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X2和Surviv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24 23:39
本文关键词:SOX2和Surviv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涎腺腺样囊性癌 SOX2 Survivin 肿瘤干细胞 治疗抵抗性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相关因子 性别决定Y染色体区高迁移组盒基因2(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related high-mobility-group box 2,SOX2)和抗凋亡特异性因子 Surviv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参数等资料分析,初步探讨SACC产生治疗抵抗性(treatment-resistant)的原因,为寻找有效防治SACC的方法提供重要线索。方法:本课题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SACC组织,对照组为癌旁正常腺体组织。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性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SOX2及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等资料进行分析;2.采用RT-PCR、Western Blot技术相对定量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SOX2及Surviv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1)SOX2主要表达在细胞核上。实验组阳性率为47.06%(16/34),在对照组中不表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Ⅰ~Ⅱ期SOX2阳性率为28.57%(6/21),Ⅲ~Ⅳ期SOX2的阳性率为76.92%(10/1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型中SOX2的表达明显高于筛"管状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X2的过表达与患者是否转移和复发均有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X2与SAC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患者是否死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urvivin主要表达在胞浆中。实验组阳性率为67.65%(23/34),在对照组中不表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Ⅰ~Ⅱ期Survivin阳性率为61.90%(13/21),Ⅲ~Ⅳ期Survivin的阳性率为76.92%(10/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型中Survivin的表达明显高于筛"管状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过表达与SACC是否发生转移间存在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与SAC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复发及死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针对实验组中SOX2和Survivin的表达之间,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分析,研究结果显示:SOX2和Survivin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482,P=0.004)。2、RT-PCR、Western Blot:在实验组中SOX2和Surviv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SACC组织中SOX2和Survivin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涎腺组织,表明两者均具有组织特异性,可能成为SACC的癌基因。2.SOX2在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组织学分化的SACC中具有差异性表达,可能成为指导临床分期指标,并与SACC的组织学分化相关。3.SOX2与Survivin在SACC中过表达可能提示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几率相对升高,可能成为预测预后不良的关键因子。4.SOX2和Survivin的表达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两者可能通过SOX2/Survivin通路协同参与SACC的发生和发展并导致抗凋亡及治疗抵抗性的产生。
【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 SOX2 Survivin 肿瘤干细胞 治疗抵抗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9.8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7
- 前言7-9
- 实验一: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性检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SOX2和Survivin的表达9-22
- 材料与方法9-13
- 结果13-17
- 讨论17-20
- 附图20-22
- 实验二: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相对定量检测腺样囊性癌组织中SOX2和Survivi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22-35
- 材料与方法22-30
- 结果30-33
- 讨论33-35
- 全文总结35-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7
- 附件47-48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48-49
- 致谢49-50
- 腺样囊性癌恶性表型与SNAI和EMT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50-62
- 参考文献57-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宪孟,李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年09期
2 宋琦,李萍,雷劲;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J];贵州医药;2004年02期
3 高太虎 ,王旭红 ,米玉录;涎腺腺样囊性癌130例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年12期
4 闫冰;李龙江;;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5 冯强;;涎腺腺样囊性癌36例临床病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6 邢汝东;;大、小涎腺腺样囊性癌沿神经周扩散的意义[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89年01期
7 刘玉祥;牛梦勇;蒋崇槟;;涎腺腺样囊性癌31例临床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89年03期
8 贾振川;杨振群;彭玉田;瞿启文;王贤O,
本文编号:914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91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