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阳与肾阳的理论与文献研究
本文关键词:心阳与肾阳的理论与文献研究
【摘要】:目的五脏分阴阳理论的出现及其丰富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心阳和肾阳在五脏之阳气中尤为重要。然而,一直以来对心阳与肾阳的理论缺乏系统的研究,从而使相关的辨证治疗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因此,探讨心阳与肾阳概念内涵、功能、二者的关系,明确心阳虚与肾阳虚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等,对于更好地指导心阳虚证与肾阳虚证的临床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系统研究心阳、肾阳相关的古今文献,以厘清“心阳”与“肾阳”的概念、功能作用、二者的关系,以及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二者内涵的演变。明确心阳虚证与肾阳虚证的内涵、外延、鉴别及治疗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传统的文献学方法,首先对心阳和肾阳的理论源流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心阳与肾阳的内涵、功能作用、病理状态等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关于心阳虚证与肾阳虚证的现代临床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对其临床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通过系统研究古今文献,厘清了“心阳”与“肾阳”的概念、功能作用、二者的关系,以及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其内涵的演变。2通过对古今医案和现代临床资料的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明确了心阳虚证与肾阳虚证的证候特点、病因病机及常见病候。3通过对心阳虚证与肾阳虚证的临床处方用药及疗效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出心阳虚证与肾阳虚证的治疗用药规律,对临床辨证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结论1心阳为全身阳气之主,具有温煦全身、温通血脉、主神使神机焕发等功能;肾阳为阳气之根,具有蒸化水液、促进生殖功能,温助其他脏腑等功能。心阳对肾阳具有统帅、温煦作用,肾阳对心阳具有化生资助作用。2心阳虚证、肾阳虚证是心、肾的阳气不足,温煦、推动功能减弱而出现的一系列机体失于温煦的虚寒证候。二者都有全身温煦不及的表现,但又具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心阳虚证主要表现为对全身功能活动的影响以及血运障碍、心神失养,心阳暴脱时则严重影响全身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肾阳虚证则以影响生长发育生殖,气化失司水液代谢障碍,固摄封藏失职,以及对脾阳等他脏阳气失于温煦资助等表现为主。治疗上心阳虚证在温补心阳的同时当根据具体情况温通血脉、温养心神等,心阳暴脱时则当速补回阳;肾阳虚证具体治疗则有温补肾阳,温肾壮阳,温阳行水,温肾固脱,益火补土等不同治法。同时,肾阳作为元阳,平时应注意顾护,虚损时也难求速效,需渐进收功。3现代对心阳虚证的治疗更侧重于补益心气,振奋心阳,最常用的药物是桂枝与炙甘草,代表方剂为桂枝甘草汤和参附汤;对于肾阳虚证的治疗更侧重于温补肾阳,最常用的药物为熟附子,代表方剂为肾气丸类方与右归丸。
【关键词】:心阳 心阳虚 肾阳 肾阳虚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2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心阳与肾阳的中医学理论与临床研究概况10-23
- 1 心阳与肾阳概念的发生学研究10-12
- 2. 关于心阳的现代中医学研究12-16
- 2.1 心阳的概念与功能12-13
- 2.2. 心阳虚证的概念、病机与证治13-16
- 3 关于肾阳的现代中医学研究16-18
- 3.1 肾阳的概念、功能16-17
- 3.2 肾阳虚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证治17-18
- 4 小结18-20
- 参考文献20-23
- 前言23-24
- 第二部分 心阳与肾阳的理论研究24-53
- 1 心阳与肾阳的理论发展研究24-38
- 1.1 宋以前:心阳与肾阳思想的奠基和萌芽时期24-27
- 1.2 宋金元时期:心阳、肾阳理论的初步形成27-31
- 1.3 明清及近代:心阳、肾阳理论的成型与确立31-38
- 1.4 小结38
- 2 心阳的生理、病理及证治研究38-44
- 2.1 心阳的概念与功能38-40
- 2.2 心阳虚证的病因病机40-41
- 2.3 心阳虚常见病候及治法方药41-44
- 3 肾阳的生理、病理及证治研究44-48
- 3.1 肾阳的概念与功能44-45
- 3.2 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45-46
- 3.3 肾阳虚常见病候及治法方药46-48
- 4 心阳与肾阳的关系辨析48-51
- 4.1 生理功能之异同48-49
- 4.2 病理证候之辨析49-50
- 4.3 治则治法异同50-51
- 5 小结51-52
- 参考文献52-53
- 第三部分 心阳虚证与肾阳虚证的临床文献研究53-67
- 1 资料收集与方法53-55
- 1.1 文献收集方法53
- 1.2 文献纳入标准53-54
- 1.3 文献排除标准54
- 1.4 文献收集结果54-55
- 2 统计方法与统计结果55-66
- 2.1 统计方法55
- 2.2 统计结果与分析55-66
- 参考文献66-67
- 结语67-69
- 致谢69-70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70-71
- 个人简历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万太;苗维纳;杨晓放;;心阳与心功能各项检测指标关系探讨[J];河南中医;2011年09期
2 徐重明;汪自源;;论温通心阳法在心系病辨治中的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2007年06期
3 谢茂源;郝万山;;试析心阳在水气病中的作用[J];吉林中医药;2008年05期
4 林树元;曹灵勇;;从心阳虚损论治虚劳病的理论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5 丁曦;杨思福;严余明;;试述仲景温心阳法在治疗津液相关疾病中的运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02期
6 杜新麟;;救治心阳暴脱一例[J];江西中医药;1986年05期
7 贾文华;温心阳为主治疗老年心衰100例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8 王和平;王闯;闫景东;许晓蕾;马宝柱;;浅谈从“温心阳”论治皮肤病[J];中医药学报;2014年04期
9 陈培城;;心阳浮越治验[J];中医杂志;1983年08期
10 崔德成;温通心阳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9例[J];北京中医;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怀东;三款药茶振奋心阳[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2 关舒月 河南省中医院;夏季养生宜安心[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九江市中医医院 主任中医师 付义;心脑病论治[N];九江日报;2009年
4 北京中医医院 辛海;养心跟着时辰走[N];健康时报;2010年
5 徐和;黄文东治疗冠心病的经验[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重庆 陈永久;温阳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N];民族医药报;2002年
7 李远;田嘉禾治疗心悸的经验[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8 刘莹;立夏养生重视养“心”[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9 特约记者 李忠志 曹阳葵;同呼吸才能心阳印[N];组织人事报;2013年
10 宿建桃;心悸的辨证施治[N];中国医药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艳;心阳与肾阳的理论与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62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06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