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不同精灸灸度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06:44

  本文关键词:不同精灸灸度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颈椎病 发泡灸 灸度


【摘要】:目的通过普通灸、发泡灸1组、发泡灸2组三种不同精灸灸度对颈椎病颈痛的治疗,评价不同灸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广东省中医院门诊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颈痛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PEMS3.2软件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普通灸组(31例)、发泡灸1组(31例)、发泡灸2组(31例)。取穴1、百劳(双)、肩中俞(双)、肩井(双)、心俞(双)、肾俞(双);2、新设(双)、肩外俞(双)、风门(双)、膈俞(双)、胆俞(双)。三组取穴相同,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穴位定位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操作治疗时先在穴位上涂以万花油,起到粘附及防烫伤作用,用自制艾灸器,将黄金艾绒做成统一标准底面直径为2mm×高3.0mm左右的圆锥状精灸艾柱,将艾柱安放好后,用线香点燃艾柱,每穴共灸2壮。1、普通灸组:艾柱烧过半时,病人感到灼痛感,此时用镊子夹走艾柱,局部皮肤红晕潮红为度,不发泡。2、发泡灸1组:艾柱烧过半时,病人感到灼痛感,从患者自觉疼痛时用手在施灸穴位周围轻轻拍打或抓挠,以分散注意力,烧至艾柱剩余约1/4时,用镊子夹走艾柱,以局部皮肤红晕潮红,红晕中心点呈现淡黄色小泡为度。3、发泡灸2组:艾柱烧过半时,病人感到灼痛感,从患者自觉疼痛时用手在施灸穴位周围轻轻拍打或抓挠,以分散注意力,直至艾柱烧完,用镊子夹走灰烬,以局部皮肤灸灼后产生较大浅黄色或白色水泡。疗程10次为1疗程,要求受试者每周完成2-3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24h以上,4周内完成8-10次治疗。评价时点及指标分别在第一次治疗前、疗程结束时、随访1个月时。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来观察不同时点组内及组间疗效差异,同时记录研究中所出现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统计临床试验数据性质(计量、分类资料和等级资料),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分类资料用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要求者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未满足着样本均数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Wilcoxon。等级资料用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校正)或多组比较的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1、基线普通灸组、发泡灸1组、发泡灸2组三组患者治疗前一般基线比较,在年龄(P=-0.215)、性别(P=-0.690)、教育程度(P=-0.478)、病程(P=-0.845)、诊断(P=-0.707)及中医分型(P=-0.942)和观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P=0.477)、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 (P=0.264)、简式McGill疼痛量表(P=0.521)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NPQ量表得分三组患者经治疗结束时NPQ量表总得分较治疗前均呈现下降趋势。组内比较:普通灸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有差异(P0.01);发泡灸1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有差异愀0.01);发泡灸2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有差异(P0.01)。组间比较:疗程结束时,发泡灸1组、发泡灸2组均较普通灸组在治疗结束时有显著差异(P=-0.001);随访1个月时,发泡灸1组、发泡灸2组均较普通灸组在随访1个月时有显著差异(P<0.01);发泡灸1组与发泡灸2组在疗程结束时(P=-0.439)、随访1个月时(P=-0.332)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普通灸组、发泡灸1组、发泡灸2组在NPQ量表评价方面均具有显著改善;在NPQ量表改善方面,发泡灸1组、发泡灸2组均优于普通灸组。发泡灸1组与发泡灸2组之间在改善NPQ量表方面无明显差异。3、简式McGill疼痛量表三组患者经治疗结束时简式McGill疼痛量表总得分较治疗前均呈现下降趋势。组内比较:普通灸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有差异(P0.01);发泡灸1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有差异(P0.01);发泡灸2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有差异(P0.01)。组间比较:疗程结束时,发泡灸1组较普通灸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9)随访1个月时,发泡灸1组、发泡灸2组均较普通灸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5);发泡灸1组与发泡灸2组在治疗后(P=0.592)、随访1个月时(P=0.896)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改善方面,发泡灸1组、发泡灸2组均优于普通灸组;发泡灸1组与发泡灸2组之间无明显疗效差异。4、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三组患者经治疗结束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呈现下降趋势。组内比较:普通灸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有差异(P0.01);发泡灸1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有差异(P0.01);发泡灸2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有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结束时,发泡灸1组、发泡灸2组均较普通灸组有显著差异(P=0.004);随访1个月时发泡灸1组、发泡灸2组均较普通灸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发泡灸1组与发泡灸2组在治疗后(P=0.755)、随访1个月时(P=0.726)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改善方面,发泡灸1组、发泡灸2组均优于普通灸组;发泡灸1组与发泡灸2组之间无明显疗效差异。5、有效率普通灸组、发泡灸1组、发泡灸2组三组在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83.33%、87.50%,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表明发泡灸1组、发泡灸2组疗效均总体优于普通灸组。6、脱落率本研究共招募93例,每组31例。普通灸组脱落1人,发泡灸组脱落1人,化脓灸组脱落7人,总脱落率为9.67%。结论1、普通灸、发泡灸1组、发泡灸2组三种灸度治疗颈椎病颈痛有效;发泡灸1组与发泡灸2组在改善颈椎病疼痛方面疗效类同,均优于普通灸组;2、发泡灸1组与发泡灸2组在NPQ量表、McGill量表、VAS量表改善方面疗效类同,均优于普通灸组。
【关键词】:颈椎病 发泡灸 灸度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9
【目录】:
  • 摘要3-7
  • Abstract7-14
  • 引言14-16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6-22
  • 1.1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认识16-17
  • 1.1.1 流行病学研究16
  • 1.1.2 生理病理16
  • 1.1.3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16-17
  • 1.2 中医对颈椎病认识17-18
  • 1.2.1 病名认识17
  • 1.2.2 中医病因病机17
  • 1.2.3 颈椎病针灸经络及取穴原理17-18
  • 1.3 现代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概况18
  • 1.4 灸法治疗痛症的研究18-19
  • 1.4.1 中医对灸法治疗痛症的认识18
  • 1.4.2 现代医学对灸法治疗痛症的认识18-19
  • 1.5 灸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研究19-20
  • 1.5.1 温针灸19
  • 1.5.2 热敏灸19
  • 1.5.3 麦粒灸19-20
  • 1.6 灸度研究概况20
  • 1.6.1 灸度与温度效应的关系20
  • 1.6.2 灸度与艾柱制作的关系20
  • 1.6.3 灸度与生理变化的关系20
  • 1.6.4 灸度与皮肤灼烧程度的关系20
  • 1.7 小结20-22
  • 第二章 临床研究22-28
  • 2.1 研究对象22-24
  • 2.1.1 课题来源22
  • 2.1.2 病例来源22
  • 2.1.3 诊断标准22-23
  • 2.1.4 纳入标准23
  • 2.1.5 排除标准23-24
  • 2.1.6 剔除标准24
  • 2.1.7 脱落和退出试验24
  • 2.1.8 特殊情况处理24
  • 2.2 研究方法24-28
  • 2.2.1 病例分组24-25
  • 2.2.2 治疗方案25
  • 2.2.3 疗效评价25-26
  • 2.2.4 评价时点26
  • 2.2.5 不良事件记录26
  • 2.2.6 依从性评测26
  • 2.2.7 统计学分析26-27
  • 2.2.8 技术路线27-28
  • 第三章 结果及分析28-37
  • 3.1 结果比较28-32
  • 3.1.1 人口学资料比较28
  • 3.1.2 NPQ、VAS、MPQ量表基线比较28
  • 3.1.3 NPQ量表评分结果28-30
  • 3.1.4 VAS量表评分结果30
  • 3.1.5 MPQ量表评分结果30-31
  • 3.1.6 有效率比较31-32
  • 3.2 不良反应观察32
  • 3.3 病例完成与脱落、剔除情况32
  • 3.3.1 病例脱落病例32
  • 3.3.2 脱落情况分析32
  • 3.4 讨论与分析32-35
  • 3.4.1 立论依据32-33
  • 3.4.2 选穴依据33
  • 3.4.3 疗效评价指标选择依据33-34
  • 3.4.4 研究结果与分析34-35
  • 3.5 研究中存在问题35
  • 3.6 设想与展望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2
  • 附录42-53
  •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3-54
  • 致谢54-55
  • 统计学审核证明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双红;;隔姜发泡灸治疗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11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2 龙海翔;徐雪莲;;发泡灸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31期

3 詹泰来;;发泡灸为主治疗梅核气62例报道[J];湖南中医杂志;1992年03期

4 崇桂琴,林宁;发泡灸源流探析[J];山东中医杂志;2000年10期

5 陈惠忠,谷霁萍;斑蝥发泡灸治疗37例风湿痛[J];中国针灸;2001年07期

6 姜雪原;发泡灸配合中药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3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16期

7 刘赫哲;;斑蝥发泡灸治疗28例颈后神经性皮炎[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19期

8 邵桂娥;;浅谈药物发泡灸治痹证[J];江西中医药;1989年06期

9 高志银;籍社军;;发泡灸治7年奇痒1例[J];江西中医药;1993年02期

10 张玉和;;发泡灸治疗痹证80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3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费伦;;脏腑痼疾的“辨经选穴”和发泡灸的运用[A];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周勇刚;“大健康”期盼“大中医”发力[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2 夏帆 刘蓟奕;街头针灸:小心“神针”变“毒针”[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夏帆 刘蓟奕;街头针灸:小心“神针”变“毒针”[N];重庆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俊合;不同精灸灸度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59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059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f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