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ANT2在家族性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

发布时间:2023-03-20 00:35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也均位居前列,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威胁的同时也消耗了极大的卫生资源,为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国是胃癌高发区,据统计,胃癌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占世界总数的40%左右。近年来,胃癌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前有所下降,但早发性胃癌和家族性胃癌(Familial Gastric Cancer,FGC)的发病率仍逐年攀升。大部分胃癌为散发病例,约10%表现为家族聚集性,家族性胃癌具有发病年龄早、预后差、肿瘤分化差等特点,目前仍缺乏特异和灵敏的诊断方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发展迅速,越来越多学者认为在家族性胃癌的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探索家族性胃癌的发病因素,并研究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受制于家族性胃癌家系寻找困难等因素,我国对家族性胃癌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除E-钙粘素蛋白(CDH1)外,缺乏其他易感基因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前期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符合诊断标准的16个家族性胃癌家系,进行高通量全外显子测序后,在其中6个家系发现了位于X染色体的腺嘌呤核苷酸转运体2(adenine nu...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胃癌的流行病学分析
    1.2 胃癌病因及发病机制
        1.2.1 环境因素
        1.2.2 饮食因素
        1.2.3 幽门螺杆菌感染
        1.2.4 慢性胃病病史
        1.2.5 遗传因素
    1.3 胃癌的病理分型
    1.4 胃癌的分期
    1.5 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1.6 家族性胃癌概述
    1.7 胃癌易感基因研究现状
        1.7.1 CDH1基因
        1.7.2 P53基因
        1.7.3 其他基因
    1.8 我国家族性胃癌研究现状
    1.9 ANT2基因简介
    1.10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家族性胃癌家系来源
        2.1.2 细胞系来源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试剂
        2.1.5 胃癌组织及组织芯片来源
    2.2 实验方法
        2.2.1 敲减及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质粒DNA的转化
        2.2.2 质粒提取(小提中量)
        2.2.3 DNA样品琼脂糖凝胶电泳
        2.2.4 DNA片段回收
        2.2.5 PCR扩增目的cDNA序列
        2.2.6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2.2.7 Trizol法提取RNA
        2.2.8 RNA的反转录
        2.2.9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10 蛋白提取实验
        2.2.11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2.2.12 细胞培养及转染
        2.2.13 Transwell实验
        2.2.14 细胞划痕实验
        2.2.15 细胞平板克隆实验
        2.2.16 细胞增殖实验
        2.2.17 免疫组化实验
        2.2.18 裸鼠皮下移植瘤注射
        2.2.19 数据库分析与ANT2相关的信号通路与蛋白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对所收集的家族性胃癌家系样品进行外显子高通置测序及分析
    3.2 胃癌组织中ANT2的表达情况
    3.3 ANT2稳定敲减胃癌细胞株及过表达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
    3.4 敲减及过表达ANT2对胃癌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3.5 敲减及过表达ANT2对胃癌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
    3.6 敲减及过表达ANT2对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
    3.7 ANT2在组织水平的表达情况
    3.8 ANT2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性
    3.9 敲减ANT2对胃癌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
    3.10 GSEA分析ANT2与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相关性
    3.11数据库分析与ANT2共作用的基因
第四章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66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3766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5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