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痰瘀型)与腹壁内脏脂肪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痰瘀型)与腹壁内脏脂肪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酒精性脂肪肝 痰瘀型 腹壁脂肪 腹内脂肪 肝/脾 CT比值
【摘要】:【目的】探讨腹壁脂肪、腹内脂肪及肝/脾CT比值与痰瘀型脂肪肝的相关性,为临床控制及治疗该病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云南省中医医院门诊及体检的确诊为痰瘀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E128层多层CT机对患者腹壁脂肪、腹内脂肪及肝/脾CT比值进行测定。痰瘀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照附表二进行量化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与痰瘀型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男性的腹壁脂肪厚度为(18.87±9.24)mm,女性腹壁脂肪厚度为(15.91±6.82)mm,男性的腹内脂肪厚度为(41.73±11.64)mm,女性腹内脂肪厚度为(31.04±7.60)mm,男性腹壁脂肪厚度高于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中,农业劳动者35例(35%),机关单位人员21例(21%),商业人员17例(17%),工人27例(27%),4组患者的腹壁脂肪厚度及腹内脂肪厚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BMI、WC、收缩压、FPG及血脂均随痰瘀症状的加重而升高,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NAFLD患者腹壁脂肪厚度平均为(14.31±5.24)mm,中度NAFLD患者腹壁脂肪厚度平均为(17.79±5.84)mm;重度NAFLD患者腹壁脂肪厚度平均为(22.15±8.03)mm,三组患者的腹壁脂肪厚度随痰瘀症状加重而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痰瘀型NAFLD患者腹内脂肪厚度平均为(25.42±8.17)mm,中度痰瘀型NAFLD患者腹内脂肪厚度平均为(38.64±10.52)mm;重度痰瘀型NAFLD患者腹内脂肪厚度平均为(51.77±12.81)mm,三组患者的腹内脂肪厚度随痰瘀症状加重而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肝/脾CT值随痰瘀症状加重而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痰瘀型NAFLD患者不同性别、不同职业腹壁及腹内脂肪厚度有统计学差异。2.痰瘀型NAFLD患者随着其中医诊断轻重程度的增高,其腹壁和腹内脂肪随之增加。3.随着腹壁和腹内脂肪厚度的增加,痰瘀型NAFLD患者的痰瘀症状也随之加重,呈正相关。4.痰瘀型NAFLD患者肝/脾CT比值大小随其中医诊断的轻重程度成负相关趋势。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痰瘀型 腹壁脂肪 腹内脂肪 肝/脾 CT比值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缩略词英汉对照表9-10
- 前言10-13
- 参考文献11-13
-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3-19
- 1.研究对象13-19
- 1.1 诊断标准13-14
- 1.2 纳入标准14
- 1.3 排除标准14
- 1.4 临床资料14-15
- 1.5 研究方法15-18
- 1.6 统计方法18-19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19-28
- 1 不同性别比较19-20
- 2 不同职业比较20
- 3 不同程度痰瘀型NAFLD比较20-25
- 4 附图25-28
- 第三部分 讨论28-34
-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34-35
- 参考文献35-36
- 附表36-38
- 综述38-50
- 参考文献46-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桂永;阮威君;;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炎症关系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1期
2 林桂永;阮威君;;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炎症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09期
3 李小兵,方永奇,黄可儿;痰瘀证型的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02期
4 吴隆超;浅论痰瘀同源[J];时珍国医国药;2002年01期
5 张铁忠,万迎新;“痰瘀”证的论治[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5期
6 陈黎;蒋阳昆;林海;张红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12期
7 杨秀丽;张文高;唐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44例脂质代谢状态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3期
8 洪永敦;杨海霞;;冠心病痰瘀证与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洪永敦;梁艺;;冠心病痰瘀证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年06期
10 支艳;马建伟;魏汉林;东文霞;李俊红;;试论中医痰瘀相关理论[J];中医临床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关毅;李楠;;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痰瘀证的相关性研究[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黎;蒋阳昆;蔡晏波;;从痰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瘀证对纤溶状态的影响[A];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韩学杰;朱妍;陈捷;沈绍功;;原发性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与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2007年
4 宋爱莉;;外科痰瘀病证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检测的理论探讨[A];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王文会;赵华云;陈伟强;罗子幸;余秀兰;贺青军;;山楂消脂胶囊治疗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56例临床研究[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梁晋普;杨惠民;;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A];《全国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及老年呼吸疾病学术讲坛》学术论文集[C];2007年
7 周珂;丁邦晗;;血脂康对冠心病血脂异常痰瘀辨证不同证候的调脂作用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宋爱莉;;外科痰瘀病证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检测的理论探讨[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明霞;从痰瘀论治急性缺血性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张智琳;冠心病从痰瘀论治实验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欧阳涛;冠心病痰瘀辨证和体质类型与apoE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颖伟;基于数据挖掘的痛风“痰瘀流注”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2 刘莹莹;基于代谢组学研究肿瘤肾虚痰瘀证与异常黑胆质证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庄贺;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证不同分型的客观指标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余海艳;舒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气阴两虚兼痰瘀证)的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李国晖;非酒精性脂肪肝(痰瘀型)与腹壁内脏脂肪相关性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6年
6 杨海霞;冠心病痰瘀证的多因素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赵焕佳;代谢综合征痰瘀证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程度预测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阮威君;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血清sCD40L及炎症关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张智琳;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雷亚玲;眩晕(高血压病)痰瘀交结证辨治的临床研究[D];陕西中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011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011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