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硫鸟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本文关键词:6-硫鸟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巯嘌呤 6-硫鸟嘌呤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6-硫鸟嘌呤(6-TG)替代6-巯嘌呤(6-MP)作为儿童ALL维持治疗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外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查询6-TG治疗儿童ALL随机对照试验(RCT)以及相关文献。由3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文献3篇,共计39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6-TG替代6-MP的治疗方案在降低儿童ALL总体复发率方面更优[OR=0.80,95%CI(0.67,0.94),P=0.008],但6-TG增加了ALL患儿第一次缓解病死率[OR=1.78,95%CI(1.05,3.02),P=0.0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仅6-TG组患儿发生可逆或不可逆性肝静脉闭塞病(HOVD)。此外,组中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症。结论现有证据表明,6-TG治疗儿童ALL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但是第一次缓解病死率和肝静脉闭塞病发生率高于6-MP。目前建议6-MP仍为儿童ALL维持治疗期的标准选择药物。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巯嘌呤 6-硫鸟嘌呤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3.7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前言8-12
- 1.1 药代动力学8-9
- 1.2 传统监测方案9-10
- 1.3 生理药动学模型10-12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12-14
- 2.1 检索策略12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12-13
- 2.2.1 纳入标准12
- 2.2.2 排除标准12-13
- 2.3 结局指标13
- 2.4 文献筛选13
- 2.5 资料提取13
- 2.6 质量评价13
- 2.7 统计学方法13-14
- 第三章 结果14-22
- 3.1 检索结果14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14-16
- 3.2.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14-15
- 3.2.2 纳入研究的背景治疗方案15
- 3.2.3 纳入研究的方案调整15-16
- 3.3 方法学质量评价16-17
- 3.4 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17-20
- 3.4.1 总体失败事件率17-18
- 3.4.2 第一次缓解病死率18
- 3.4.3 iCNS复发率18-19
- 3.4.4 非iCNS复发率19
- 3.4.5 复发率19
- 3.4.6 二次恶性肿瘤事件发生率19-20
- 3.4.7 肝静脉闭塞病发生率20
- 3.5 Meta分析结论20-22
- 第四章 讨论22-35
- 4.1 预后分析23-30
- 4.1.1 肝毒性24-27
- 4.1.2 骨髓抑制27-28
- 4.1.3 复发率28-29
- 4.1.4 二次恶性肿瘤29-30
- 4.1.5 第一次缓解病死率30
- 4.2 巯嘌呤类药物遗传学30-32
- 4.2.1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30-31
- 4.2.2 单核苷酸多态性31-32
- 4.3 其他影响因素32-33
- 4.3.1 合并使用 6-TG与 6-MP32-33
- 4.3.2 口服制剂类型33
- 4.3.3 关于 6-MP诱导的症状性空腹低血糖33
- 4.4 本研究存在的优势及局限性33-35
- 4.4.1 本研究的优势33-34
- 4.4.2 本研究的局限性34-35
- 第五章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0
- 附录40-42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42-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泳,李良寿;循证医学(二)——系统评价[J];疑难病杂志;2004年06期
2 张小年;医学科研中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3 苏茜;王维利;李惠萍;;国内有关系统评价的护理文献分析[J];护理学报;2008年06期
4 屈会起,林珊,邱明才;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系统评价[J];循证医学;2001年01期
5 Paul Chinnock,Nandi Siegfried,Mike Clarke,杜亮;循证医学与发展中国家相关吗?——系统评价尚需被发展中国家的医护人员有效利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6 吴泰相,刘关键,李静;影响系统评价质量的主要因素浅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7 刘宇,莫胜丹,李瑛;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系统评价[J];海南医学;2005年02期
8 Hannes Karin;吴泰相;;科学进展:系统评价填补空白(英文)[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年11期
9 陈耀龙;王梦书;张文娟;刘婷兰;王紫薇;赵宇;赫万佳;伍媛媛;张玉婷;李幼平;;如何阅读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09期
10 高晨光;马宝英;高照艳;李树森;向鸿梅;;医院信息系统评价分类及方法[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琴;王艳国;张琪;;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系统评价[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2 李倩;杨小波;;中医药临床研究系统评价时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分析[A];循证医学方法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论文集[C];2012年
3 袁胜军;黄立平;;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评价研究[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白艳;王东;张勇;王瑾;王睿;;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与系统评价[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5 熊鸿燕;;自然灾害现场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系统评价[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卢一平;王显丁;;肾移植术中常规安置双J管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卢一平;黄小柯;罗顺文;王锋;解志远;;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早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陈静;张京春;;中药对高血压患者炎症反应干预效应的系统评价[A];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熊俊;杜元灏;;加强国内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的思考[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欧阳净;刘松青;杨佳丹;;中药和中西药结合与化学药比较治疗糖尿病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A];2008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濵;口服中药治疗舒张性心衰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王志国;肾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证治规律及其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3 徐季超;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降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系统评价[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元朝波;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2 周立昕;伊马替尼维持治疗对Allo-HSCT后Ph+ALL疗效的Cochrane系统评价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陈峰;系统评价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郭忠鹏;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系统评价[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叶海涛;鸦胆子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系统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6 徐琳琳;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胡乾配;奈西立肽对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张丽君;多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安全使用期限的系统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龙宇;庆大霉素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梅尼埃病效果的系统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10 刘克泓;针灸治疗斑秃的系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84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88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