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从西汉出土经穴髹漆人像看足少阳经脉的循行演变

发布时间:2017-10-12 11:44

  本文关键词:从西汉出土经穴髹漆人像看足少阳经脉的循行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足少阳胆经 西汉经穴髹漆人像 经脉 循行发展演变


【摘要】:足少阳胆经为十二正经重要组成部分,其循行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帛书,至《内经》时期,循行路线才基本完善确立,并为后世医家沿用。成都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的出土,为系统的梳理足少阳经脉循行演变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关键词】足少阳胆经 西汉经穴髹漆人像 经脉 循行发展演变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KG008) 成都市科技局项目(2014-RK00-00078-ZF)
【分类号】:R224
【正文快照】: 引文格式:黄柳杨,曾芳,周兴兰,等.从西汉出土经穴髹漆人像看足少阳经脉的循行演变[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1):91-94.足少阳胆经作为十二经脉之一,是整个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足少阳的经脉循行描述,最早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先秦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安玲,赵为爱;试析肝藏对血液循行和代谢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1996年08期

2 ;循行性感觉病50例临床分析[J];针刺研究;1977年Z1期

3 沈雪勇;足阳明胃经为何循行于胸腹[J];中国针灸;1997年02期

4 张广修;;督脉循行走向问题再探——兼与吴继东同志商榷[J];江西中医药;1993年02期

5 周建伟;“五输—经别循行系统”论[J];中国针灸;1994年03期

6 王磊,谷世哲,马惠芳;跷脉的循行特点及主治规律[J];中国针灸;2001年04期

7 郑明立,屠云富;浅谈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之机理[J];针灸临床杂志;1998年04期

8 张凤祥;;脑气血循行理论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5期

9 杨玉萍;;从肺经的循行认识咳嗽的病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10期

10 ;头戄的循行性戄感与运动反应[J];山西医药杂志;197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金森;潘晓华;胡翔龙;吴宝华;;督脉循行线上红外辐射轨迹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观察[A];第十一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曾金清;;督脉循行考[A];中国针炙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许金森;胡翔龙;陈铭;潘晓华;郑淑霞;吴祖星;;针刺过程中胃经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内脏机能调节的关系[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22分会场——“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许金森;胡翔龙;陈铭;潘晓华;郑淑霞;吴祖星;;针刺过程中胃经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内脏机能调节的关系[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许金森;胡翔龙;陈铭;潘晓华;郑淑霞;吴祖星;;针刺过程中胃经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内脏机能调节的关系[A];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谢胜;周晓玲;侯秋科;张越;;夏至对督脉循行线穴位皮温的变化探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业兴;从哲学视角看经脉现象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周颖;创新彰显针灸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俊文;试论络脉的循行体系及络穴配穴的理论基础[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18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018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b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