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干细胞标记物的探索及三氧化二砷对胃癌细胞生长抑制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胃癌干细胞标记物的探索及三氧化二砷对胃癌细胞生长抑制的研究
【摘要】: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治疗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切除后,仍有部分病人的肿瘤会发生复发和转移。研究认为导致肿瘤再次发生的是肿瘤干细胞。而表面特异性标记物可以鉴定肿瘤干细胞,并通过研究其生物学和病理学特性确定它们在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本实验首先通过干细胞标记物在胃癌细胞中表达的筛查,然后采用间接荧光抗体双重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D133和CD14的蛋白表达,鉴定胃癌干细胞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从人胃癌新鲜组织块内,获得稳定生长的胃癌原代细胞后,通过Q-PCR方法,检测CD133和CD14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将三氧化二砷作用于胃癌细胞系NCI-N87,对细胞进行观察,并通过MTT法和TUNEL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实验证明,CD14在胃癌细胞中呈阳性反应。CD133+/CD14+可做为胃癌鉴定的标记物,也可作为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实验也揭示,CD133和CD14的基因在胃癌组织内的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通过三氧化二砷诱导其细胞凋亡,对胃癌细胞系NCI-N87的细胞增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实验的结果为胃癌干细胞增加了新的标记物,为胃癌的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也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胃癌干细胞 CD14 免疫荧光 三氧化二砷
【学位授予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符号说明9-10
- 前言10-12
- 第1章 绪论12-22
- 1.1 干细胞概念及分类12
- 1.1.1 概念12
- 1.1.2 干细胞的分类12
- 1.2 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以及来源假说12-13
- 1.3 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与区别13-14
- 1.3.1 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13
- 1.3.2 肿瘤干细胞与干细胞的区别13-14
- 1.4 肿瘤干细胞的主要调控通路14-15
- 1.4.1 Wnt通路14
- 1.4.2 Notch通路14
- 1.4.3 Shh通路14-15
- 1.5 胃癌干细胞15-17
- 1.5.1 胃癌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5
- 1.5.2 胃癌干细胞的来源15-16
- 1.5.3 胃癌干细胞的微环境16
- 1.5.4 胃癌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16-17
- 1.5.5 胃癌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17
- 1.6 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的相关标记物17-19
- 1.6.1 ALDH117
- 1.6.2 CD3417-18
- 1.6.3 CD10518
- 1.6.4 Oct418
- 1.6.5 CD1418-19
- 1.7 消化道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CD13319-20
- 1.8 三氧化二砷的特点以及它对恶性肿瘤的作用20-21
- 1.8.1 三氧化二砷的特点20
- 1.8.2 三氧化二砷的抗肿瘤机制20-21
- 1.9 结语21-22
- 第2章 胃癌标记物的实验研究22-26
- 2.1 材料、仪器和试剂22-24
- 2.1.1 标本来源22
- 2.1.2 主要仪器22-23
- 2.1.3 主要试剂23
- 2.1.4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23-24
- 2.2 方法24-25
- 2.2.1 免疫荧光鉴定24
- 2.2.2 实验结果判定24-25
- 2.3 结果25
- 2.4 小结25-26
- 第3章 胃癌组织中CD133~+/CD1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26-37
- 3.1 材料、仪器和试剂26-28
- 3.1.1 标本来源26
- 3.1.2 主要仪器26-27
- 3.1.3 主要试剂27
- 3.1.4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27-28
- 3.2 方法28-29
- 3.2.1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28-29
- 3.2.2 实验结果判定29
- 3.2.3 统计学方法29
- 3.3 结果29-36
- 3.3.1 病例特点29-30
- 3.3.2 CD133和CD14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30-33
- 3.3.3 CD133~+/CD14~+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33-35
- 3.3.4 人胃癌中CD14和CD133表达的相互关系35-36
- 3.4 小结36-37
- 第4章 原代胃癌细胞内CD14与CD133基因的表达情况37-46
- 4.1 材料、仪器和试剂37-39
- 4.1.1 标本来源37
- 4.1.2 主要仪器37-38
- 4.1.3 主要试剂与耗材38
- 4.1.4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38-39
- 4.2 方法39-42
- 4.2.1 胃癌细胞的分离和培养39
- 4.2.2 细胞的形态学观察39-40
- 4.2.3 RNA的提取40
- 4.2.4 逆转录cDNA40-41
- 4.2.5 引物设计41
- 4.2.6 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41-42
- 4.2.7 统计学方法42
- 4.3 结果42-45
- 4.3.1 原代细胞培养观察42-43
- 4.3.2 RNA浓度检测结果43-44
- 4.3.3 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结果44-45
- 4.4 小结45-46
- 第5章 三氧化二砷对胃癌细胞增殖影响的检测46-53
- 5.1 材料、仪器和试剂46-47
- 5.1.1 实验材料46
- 5.1.2 主要仪器46
- 5.1.3 主要试剂与耗材46-47
- 5.1.4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47
- 5.2 方法47-49
- 5.2.1 不同浓度的As_2O_3抑制细胞生长的观察47-48
- 5.2.2 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检测48
- 5.2.3 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48-49
- 5.2.4 统计学方法49
- 5.3 结果49-52
- 5.3.1 As_2O_3对NCI-N87细胞生长的影响49-51
- 5.3.2 As_2O_3对NCI-N87细胞增殖的影响51
- 5.3.3 As_2O_3对NCI-N87细胞凋亡的影响51-52
- 5.4 小结52-53
- 第6章 讨论53-57
- 6.1 关于胃癌细胞与干细胞标记物的关系53
- 6.2 关于联合检测CD14和CD133在人胃癌干细胞中的表达53-55
- 6.3 关于CD14和CD133的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55-56
- 6.4 关于三氧化二砷对胃癌细胞系NCI-N87生长抑制的作用56-57
-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7
- 致谢67-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成雨;胃癌20例误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2 李秋波,陶智慧,胡奎,韩智,马勇;胃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加手术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附24例)[J];航空航天医药;2003年03期
3 倪海滨,毛振彪,黄介飞,肖明兵,季颖林,张彦亮,冒海蕾;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胃癌临床意义的研究[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邢亚莉;姚春霞;唐晓君;刘春梅;;彩超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07年17期
5 ;日本专家用新技术提高胃癌诊断准确率[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9年02期
6 ;新技术能提高胃癌诊断准确率[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年07期
7 高春光;;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14期
8 高瑞凤;朱晔;刘兴姣;;37例进展期胃癌的超声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25期
9 姜可伟;;规范全球第二大致死率疾病的诊断——《胃癌诊断标准》解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0年04期
10 张常华;何裕隆;詹文华;吴英;;多学科小组与胃癌诊治[J];现代肿瘤医学;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淑兰;魏志杰;殷宇明;;胃癌致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A];第十一届全国红细胞疾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2 丁涛;;超声在诊断胃癌中的应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晓康;吕国荣;苏若瑟;;应用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于吉人;;胃癌的术前系统评估[A];200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杨军乐;宁文德;董季平;徐敏;;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张晓鹏;;胃癌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7 张丽红;常维平;黄贤会;;螺旋CT在特殊部位胃癌诊断中的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首届会员大会暨第四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山东省第16次放射学会议暨山东省第14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静;;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胃癌的应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9 刘池波;梁勇;王海宝;杨林军;梁津逍;;胃癌患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测定及临床意义[A];第二届中国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暨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吴厚宾;;腹腔镜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综述)[A];江西省第二届胃肠外科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二次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铮;新技术能提高胃癌诊断准确率[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记者 陈青;胃癌患者从“存活”迈向“乐活”[N];文汇报;2010年
3 李楠;胃癌诊断敏感性从不足30%提高到57.4%[N];健康报;2008年
4 通讯员 李楠;胃癌“转化医学”研究见成效[N];上海科技报;2008年
5 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那伟 高树灼;厦门胃癌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N];厦门日报;2009年
6 胡德荣;新型胃癌分子标志物研究获突破[N];中国医药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周芳;改善饮食习惯 早发现早治疗[N];吉林日报;2006年
8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杨燕贻;胃癌防治有哪些错误观念[N];大众卫生报;2005年
9 特约记者 程守勤;胃癌诊断又有新方法[N];家庭医生报;2003年
10 重庆万州 黄琼;胃癌的手术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大志;基于microRNA 21的调控作用探讨从痰论治胃癌的作用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年
2 陈悦之;TNFAIP8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对调节胃癌细胞增殖,,影响侵袭及迁移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殷继鹏;肿瘤血管靶向肽GX1用于胃癌的分子影像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4 蔡习强;TFEB介导的自噬在胃癌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5 赵晓迪;microRNA-7调控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功能与分子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6 尚华;MicroRNA-125a在胃癌中表达水平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5年
7 关中正;TGF-β在胃癌免疫逃逸中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黄勇;AEG-1/MT qDH、NF-κB、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谢黎明;胃癌中miR-124表达的意义及作用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10 刘佳宁;SOX9和CEACAM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蓉;胃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2 张军利;p27、PTEN与VEGF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泰山医学院;2014年
3 马春婷;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王士杰;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术后随访生存质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5 李浩;胃癌血清蛋白标记物的筛选与鉴定[D];郑州大学;2015年
6 王巍;胃癌患者血液样品的光谱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7 李玉博;高场磁共振在胃癌术前T分期与分级的价值[D];郑州大学;2015年
8 张苏钰;SOX4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贞芪扶正胶囊对胃癌术后辅助治疗作用的观察[D];兰州大学;2015年
9 黎进;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的胃癌患者血浆代谢组学分析[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罗金龙;胎盘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75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875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