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规律研究
【摘要】:目的:子宫肌瘤主要病理变化为子宫平滑肌细胞与少量纤维结缔组织惨杂形成的实质性肿瘤,是常见多发病,临床以异常子宫出血、腹部肿块、压迫症状、下腹痛、影响怀孕为主要症状。目前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西医尚无有效疗法,类促性腺激素(GnRHa)药物最常用来缩小子宫肌瘤,但停药后三个月子宫肌瘤又会恢复原来之大小。因此这些药物主要是用来减轻症状,而且除了价钱昂贵外,它也有热潮红、失眠、阴道干燥、关节疼痛等副作用。长期使用会造成血脂肪代谢改变,使胆固醇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减少,此种治疗未臻理想,且西药毒副作用较大而手术治疗具伤害性。子宫肌瘤属于传统中医学‘瘕块、石瘕、肠覃’ve瘕积聚分类范围,自古累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应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消瘀散结等原则,在疗效上已有一定的水平。特别是针灸治法,具有疗效快、施治简便、无毒副作用、不受空间限制及易为患者接受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但治疗本病的现代临床文献中的针灸处方见解呈现多元变化,故本研究设定目标,分析回顾1980~2016年近35年来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从合格文献的治疗穴位中,探索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用穴配穴及治疗方法的规律,做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取穴及治疗方法的临床参考。方法:制定本研究检索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及文献策略,检索CNKI中国最大期刊电子数据库中1980.1.1~2016.2.28的针灸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文献,根据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经过几番筛选,总共筛选出符合本研究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研究文献的共77篇;从而针对这些文献进行如腧穴归经、主穴、配穴、腧穴部位、耳穴、君臣佐使丛集关系、古今用穴比较、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计量学研究。成果:本研究经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初步得到针灸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治疗文献选用的主穴归经是以腹部任脉、足太阴脾经脉、足阳明胃经脉三条经络为主;经过77篇文献整理统计主穴选用频次,出现主穴频次最高的三个穴位依次为三阴交穴、关元穴、子宫穴等;配穴出现频次最高则依次为气海、三阴交、太冲等;取穴部位频次最高主要为腹部;头部耳穴选用频次最高的依次为内分泌、皮质下、子宫、肾、脾等。穴位出现频次阶层丛集分析穴位群聚情况,气海穴可为治疗主穴为君;三阴交、关元、子宫及足三里则为臣,中极、阴陵泉、太冲、归来及血海则具佐使之功。治疗方法以针刺和针药并用为主。建议气海、三阴交、关元、子宫、足三里,作为针灸治疗子宫肌瘤基础方,并随证选穴中极、血海、太冲、阴陵泉、归来;与古籍针灸治疗子宫肌瘤文献局部取穴与特定穴及循经取穴出现的穴位比较,并未偏离古代用治子宫肌瘤的针灸治疗原则取穴规律。结论:古今针灸医治子宫肌瘤方略以采纳辨证治疗为主;研究结果主要选穴原则为病位胞宫近部取穴以腹部为主,常用气海、关元、子宫;与循经取穴以任脉、脾经和胃经为主相结合,同时辅以对应脏腑耳穴内分泌、皮质下、子宫。与古籍文献出现的穴位比较,治疗子宫肌瘤之局部取穴与特定穴的使用,及循经取穴选择并未偏离古代子宫肌瘤的针灸治疗原则取穴规律。
【关键词】:针灸 子宫肌瘤 文献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1-28
- 第一节 西医学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11-18
- 一、病因病理与症状11-13
- 二、西医治疗—药物和手术13-18
- 第二节 子宫肌瘤的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18-28
- 一、中医典籍的子宫肌瘤18-19
- 二、中医如何治疗「子宫肌瘤」19-28
- 第二章 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配穴临床规律分析28-40
- 第一节 文献检索28-29
- 一、文献的来源28
-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28
- 三、检索策略28
- 四、检索结果28-29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结果29-40
- 一、研究方法29
- 二、文献检索研究结果29-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景春,冯起国,郑利岩;明清时期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1年03期
2 裴景春,冯起国;晋隋唐时期针灸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律[J];中医药学报;2001年02期
3 赵卫,彭进;针灸处方配穴另解[J];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08期
4 裴景春;宋金元时期针灸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律[J];中医药学刊;2005年06期
5 聂斌;针灸处方配穴思路[J];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01期
6 姜硕;狄忠;符文彬;;浅论针灸处方中针刺顺序问题[J];中医杂志;2012年07期
7 孙国杰;;试论针灸处方的内容[J];云南中医杂志;1981年06期
8 李杨;程莘农;;《内经》针灸处方初探[J];上海针灸杂志;1982年03期
9 杨骏;;《中国针灸处方学》评介[J];江西中医药;1987年03期
10 张莉;鲍学全;;谈古代针灸治疗歌赋中针灸处方特点[J];中医杂志;199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启才;黄晔;;展望新世纪 探讨针灸临床发展新趋势[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梁繁荣;任玉兰;;略论针灸文献研究的思路与方法[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夏有兵;;承淡安针灸临床特点概述[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范郁山;廖宇衡;张翠洲;;肖继芳教授针灸学术思想浅析[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李文华;;针灸治疗沙士值得一试[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6 王俊伏;;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36例临床观察[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项燕;李瑞;;失眠的病机及针灸临床疗效分析[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8 王启才;;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之我见[A];中国针灸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赫群;;中医眼科针灸简史[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10 周爽;杨丽坤;尤艳利;李伟红;舒适;钱小路;凌昌全;;急症针灸的历史回顾及发展战略[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野岚 李沛;针灸在德国的发展概况[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2 身体周刊记者 肖蓓;针灸的门道[N];东方早报;2012年
3 高新军;针灸需要辨证论治毋庸置疑[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施仁潮;读《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有感[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5 整理 吴刚;针灸研究要以提高疗效为目的[N];健康报;2012年
6 董洪涛 龙 娟;针灸学国际培训教学思路探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刘炜宏;针灸在地震灾区常见病中的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8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俞中元;推陈出新 示人规矩[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太品;基于临床应用的循证针灸诊疗系统和智能设备研发[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陈玮;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分析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孙奎;魏福良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魏氏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范洪力;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候与针灸干预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7年
5 伍敏新;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的文献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蔡宏伟;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李长君;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文献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王长峰;针灸治疗痹证的古代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陈晓容;台湾现代针灸发展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崔秀琼;痛经的古今针灸处方用穴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亮;针灸国际标准化现状与对策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王惟钊;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中医眩晕的选穴配伍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陈俊志;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郑幸文;针灸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文献整理与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李深情;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现代临床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刘志成;《备急千金要方》治疗痛症针灸选穴规律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贾露;针灸治疗泄泻的古代文献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苏敏;美国针灸立法法案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9 黄利玲;靳瑞教授针灸临床和教学特色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曹锐;治疗头痛的古典及现代文献中针灸处方的整理及处方规范化的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1076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076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