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3.0T磁共振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01:18
本文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3.0T磁共振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中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从而提高对三阴乳腺癌MRI表现的认识,为临床术前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之间281例乳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7岁,其中三阴性乳腺癌作为研究组,Luminal型乳腺癌和HER-2+型乳腺癌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检查前均未做任何穿刺、手术、新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且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DCE-MRI)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获得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肿块大小、肿块形态类型、肿块形状、肿块边缘、强化方式)、血流动力学参数(时间-信号曲线、早期强化率、流出率等)及ADC值,以上指标均由两名专业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以双盲法分别进行独立分析,分析结果不一致的需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281例患者于术后均行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与分析,获得其肿瘤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组织学分级及生物学因子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以及Her-2的表达情况。比较三阴性乳腺癌与Luminal型乳腺癌、HER-2+型乳腺癌的MRI特征和临床病理学表现。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三组之间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的LSD。三组乳腺癌之间年龄、肿瘤大小、早期强化率、流出率及ADC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三组乳腺癌之间MRI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其中TIC曲线类型及强化类型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三阴性乳腺癌ADC值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对象为281例浸润性乳腺癌,按分子亚型其中62例(22.1%)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149例(53%)为Luminal型乳腺癌和70例(24.9%)为HER-2+型乳腺癌。与Luminal型乳腺癌、HER-2+型乳腺癌相比,TNBC(n=62)MRI特征一般多表现为肿瘤较大(P=0.001),肿块形状(不规则,P=0.002),边缘(光滑,P=0.001),T2WI信号强度(高信号,P0.001),强化方式(环形,P=0.005)。在DWI上,TNBC平均ADC值(0.93±0.21×10-3mm2/s)稍高于Luminal型和HER-2+型(分别为0.87±0.29×10-3mm2/s和0.90±0.19×10-3mm2/s;P=0.06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44)、强化方式(环形强化,P=0.033)及组织学分级(Ⅲ级,P=0.000)的特点是判断TNBC的诊断因素(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BC的T2WI信号强度(高信号)和组织学分级(Ⅲ级)为ADC值的影响因素,说明肿瘤的T2WI信号强度、组织学分级与ADC值显著相关(P0.05)。三组乳腺癌年龄及腋窝淋巴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62、P=0.873);关于三组乳腺癌之间组织学分级显著不同(P0.001),组织学分级Ⅲ级中TNBC的比例(39/62例,62.9%)明显高于Luminal型(5/149例,3.4%)和HER-2+型(13/70例,18.6%),TNBC与Luminal型组间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HER-2+型组间则无统计学意义(P=0.196)。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多表现为肿瘤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缘光滑、T2WI高信号及环形强化。DCE-MRI环形强化对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T2WI高信号与三阴性乳腺癌ADC值显著相关,可预测肿瘤风险。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R44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1 材料与方法11-16
- 1.1 研究对象11
- 1.2 检查设备与方法11-12
- 1.3 图像处理及分析12-13
- 1.4 病理学分析13
- 1.5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13-14
- 1.6 统计学分析14-16
- 2 结果16-28
- 2.1 临床病理表现16
- 2.2 磁共振表现16-18
- 2.3 统计学分析结果18-28
- 3 讨论28-33
- 3.1 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28-29
- 3.2 TNBC的MRI特征29-31
-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31-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8
- 综述38-49
- 参考文献45-49
- 附录Ⅰ中英文缩略词49-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0-51
- 致谢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之彦;Ateelesh Mangroo;李志宇;姚戈虹;李康安;;3.0T MR扩散加权和动态增强对乳腺小肿块性病灶的诊断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2年02期
2 胡静;汪登斌;柴维敏;姜婷婷;陈克敏;;三阴性乳腺癌的MRI影像学特点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0年09期
3 王盈盈;常晓丹;付娇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 T MRI表现与预后因子相关性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4年02期
4 韦苇;谢东;苏丹柯;张卫;赵欣;罗宁斌;;乳腺癌MRI非形态学特征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4年04期
5 李志新;张冰;顾梅;党受涛;;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1年04期
6 赵莉芸;周纯武;张仁知;李静;;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年07期
,本文编号:945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945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