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证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及考评
本文关键词:阳虚证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及考评
【摘要】:目的: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严格按照量表的制作方法,初步编制具有中医特色的阳虚证自评量表,为今后阳虚证自评量表量化诊断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阳虚证的中医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工具。方法:梳理阳虚证的概念,回顾相关文献、教材和诊断标准,整理出有关阳虚证的疾病、证型、证素、症状分布,并对其进行规范化处理,了解阳虚证病、证、症分布的大致情况,从中提取308个规范症状形成量表条目池,依照中医整体观念及证素分布情况构建量表基本理论框架。通过三轮专家咨询进行条目的筛选、翻译及条目所属维度的归纳,形成阳虚证自评量表初稿。收集100例阳虚证病例实行临床预调查,结合小范围预试,困难度分析、反应度分析、相关系数法等统计方法再次筛选条目,形成阳虚证自评量表修订版。收集302例阳虚证病例和100例气虚证病例,采用分半信度、克朗巴赫系数、因子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评价。结果:1.量表内容:形成《阳虚证自评量表(第2版)》,包含7个维度,50个条目,其中共性维度6个条目、肾维度18个条目、脾维度13个条目、胃维度6个条目、心维度4个条目、肺维度7个条目、胞宫维度4个条目。2.量表考评: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18,除了胃维度的信度系数略低外其余各维度的分半信度均大于0.7;总量表及胞宫维度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827、0.82,均大于0.8,共性维度、肾维度、脾维度、胃维度、心维度、肺维度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762、0.782、0.784、0.661、0.763、0.744,在0.6到0.8之间,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共收集302例阳虚证病例和100例气虚证病例,两者在总量表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本量表能够较好地区分阳虚证和气虚证这两类人群。因子分析提取13个公因子,可以解释量表原始变量69.126%的信息,实际测验结果与理论假设的吻合度尚可。结论:编制成的阳虚证自评量表具有中医特色和科学意义,能够反映患者的整体阳虚状态,又可进行不同疾病阳虚情况的横断面调查,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为阳虚证自评量表量化诊断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阳虚证 量表 信度 效度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10-26
- 1 资料来源10
- 2 研究方法10-11
- 2.1 检索方法10
- 2.2 整理方法10-11
- 2.3 术语规范方法11
- 2.4 统计方法11
- 3 研究结果11-21
- 3.1 阳虚证的病、证、症分布11-19
- 3.2 阳虚证的诊断标准19-20
- 3.3 阳虚证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20-21
- 4 讨论21-26
- 4.1 阳虚证概念21-22
- 4.2 阳虚证的病、证、症分布特点22-24
- 4.3 阳虚证自评量表研制的必要性探讨24-26
- 第二部分 阳虚证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26-48
- 1 研究目的26
- 2 成立研究工作组26
- 3 基于文献调研的量表初维度及条目池形成26
- 4 基于德尔菲法的初量表形成26-35
- 4.1 调查问卷的制定26-27
- 4.2 专家的选择27
- 4.3 德尔菲法评价指标27
- 4.4 统计方法27
- 4.5 调查结果及分析27-33
- 4.6 初量表的形成33-35
- 5 基于临床预调查的修订版量表形成35-45
- 5.1 资料来源35-36
- 5.2 研究方法36
- 5.3 研究结果36-43
- 5.4 确定第二版量表43-45
- 6 讨论45-48
- 第三部分 阳虚证自评量表的信效度考评48-57
- 1 资料来源48
- 2 研究方法48-49
- 2.1 信度考评48-49
- 2.2 效度考评49
- 2.3 统计方法49
- 3 研究结果49-55
- 3.1 量表回收情况49
- 3.2 信度考评49-50
- 3.3 效度考评50-55
- 4 讨论55-57
-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A60-76
- 附录B76-84
- 附录C84-94
- 附录D94-96
- 附录E96-98
- 附录F98-100
- 致谢100-101
- 文献综述101-106
- 参考文献103-106
- 作者简历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元根;叶燕燕;贲卉;;阳虚证的内脏—耳穴反应[J];中国针灸;1992年03期
2 张海如;张燕春;;阳虚证症状表现的双重性述约[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8期
3 张新芳;方志斌;蔡圣荣;;肺阳虚证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张起;浅议肺阳虚证[J];黑龙江中医药;2004年01期
5 王燕;姜德;周铭心;;新疆各地不同民族阴阳虚证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医杂志;2008年04期
6 刘绪银;肺阳虚证的诊断与治疗[J];河北中医;1998年04期
7 董祥;;1984~2004年中医肺阳虚证文献分析[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王谦;吴承玉;;阳虚体质与阳虚证的区别与联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沈娟;王正;商秀洋;杜柏;宋庆桥;;缺血性心力衰竭阳虚证患者临床特征初探[J];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05期
10 邱保国;王秀云;宁选;翟明义;宋诚;邓启华;徐瑞兰;刘惠霞;李立;程道语;孙淑君;丁洪昌;高艳珠;;阳虚证型的转变与甲状腺素关系的临床探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东凯;;慢性咳嗽见肺阳虚证辨治拙议[A];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月明;傅晓晴;梁贵新;赖志义;刘立民;;马来西亚霹雳州华人糖尿病中医证素临床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董飞侠邋何立群;肾阴阳虚证转换与基因调控的科学构想[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崔昕;衷中以立业 参西求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志鹏;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对阳虚证失眠大鼠脑内5-HT、NE含量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5年
2 万信;阳虚证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及考评[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王延辉;慢性肾衰竭阳虚证的证候学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林朝阳;阳虚证诱喘模型大鼠与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5 苏英福;酒精毒性脑部神经损伤病变与少阴阳虚证候之比较[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19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119800.html