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谷氨酸接枝甲氧基聚乙二醇顺铂胶束联合吉西他滨抗淋巴瘤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5 05:38
背景及目的:淋巴瘤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增长最为迅速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年发病率以4%速度递增,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化疗是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由于传统化疗药物无靶向性,毒副作用大,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顺铂(Cisplatin,CDDP)是常见的抗肿瘤药物,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因其自身显著的剂量限制性毒性,目前,顺铂仍作为淋巴瘤的二线用药。因此,对于淋巴瘤患者来说,通过纳米技术优化传统化疗药物顺铂的传输体系,进一步降低细胞毒性,提高抗癌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利用高分子纳米材料(PLG-g-m PEG)作为载体,络合顺铂,构建纳米化顺铂胶束制剂(L-CDDP),同时构建淋巴瘤动物模型,并在体内外水平探讨纳米化顺铂胶束制剂联合吉西他滨抗淋巴瘤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降低顺铂的细胞毒性、增加抗癌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制备L-CDDP,并评价L-CDDP的相关表征,包括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及释放数据。其次,在细胞水平应用CCK-8法检测了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CDDP、L-CDDP作用于淋巴瘤BJAB及Raji...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淋巴瘤概述
1.2 淋巴瘤的病因
1.2.1 感染
1.2.2 种族
1.2.3 性别
1.2.4 遗传因素
1.2.5 生活方式
1.2.6 免疫系统异常
1.2.7 职业暴露
1.3 淋巴瘤的发病机制
1.3.1 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
1.3.2 PI3k-AKT1-m TOR信号通路
1.3.3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1.3.4 NF-κB信号通路
1.3.5 Notch信号通路
1.3.6 DNA修复通路
1.3.7 凋亡信号通路
1.3.8 其他
1.4 淋巴瘤的治疗
1.4.1 化疗
1.4.2 放疗
1.4.3 手术
1.4.4 造血干细胞移植
1.4.5 单克隆抗体
1.4.6 其他
1.4.7 顺铂与淋巴瘤
1.4.8 吉西他滨与淋巴瘤
1.5 纳米技术与肿瘤
1.5.1 纳米技术概况
1.5.2 被动靶向
1.5.3 主动靶向
1.5.4 药物特定释放
1.5.5 纳米药物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1.6 立题依据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药品
2.1.2 淋巴瘤细胞系
2.1.3 试剂
2.2 主要设备
2.3 实验动物
2.4 实验方法
2.4.1 CDDP/PLG-g-m PEG(简称L-CDDP)的制备
2.4.2 L-CDDP粒径检测
2.4.3 L-CDDP的释放
2.4.4 细胞培养
2.4.5 CCK-8 法细胞增殖检测
2.4.6 Annexin V-FITC/PI法细胞凋亡检测
2.4.7 细胞周期检测
2.4.8 Western blot
2.4.9 超纯RNA提取
2.5 昆明鼠最大耐受剂量(MTD)
2.6 体内抑瘤实验
2.7 统计学分析
2.8 主要技术路线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L-CDDP的表征检测
3.1.1 L-CDDP的载药量与包封率
3.1.2 L-CDDP的粒径分布
3.1.3 L-CDDP在p H=7.4 和p H=5.5 条件下的药物释放
3.1.4 讨论
3.1.5 小结
3.2 不同处理方案组对BJAB及Raji细胞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方案组对BJAB及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方案组对BJAB及Raji细胞凋亡的影响
3.2.3 GEM对BJAB及Raji细胞周期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方案组BCL2, BID, P53, CASPASE 3 及PARP基因转录水平
3.2.5 不同处理方案组Bcl2, Bid, P53, Caspase 3(c)及PARP(c)蛋白的表达
3.2.6 讨论
3.2.7 小结
3.3 不同处理方案组在MTD剂量下的治疗毒性及抑瘤效果
3.3.1 不同处理方案组的MTD剂量
3.3.2 不同处理方案组在MTD剂量下的治疗相关毒性
3.3.3 不同处理方案组在MTD剂量下的抑瘤效果
3.3.4 讨论
3.3.5 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31791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淋巴瘤概述
1.2 淋巴瘤的病因
1.2.1 感染
1.2.2 种族
1.2.3 性别
1.2.4 遗传因素
1.2.5 生活方式
1.2.6 免疫系统异常
1.2.7 职业暴露
1.3 淋巴瘤的发病机制
1.3.1 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
1.3.2 PI3k-AKT1-m TOR信号通路
1.3.3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1.3.4 NF-κB信号通路
1.3.5 Notch信号通路
1.3.6 DNA修复通路
1.3.7 凋亡信号通路
1.3.8 其他
1.4 淋巴瘤的治疗
1.4.1 化疗
1.4.2 放疗
1.4.3 手术
1.4.4 造血干细胞移植
1.4.5 单克隆抗体
1.4.6 其他
1.4.7 顺铂与淋巴瘤
1.4.8 吉西他滨与淋巴瘤
1.5 纳米技术与肿瘤
1.5.1 纳米技术概况
1.5.2 被动靶向
1.5.3 主动靶向
1.5.4 药物特定释放
1.5.5 纳米药物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1.6 立题依据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药品
2.1.2 淋巴瘤细胞系
2.1.3 试剂
2.2 主要设备
2.3 实验动物
2.4 实验方法
2.4.1 CDDP/PLG-g-m PEG(简称L-CDDP)的制备
2.4.2 L-CDDP粒径检测
2.4.3 L-CDDP的释放
2.4.4 细胞培养
2.4.5 CCK-8 法细胞增殖检测
2.4.6 Annexin V-FITC/PI法细胞凋亡检测
2.4.7 细胞周期检测
2.4.8 Western blot
2.4.9 超纯RNA提取
2.5 昆明鼠最大耐受剂量(MTD)
2.6 体内抑瘤实验
2.7 统计学分析
2.8 主要技术路线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L-CDDP的表征检测
3.1.1 L-CDDP的载药量与包封率
3.1.2 L-CDDP的粒径分布
3.1.3 L-CDDP在p H=7.4 和p H=5.5 条件下的药物释放
3.1.4 讨论
3.1.5 小结
3.2 不同处理方案组对BJAB及Raji细胞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方案组对BJAB及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方案组对BJAB及Raji细胞凋亡的影响
3.2.3 GEM对BJAB及Raji细胞周期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方案组BCL2, BID, P53, CASPASE 3 及PARP基因转录水平
3.2.5 不同处理方案组Bcl2, Bid, P53, Caspase 3(c)及PARP(c)蛋白的表达
3.2.6 讨论
3.2.7 小结
3.3 不同处理方案组在MTD剂量下的治疗毒性及抑瘤效果
3.3.1 不同处理方案组的MTD剂量
3.3.2 不同处理方案组在MTD剂量下的治疗相关毒性
3.3.3 不同处理方案组在MTD剂量下的抑瘤效果
3.3.4 讨论
3.3.5 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31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383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