针或待激活探针。在临床上利用非靶向的NIR探针-吲哚菁绿,来判断病人体内血流和清除率的情况34,也可以对完整的小动物(如小鼠)肿瘤进行体内成像35。此外人们还可以将量子点作非靶向探针,用于成年大鼠的血管成像的造影剂36,37。那么在利用荧光探针或荧光信号进行检测时,怎样发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Human carboxylesterases:a comprehensive review[J]. Dandan Wang,Liwei Zou,Qiang Jin,Jie Hou,Guangbo Ge,Ling Ya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18(05)
本文编号:3453142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CES1的结构5
CES2的结构
第1章绪论4害。科学家们广泛地将其用于研究解剖学、内部器官和淋巴管系统等的疾病检测,与此同时临床医生也利用近红外特征定位肿瘤和手术导航24,26-29。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研究NIR发光团,而最普通的有机NIR荧光团是聚次甲基(图1.3)。而在这类物质中富有苯并噻唑、吲哚基、苯并恶唑和2-喹啉或4-喹啉的七甲胺菁和五甲胺类化合物是表现出良好的NIR性质25,30,31。图1.3有机花青NIR荧光染料的一般化学结构。1.4荧光探针设计策略与机理开发用于生物检测荧光探针遇到的普遍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智能检测反应(实现在生理相关条件下选择性检测目标分析物),快速反应动力学(达到实时监控生物过程的目的),信号增强(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低检测限),以及从对环境敏感的荧光信号中获取可靠的数据32。重要的是,荧光染料应具有低细胞毒性、优异的细胞渗透性(能迅速的进入细胞)和细胞器靶向性(用于研究亚细胞器)。此外,在体内和深层组织成像的过程中,探针需要在具有更长发射波长的生物光学窗口中运行33。所以在设计荧光探针时,应该选择激发和发射波长较长的荧光团,才能实现无损伤组织穿透。小分子荧光探针设计合成的常用策略大致分为非靶向荧光探针和靶向荧光探针。靶向的探针能够实现定位检测,它是将荧光染料连接到特定的分子靶向配体上,这对于肿瘤的诊断十分有用,因为癌变细胞表面一般都会过度表达某种受体。它可进一步分为活性探针或待激活探针。在临床上利用非靶向的NIR探针-吲哚菁绿,来判断病人体内血流和清除率的情况34,也可以对完整的小动物(如小鼠)肿瘤进行体内成像35。此外人们还可以将量子点作非靶向探针,用于成年大鼠的血管成像的造影剂36,37。那么在利用荧光探针或荧光信号进行检测时,怎样发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Human carboxylesterases:a comprehensive review[J]. Dandan Wang,Liwei Zou,Qiang Jin,Jie Hou,Guangbo Ge,Ling Ya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18(05)
本文编号:3453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345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