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镇痛与脊髓胶质细胞参与慢性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针刺镇痛与脊髓胶质细胞参与慢性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慢性痛 针刺镇痛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脊髓背角
【摘要】:慢性疼痛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慢性痛的调控研究一直集中在神经元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疼痛的发生尤其是慢性疼痛不仅与神经元有关,与胶质细胞也关系密切。脊髓胶质细胞在痛觉的初级传入和整合以及痛觉调制尤其是慢性痛中枢敏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刺是一种有效而副作用极少的治疗慢性痛的手段,可以通过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抑制或调节胶质细胞膜受体、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动,抑制神经元-胶质细胞的对话产生镇痛效应。故对脊髓胶质细胞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和针刺治疗慢性痛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关键词】: 慢性痛 针刺镇痛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脊髓背角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3830)-针刺对杏仁核介导的痛感觉成分和情感成分影响机制研究,(81202762)-累积电针对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作用的研究,(81473779)-针刺镇痛效应的小胶质细胞阿片受体竞争抑制机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专项(2013CB531904)-针药复合麻醉在甲状腺手术的应用及穴位特异性研究,(2007CB512505)-针制麻醉甲状腺手术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分类号】:R245
【正文快照】: 状腺手术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慢性疼痛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在长期使用后,在缓解疼痛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副作用,如胃肠道症状、肝肾毒性等。中医理论认为,针刺可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有效地激发自身固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军;;谈慢性痛的大脑机制研究:悬而未解的科学问题[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2 张敏;老年人的慢性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3 王宁;;慢性痛的阿片治疗:评估状况[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4 李冬青;;谷氨酸在慢性痛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20期
5 王彦;王锦琰;罗非;;慢性痛的皮层神经可塑性及其对治疗的启示[J];生理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6 李晨旭;张秀琳;谢益宽;;慢性痛的发生与损伤神经元膜糖基化增加的关系[J];医学研究杂志;2010年07期
7 房军帆;方剑乔;梁宜;杜俊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慢性痛产生与维持中的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8 李雅雯;李瑛;;背外侧前额叶与慢性痛关系研究进展[J];贵州医药;2013年08期
9 于英心 ,康妹娟;第二届东西方疼痛会议在京举行[J];生理科学进展;1993年01期
10 谢益宽;;慢性痛的发生机理[J];医学研究通讯;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有;;慢性痛发生机制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2 谢益宽;;损伤的神经元膜外负电性增加是慢性痛发生的原因[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赵志奇;;科海拾贝——慢性痛研究进展猎奇[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朱玲;陈竺;李云庆;;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在慢性痛大鼠模型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的形态学[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5 马超;;慢性痛的动物模型和发生机理[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6 张乐石;王舰;鲁亚成;张婷;李云庆;;谷氨酸受体参与慢性痛晚期前扣带回内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形态学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7 招明高;卓敏;;慢性痛小鼠额叶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变化[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锴;傅开元;;脊髓小胶质细胞Src家族激酶活化参与福尔马林损伤引起的慢性痛[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张玉秋;;前扣带皮层参与痛情绪和相关记忆过程的神经机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10 胡道松;姚开辉;林传友;曹福元;殷光甫;;电针对慢性痛大鼠脊髓背角浅层SP免疫反应性的影响[A];中南地区第六届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尹琳;慢性痛经可以治[N];保健时报;2007年
2 白毅;我学者揭示慢性痛诱发和维持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鞘内注射齐考诺肽可治疗严重慢性痛[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陈飞;医院就诊病人半数以上有疼痛症状[N];健康报;2006年
5 胡德荣;生物体内痛觉诱发和维持新机制被揭示[N];健康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丹 实习记者 甘贝贝;疼痛学科三难题待解[N];健康报;2009年
7 李丽 董敏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疼痛是病 还在一忍再忍?[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胥晓琦;疼痛要在意 但别乱用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杨俊坚;疼痛治疗领域市场可观[N];医药经济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娟;慢性痛认知与治疗的脑电信号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2 田振;雌激素膜受体GPR30在焦虑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3 章文;中枢去抑制易化由外周炎症引发大鼠痛敏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秀梅;电针对慢性痛大鼠杏仁核内痛感觉和情绪成分相关受体CRF1R等表达影响[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2 陈鑓;皮层纹状体环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动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刘平;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通过IL-6参与慢性痛调节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4 王娟;慢性痛多通道脑电信号分析[D];燕山大学;2011年
5 朱玲;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在慢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表达变化的形态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6 孟凡颖;电针“足三里”—“阳陵泉”穴区治疗慢性痛累积效应机制的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095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095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