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DR5mAb-载替加氟高分子材料微球体外靶向肝癌细胞能力

发布时间:2017-10-04 16:43

  本文关键词:DR5mAb-载替加氟高分子材料微球体外靶向肝癌细胞能力


  更多相关文章: 载药微球 替加氟 主动靶向 肝癌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球之首,目前治疗手段疗效欠佳、毒副作用大,因此,寻求高效、靶向性强的治疗手段迫在眉睫。替加氟为常用的抗肿瘤药,主要适用于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肝癌、直肠癌、胰腺癌等,在体内经肝脏转化为氟尿嘧啶而发挥抗肿瘤活性,能干扰、拮抗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其毒性只有氟尿嘧啶的1/4-1/7,化疗指数为氟尿嘧啶的2倍;其仍有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且对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缺乏特异靶向性。近年来,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药物递送体,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超声通过定位辐照,靶向击破载药微泡,可使药物得到局部释放。高分子材料微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延长载药微泡在体内存留的时间。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Wiley等发现的TNF超家族成员,其通过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目前发现TRAIL有5种类型受体,其中TRAIL受体1(死亡受体4,DR4)和TRAIL受体2(死亡受体5,DR5)含有细胞内死亡结构域,能够传递细胞凋亡信号,其他3种受体缺乏胞内死亡结构域并能阻断TRAIL诱导的凋亡。TRAIL与DR5的亲和力明显大于DR4,并可选择性地介导肝癌细胞凋亡。DR5在大多数实体肿瘤中高表达,如肝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在正常组织几乎无表达,这为DR5mAb靶向载替加氟探针应用于肝癌的治疗领域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亲和素-生物素结合法将DR5mAb与载替加氟高分子材料微球连接,旨在构建一种新型、高效的靶向-载药微球,并观察其体外靶向结合肝癌SMMC-7721细胞株的能力。本课题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DR5mAb-载替加氟高分子材料微球的构建及一般特性研究目的构建一种DR5mAb-载替加氟主动靶向载药高分子微球,并测定其一般理化性质。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替加氟载药微球,再用碳二亚胺法或生物素-亲和素法将DR5mAb与载药微球连接,构建DR5mAb-载替加氟主动靶向载药高分子微球。检测载药微球的一般性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抗体连接率,并对比碳二亚胺法和生物素-亲和素法的连接率。结果DR5mAb-载替加氟高分子材料微球的浓度为2.20×109~3.20×109个/ml;粒径分布范围为457.80nm~955.40nm;平均粒径为676.38±90.93nm;微球的平均包封率2.54%±0.05%,平均载药率为63.51%±1.26%;60Coγ射线灭菌前后微泡的特性无显著性差异;生物素-亲和素法的载药微球抗体连接率高于碳二亚胺法(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DR5MAb-载替加氟主动靶向载药高分子微球,其载药率较高、粒径均匀、性质较稳定。第二部分DR5mAb-载替加氟高分子材料微球体外细胞靶向性的实验研究目的探索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株L02的体外培养条件。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株L02为实验对象验证DR5mAb-载替加氟高分子材料微球体外细胞靶向性。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细胞,观察其生长情况,并确定最佳接种密度。实验分为3组:非靶向载药微球-7721组(TLM-7721组)、靶向载药微球-L02组(TDPM-L02组)、靶向载药微球-7721组(TDPM-7721组),在普通光镜及荧光显微镜下分别观察载药微球与细胞的结合情况。结果在SMMC-7721细胞和L02细胞培养过程中,确定均以1×105个/ml细胞密度接种。靶向载药微球-7721组:荧光显微镜下SMMC-7721细胞周围可见大量红色微球聚集;非靶向载药微球-7721组:荧光显微镜下SMMC-7721细胞周围和表面未见红色微球聚集;靶向载药微球-L02组:荧光显微镜下正常肝细胞L02周围和表面无红色微球的聚集。结论DR5mAb-载替加氟主动靶向载药高分子微球可与肝癌细胞SMCC-7721主动靶向结合,有望为肝癌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思路。
【关键词】:载药微球 替加氟 主动靶向 肝癌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7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7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4
  • 前言14-16
  • 第一部分 DR5mAb-载替加氟高分子材料微球的构建及一般特性研究16-24
  • 1 材料与方法16-21
  • 2 结果21-23
  • 3 讨论23-24
  • 第二部分 DR5mAb-载替加氟高分子材料微球体外细胞靶向性的实验研究24-31
  • 1 材料与方法24-27
  • 2 结果27-29
  • 3 讨论29-31
  • 参考文献31-34
  • 全文总结34-35
  • 文献综述35-41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4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成果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木拉提·克扎衣别克,高晓黎,郭玉;替加氟脂质体在大鼠结肠中的分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曾昭武;王小丽;周伟华;张阳德;;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与质量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45期

3 梁桂媛,方华丰,吕新强;替加氟缓释片的制备[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年11期

4 高晓黎,木拉提·克扎衣别克,温浩;新型替加氟前体脂质体大鼠灌胃给药后的体内分布[J];药学学报;2005年12期

5 叶敏;朱珠;付强;孙强;茅枫;;替加氟乳腺组织穿透及向氟尿嘧啶转化的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年01期

6 陆振荣;刘少琼;臧中林;张秋林;李言杰;许新华;;含硒的替加氟硫代磷酯合成[J];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10期

7 曾昭武;王小丽;周伟华;张阳德;;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及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8 武凤兰,李金玺,李海淑;替加氟口服乳剂的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年09期

9 臧中林;刘少琼;陈雄;李言杰;周冰;许新华;;替加氟的硒代卵磷脂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抗癌活性[J];药学学报;2006年12期

10 黄子桐;张迪;吴波;史秋菊;傅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加氟胶囊中替加氟的含量[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小菊;於海情;田Z赯,

本文编号:971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971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8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