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周期ED方案和8周期EC-D方案在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6周期ED方案和8周期EC-D方案在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6周期ED方案和8周期EC-D方案的在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中的完成情况、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为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后接受ED(表柔比星/多西他赛70/75 mg/m2,每3周重复,共6周期)和EC-D(表柔比星/环磷酰胺70/600 mg/m2 24周期序贯单药多西他赛75mg/m24周期,每3周重复,共8周期)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电话问卷随访,了解患者的辅助化疗方案的完成情况及后续其他治疗情况(包括放疗、内分泌或其他治疗),化疗相关副作用及复发、转移、生存情况。同时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比较两种化疗方案的完成情况、疗效、副反应情况。结果:共37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接受ED方案化疗的患者250例,接受EC-D方案化疗的患者124例,中位随访时间38.6个月(13个月至6年)。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可比。化疗完成情况方面,接受ED化疗的患者中有25名患者未完成化疗,接受EC-D方案的患者中有7名患者未完成化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vs 94.4%,P=0.174)。疗效方面:ED组与EC-D组的患者的OS和DFS均无显著性差异(log-rank PDFS=0.919, log-rank POS=0.069)。副反应方面:骨髓抑制情况,ED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EC-D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ED 81.2% vs EC-D 78.9%,P=0.660)。ED组有76.9%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应用过G-CSF, EC-D组患者中G-CSF使用率为75.2%,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50)。胃肠道反应,EC-D组发生严重胃肠道反应的患者较多(ED vs EC-D 29.2% vs42.0%,P=0.058)。月经改变的发生情况:应用两种化疗方案的患者出现CIA的比率无统计学差别(ED vs EC-D 59.5% vs 63.1%,P-0.755)。结论:ED方案和EC-D化疗方案的完成情况和毒副反应相似。两种化疗方案的短期疗效没有明显差别,长期疗效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更多病人得出。
【关键词】:乳腺癌 辅助化疗 多西他赛 表柔比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3
- 资料与方法13-16
- 1. 研究对象13-14
- 2. 方法14
- 3. 相关定义14-15
- 4. 数据统计及分析15-16
- 结果16-30
- 1. 一般资料16-19
- 2. 治疗完成情况19-20
- 3. 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0-26
- 4. 化疗相关毒性反应26-30
- 讨论30-33
- 结论33-34
- 综述:蒽环类、紫杉醇类合用方案在乳腺癌辅助化疗中应用34-48
- 1. 辅助治疗的选择依据34-35
- 2. 蒽环类和紫杉醇类的常用药物及比较35-36
- 3. 影响化疗的用药相关副作用36-43
- 4. 化疗药物耐药43-48
- 参考文献48-57
- 致谢57-58
- 附件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啸原;用“印度阅兵”形容乳腺癌合适吗?[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2 张嘉庆,王殊,乔新民;乳腺癌的现状和远景[J];中华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3 张维彬,汪波,石灵春;中医药在现代乳腺癌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年01期
4 薛志勇;食物与乳腺癌[J];山东食品科技;2002年04期
5 王旬果,王建军,郑国华;乳腺癌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2年33期
6 陆尚闻;;男人也患乳腺癌[J];环境;2003年12期
7 ;新技术清晰拍摄早期乳腺癌细胞[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4期
8 田富国;郭向阳;张华一;;乳腺癌诊治研究新进展[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年S1期
9 马涛,谷俊朝;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年01期
10 郭庆良,谷俊朝;乳腺癌和瘦素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永利;;抗乳腺癌免疫治疗融合蛋白[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郭红飞;;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策略[A];江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庞朋沙;伍会健;;乳腺癌治疗靶标的研究进展[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陆劲松;邵志敏;吴炅;韩企夏;沈镇宙;;新型维甲酸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及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刘爱国;胡冰;;乳腺癌临床治疗进展[A];安徽省抗癌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乳腺癌、肺癌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安徽省肿瘤防治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张嘉庆;王殊;乔新民;;乳腺癌的现状和远景[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刘清俊;;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新进展[A];山西省抗癌协会第六届肿瘤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邵志敏;;21世纪乳腺癌治疗的展望[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9 陈松旺;张明;;乳腺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A];西部地区肿瘤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白霞;傅建新;丁凯阳;王兆钺;阮长耿;;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血检有望揭示乳腺癌治疗效果[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记者 郑晓春;乳腺癌细胞扩散基因被找到[N];科技日报;2007年
3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肿瘤中心主任 宋三泰;乳腺癌有了新疗法[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王艳红;抑制DNA修补可消灭乳腺癌细胞[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詹建;乳腺癌饮食 两个时期不一样[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辛君;乳腺癌扩散基因“浮出水面”[N];大众卫生报;2009年
7 记者 毛黎;美发现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N];科技日报;2010年
8 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王丽霞;乳腺癌治疗将有新途径[N];光明日报;2011年
9 王乐 沈基飞;我科学家发现导致乳腺癌耐药的新标志物[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刘霞;一种天然分子能阻止乳腺癌恶化[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红燕;疾病状态下CYP4Z1和4A的生物学行为及其药物干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李凯;ID(inhibitor of DNA binding)家族蛋白调控乳腺细胞的分化并影响乳腺癌的预后[D];复旦大学;2014年
3 江一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基因变异检测及其功能论证[D];复旦大学;2014年
4 马邵;酪氨酸去磷酸化增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乳腺癌治疗中靶向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姚若斯;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7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表皮—间质转换及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侯培锋;α-酮戊二酸二甲酯(DM-2KG)上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发高致瘤性干细胞样乳腺癌细胞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7 李丽丽;分泌蛋白SHON调控乳腺癌细胞EMT的分子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丽艳;PI3K抑制剂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乳腺癌协同杀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朴俊杰;乳腺癌差异基因筛选及PAIP1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10 余科达;功能性论证雌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易感性的关联[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文英;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临床与病理特点[D];郑州大学;2011年
2 贾晓菲;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癌病理及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靳文;乳腺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吴坤琳;TLR4/MyD88信号通路对乳腺癌侵袭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葛广哲;树,
本文编号:845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845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